曹靜雯
摘要:舞蹈藝術對兒童的成長具有極其重要的促進作用,本文粗淺地總結了我國幼兒舞蹈教育的現狀,分析了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運用在幼兒舞蹈教育之中的優勢,提出了該方法在舞蹈教育中的應用策略,有利于我們更進一步地改善教育現狀,使幼兒得到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幼兒舞蹈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 舞蹈教育 運用
中圖分類號:G6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9-0209-02
我國目前的兒童教育剛剛起步,任重而道遠,近年來才真正認識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性,而要想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必須對藝術教育加以重視。我國目前幼兒的舞蹈教育當中太過強調掌握技巧的重要性,導致幼兒在學習過程中難以提起興趣,甚至覺得枯燥難耐,放棄學習,這導致舞蹈教育的質量大大降低,達不到理想的效果。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是精心為兒童設計的,將其合理運用在幼兒舞蹈教育當中,可以創造一個很好的教育氛圍,培養幼兒對舞蹈的興趣,提升學習的積極性,對幼兒創造力的開發也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我國幼兒舞蹈教育現狀
目前我國對幼兒的藝術教育空前重視,許多有志之士投入其中,試圖探索研究出符合我國特點的藝術教育方法體系,但目前有許多教育工作者還沒有認識到舞蹈教育的本質,使用了不當的教學方法,導致教學效果無法達到預期,使幼兒失去了對舞蹈的熱愛。[1]當前的教育方法之下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
沒有真正對舞蹈教育重視起來,例如大部分中小學都沒有將舞蹈納入教學課程當中。
將舞蹈僅僅只作為一種技能訓練,認為有天份的幼兒才需要特地學習,導致許多對舞蹈感興趣的孩子缺乏自信,不認為自己將來會成為舞蹈天才,也許此生就錯過了與舞蹈結緣。
沒有將舞蹈當作一門藝術,而是將它作為需要刻苦練習才能取得成果的技能。這導致許多孩子從一開始對舞蹈充滿熱愛,最后卻因為繁重而枯燥的訓練喪失了所有的積極性。
進行舞蹈教學時常常采用分解動作的形式來一步一步練習,這會導致舞蹈中缺乏情感,變得機械化,失去了舞蹈本身獨特的美感,難以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舞蹈表達的應該是人類對美的追求,是一種自然而優美的肢體語言,人們通過舞蹈可以培養自身的文化素養和藝術涵養,提升內涵和氣質,而目前的舞蹈教育中卻還存在著種種問題,導致幼兒舞蹈教育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難以發揮舞蹈對幼兒全面發展的促進作用。因此,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并完善我國幼兒舞蹈教育體系刻不容緩。
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應用于幼兒舞蹈教育中的優勢
世界上最著名的三大音樂教育體系之一就是奧爾夫音樂教學體系,它的教學理念是回歸最原始的音樂,即將歌唱、舞蹈和語言緊密結合在一起,讓每個人都參與其中,宣泄自己內心的想法和感情。[2]將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應用于幼兒舞蹈教育之中主要有以下幾個優勢:
培養聽力能力。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將音樂、動作及舞蹈融為一體,它可以很好地刺激幼兒的聽覺神經,使幼兒對世界萬物一切聲音保持強烈的好奇心,逐漸具有分辨生活中各種聲音的能力,能對生活中所發生的一切相應地作出迅速反應,更好地幫助幼兒提升自身的聽覺能力。
培養節奏感。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認知能力在早期都是較弱的,在學習舞蹈的過程當中經常出現搶拍、漏拍或者是拖拍的情況,很難將群舞跳得整齊。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要求選擇節奏較為明確清晰的音樂,在重音的刺激下可以更好地鍛煉幼兒的節奏感,使他們能相對來說更為輕松地記住節拍,節奏一致了,舞蹈才會更完美。
訓練肢體語言的表達力。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重視對肢體的訓練,認為動作和音樂應該是相輔相承的。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可以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肢體語言,讓他們在舞蹈之中表現自我,在玩樂之中學習舞蹈,這能更好地調動幼兒的記憶力,使他們將老師所授知識牢牢記住,潛移默化之中提高自己的肢體語言的表現力。
三、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幼兒舞蹈教育中的應用
(1)與舞蹈主題的契合。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我國已經發展了長達三十年,期間對我國學生的音樂素質培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推進中國音樂教育的世界化。因為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追求的是音樂的原本性,這與中國的傳統文化所追求的人本性一致,因此中國的藝術主題大多都是在追求本源的東西。[3]因此,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幼兒舞蹈編創中,能夠與具體的舞蹈主體相契合,依據不同的舞蹈主題,創編出合適的舞蹈動作。因為本身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就是集演唱、演奏、舞蹈以及朗誦于一體的全方位感官的教學方法,因此在契合主題的基礎之上,能夠使得幼兒舞蹈創作更具有現實表現力。此外,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還非常注重本土文化的運用,注重文化平等的觀念,這一觀念與我國當下的文化自信很契合,對于傳統的藝術文化發展至關重要。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幼兒舞蹈的教育中充分挖掘我國傳統的文化內涵,讓孩子感受到中國民間舞蹈的魅力,對于文化的傳承起到很好的示范(下轉第208頁)(上接第209頁)作用。
(2)節奏把控舞蹈進度。如上所述,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非常注重節奏的訓練,強調節奏把控對于舞蹈編創中的作用,這對于幼兒舞蹈編創非常關鍵。奧爾夫認為音樂是回歸人本性的一種藝術表達,主張藝術的人文性和原始性,這種自然的藝術的鑒賞能力可以在幼兒舞蹈編創的過程中培養,讓幼兒通過傾聽去辨別音樂的情感和氛圍,在此基礎進行動作的編創和想象。因此,節奏感的訓練至關重要,只有清楚音樂的節奏,準確把握,才能在聽音樂時準確地分辨音樂中的區別。在舞蹈編創的過程中注重節奏的訓練,可以更好地理解音樂,有助于舞蹈的順利進行,保證舞蹈的旋律和節奏相互合拍。[4]節奏訓練的主要目的是開發幼兒們的舞蹈節奏潛能,將幼兒對于音樂的本能理解轉化成主動性的感知和動作的外化表達。這對于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和藝術素養的培養都很重要。例如在《打老虎》這一幼兒歌曲的舞蹈編排中,首先教師帶著幼兒們一邊雙手打拍,跟著歌詞訓練節奏,掌握節奏之后開始舞蹈動作,例如在“上山打老虎”的歌詞部分可以配合手半握拳的動作敲打,也可以在“老虎不吃人”的歌詞部分配合做搖晃手掌,示意不,最后在大灰狼的歌詞中做大臂帶動小臂畫圈的動作。這也是傳統的將歌詞語言帶入到舞蹈之中,更好地掌握歌曲內涵的同時把握節奏感。
(3)培養舞蹈的想象力。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核心之一就是通過傾聽來想象歌曲的語境,這在鍛煉幼兒聽力的同時也增強了聯想能力,辨別不同聲音的背景,例如來自身邊人、大自然、動物、天氣等不同效果的聲音。幼兒對于不同來源的聲音有了一定的辨別力之后,就可以通過自己的想象力作出相應的肢體反應,經過大腦的長期訓練,就可以豐富肢體動作的內容,甚至是帶上情感的舞蹈動作,這也是幼兒舞蹈需要培養的核心。想象力對于舞蹈創作是關鍵一步,只有增強想象力才有可以編創出新穎的舞蹈動作,而奧爾夫音樂教學恰好注重想象力的培養,因而在幼兒舞蹈教育中應用十分廣泛。
四、結語
本文通過對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幼兒舞蹈教育中的各方面研究,了解到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重在對幼兒節奏感、聽力能力和肢體動作等發揮作用,從而影響了幼兒舞蹈創編中主體的契合程度、節奏的把握和想象力的增強,最終達到情感的升華,這也是所有舞蹈所要追求的。
參考文獻:
[1]范麗莉.淺析奧爾夫音樂教學理念下的幼兒音樂教學活動[J].學周刊,2017,10(10):202-203.
[2]賀定科.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學前教育專業教學中的應用——以賀州學院為例[J].學園,2014(10):65-66.
[3]孟凡翠.基于多元智能理論下的學前舞蹈創編教學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3.
[4]黃文翠.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學前音樂教育中的應用[J].廣西教育,2011(36):112-114.
責任編輯: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