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晶
摘要:專業是一個人才培養的平臺,也是產教融合的平臺。面向產教融合,地方本科院校需要探尋合理的專業建設行動框架。這一框架包括多主體聯合研制專業教學標準;工作過程導向的主修課程開發;專業教師的制度化企業技術實踐;資源共享型實訓基地的建設等四個方面。
關鍵詞:地方本科院校;產教融合;專業建設;行動框架
產教融合及其深化是當前一個重要的政策主題,專業是一個人才培養的平臺,也是產教融合的平臺。地方本科院校常常定位于為區域產業培養應用型人才,因此需要探尋合理的專業建設行動框架。所謂行動框架是指一系列相互關聯的具有共同目標指向的行動。
一、多主體聯合研制專業教學標準
專業教學標準是專業的一個基本構件,其研制是專業建設的基礎性的工作。所謂專業教學標準是對人才培養各個方面要求的整體規定,也是指導專業教學的一個權威性的綱領性的文件。在地方本科院校,每一個專業都應當有一個規范的專業教學標準,它是人為研制的結果。在產教融合的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的專業教學標準的研制所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誰來研制的問題,也就是專業研制的主體問題。對這一問題應當多主體的聯合行動。所謂多主體是指來自產業界的實踐專家,來自院校的教學專家,以及通常以學術自由人的身份出現的學科專家等,打表官方的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等組成一個研制團隊。
二、工作過程導向的主修課程開發
課程問題總是教育的核心問題。專業可以定義為由主修課程所界定的一個學業領域,于是課程建設就成了專業建設的前提和基礎。課程建設的核心無疑就是課程類型的選擇與開發。課程開發是一項專業性技術性很強的工作。鑒于地方本科院校主要是面向區域產業來培養應用型人才,所以其課程類型應當告別單一的學科課程,走向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課程目標也從掌握靜態的學科知識為主轉向以掌握動態的工作過程知識為主。
所謂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也稱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作為一種課程類型自然有其特有的開發模式。工作過程導向課程的開發模式是由三個相互銜接的環節組成,第一是行動領域的開發,第二是學習領域的開發,第三是學習情境的設計。工作過程導向課程的基本精神就是課程工作化,而課程開發的實質就是把典型工作任務轉化為教學任務。在課程開發過程中,實踐專家的工作主要集中在行動領域的開發,其主要任務就是對典型工作任務和核心職業能力進行描述。這是接下來要做的學習領域的開發的前提和基礎,而學習情境則是把學習領域轉化為一個個微型的具有理實一體化性質的教學單元,這是課程開發的落腳點。學習領域的開發和學習情境的設計這兩個環節同樣需要實踐專家的指導和參與。
三、專業教師的制度化企業技術實踐
教師是影響教學質量的一個關鍵因素。在產教融合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在迫切呼喚“雙師型”教師。所謂“雙師型”教師是既有一定的教學能力又有較強的技術實踐能力的教師,能夠有效的溝通教學世界和技術世界。“雙師型”教師的一個重要的培養途徑就是制度化的企業技術實踐。因為教師的教學能力的提升問題在學校情境中可以得到較好的解決,而教師的技術實踐能力則必然訴諸企業技術實踐。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教師培訓中的企業技術實踐專題、教師企業頂崗服務、校企合作的技術研發等都是常見的制度化的企業技術實踐行為。
產教融合一方面要求教師有一定的技術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又為教師的企業技術實踐創造了更好的條件。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的發布,對當前產教融合及其深化進行頂層布局,其中特別強調要把“加強產教融合師資隊伍建設”作為重要舉措。在產教融合的過程中,還有一條常見的師資隊伍擴充途徑,就是企業技術實踐專家轉型為地方本科院校的專職或兼職教師。關于這類教師有一個現實問題,就是教學能力的提升問題。這是與教師企業技術實踐問題相對的另一個問題。這兩個問題實際上是地方本科院校“雙師型”教師培養和發展問題的兩個側面。
四、資源共享型實訓基地的建設
實踐性教學是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學特性。實訓基地是開展實踐教學的場所及設施,是專業教學的基礎條件。實訓基地在空間分布上可以是校內實訓基地,也可以是校外實訓基地。實訓基地的建設是專業建設的重要方面。在產教融合的背景下,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以資源共享為紐帶來建設實訓基地。
生產性實習實訓被認為是產教融合的基本途徑,這也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視。《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特別提出要開展生產性實習實訓,健全學生到企業實習實訓制度。學生進入企業實習和實訓是一條很容易想到的普遍性的實踐教學的方式,這是一條走出去的路線,事實上,還有一條與此相對的,也就走進來的路線,這就是正在探索的“引企入校”方式,通俗地說就是“校中廠”的實踐教學模式。校中廠作為一種實習與實訓基地,仍然是以校企合作和資源共享為紐帶的。關于學校和企業為何能夠達成這種合作,利益相關者管理理論也許能夠給出某種解釋。利益相關者管理理論強調企業要綜合平衡各個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使企業成為不同利益相關者實現多元價值追求的平臺。在產教融合的背景下,院校無疑是企業的利益相關者,而企業也是院校的利益相關者,它們是一種互為利益相關者的關系。從這種意義上說,在現代社會,企業與院校是一種合作伙伴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