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和
摘要:隨著我國新課改理念的持續深化,小學整體教學模式都發生了潛移默化的轉變,其中數學課堂為順應時代發展也需要積極實行創新教學模式,本文將從應用創新教育課堂的優勢出發,討論分層次教學、提升課堂積極性、設置輕松學習情境、加強師生交流、創新教學目標等方法,為提升教學效果提供理論支持。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創新教育課堂
引言: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與綜合素質已經成為如今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小學階段正是孩子個人能力逐漸形成的關鍵時期,數學課堂上使用創新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建立起正確的學習方式,并培養其創新能力,在學習過程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對日后學生的實際生活與學習生活帶來關鍵幫助。
一、小學數學創新教育課堂教學模式概述
新時期下的創新理念簡單來說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就是對現有的東西進行創造革新,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社會與市場對創新型人才需求量越來越大,這也為教育行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更多要求,因此,在這種背景下,需要教師抓住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切機會,將思維意識與創新能力設定為教學工作開展的重點,其中思維意識的培養包括學生的好奇心、開拓精神、探索精神等等,在教育教學模式當中,不能單純的將創新教育課堂視為內容改變,而是需要重新定義教學目的。在發揮我國優良文化傳統的基礎上對小學生們使用更加科學、合理、人性化的教學手段,從而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其日后學習生活與社會生活打下良好基礎[1]。
二、小學數學創新教育課堂教學策略
(一)提升小學生課堂積極性
數學學科中很多知識點都存在一定的邏輯性與抽象性,小學生年紀特點為活潑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所以在學習相關理論知識的時候很容易因為出現畏難心理而降低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其中就需要發揮自身職能,利用多種教學設備提升課堂興趣,例如:課前在網絡上收集與課程內容的視頻資料,并在課堂上播放,由于學生年紀特點,對于視頻、動畫一類的內容十分感興趣,所以會不自覺的集中注意力。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很多老師喜歡運用題海戰術鞏固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這種方式太過于單一、片面,學生在模式下很容易出現抗拒、抵觸的心理,因此需要在小學數學中應用創新教育課堂,實現信息化技術與教育行業的高度融合,重視學生心理變化,深入了解其對數學學科的需求,在創新課堂上樹立起良好的學習信心,從而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二)采用分層次教學手段
由于受到家庭環境、學習興趣、個人能力、父母教育等多方面的影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個體差異性,如果采用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單一目標教學,將不利于每個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往往階段課程完成后,學生對內容理解參差不齊。所以需要使用分層教學手段,將學生年齡特點、學習特征統統融入到教學內容的制定當中,從而實現有針對性、科學合理的教學,并適當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培養其思維能力。
(三)設置輕松學習情境
教師想要在數學課上實現創新教育就需要深化自身對新時期教學觀點的理解,為學生培養創新能力建立良好氛圍。例如:在講解到“長度單位”課程內容時,很多學生會混交概念,教師可以在課前設計活動即找個幾個同學一起比身高,并要求他們對自己的身高進行描述,留下課后任務:“每個人測量出身邊五件東西的長度”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學生會不斷運用到“長度”相關的知識點,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對知識內容的累積。同時,通過活動的方式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轉變傳統教學模式,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活動中讓其充分發揮自身學習主觀能動性。還可以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中尋找到一些與數學知識相關的問題,例如:籃球為什么做成球形,通過思考這個問題,學生們會大概對球的概念有一個了解。
(四)加強師生之間交流
在固有思維模式當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十分受限,甚至很多學生對老師產生一種畏懼的心理,這就導致教師無法得到學生的及時反饋,不利于教學任務的調整以及下一步教學計劃的開展。因此針對這種情況就需要優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在布置作業以及課堂任務的時候,可以多聽取學生意見,根據作業完成情況以及成績評價得到反饋信息,由于每個學生對于數學學科的基礎有著一定差異性,所以加強交流效果能夠推進教師教學方法的制定。根據前期預習結果發現學生在哪些課程上出現問題,在課上針對這些問題進行講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同時教師還需要把自己了解到的情況及時反饋給學生,讓其能夠了解到自身當前存在的學習問題,自覺調整學習狀態,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完善自我的了解,符合新時期下學生主體的要求。
(五)設計創新教學目標
設計出合理科學的教學目標對于后來的課堂活動以及學生自主探究活動的開展都能夠起到引導作用,因此需要教師在前期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出合理教學目標,保證為創新教育課堂提供良好進行條件。在具體實行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堅持以人為本原則,認識到教師自身之學習活動中引導者與參與者的身份,而學生才是所有學習活動進行的主體,對于其主體身份給予充分尊重,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制定教學標準,通過開展多種數學學習活動凸顯出其主要地位的重要性,轉變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臺上講、學生坐下聽”的情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2.實行動態教學手段,保證教學目標與具體課上情況相契合,根據學生課上狀態與課程的難易程度劃分教學實踐,全方面的了解學生心理狀態以及對相關知識內容的看法,適當加入探究教育理念以及小組合作模式,推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為其全面發展提供合理保障[2]。
結論:
綜上所述,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特點為活潑好動,好奇心與求知欲都比較強,因此需要教師在其中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職能,通過創建良好學習情境、調動課堂積極性開始先對創新能力的培養,將新型科學的教學理念融入到數學課堂的每一個環節當中,做到對學生的全面培養與發展。
參考文獻:
[1]羅家鳳.小學數學創新教育課堂教學模式[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 (06):174.
[2]昝秀.小學數學創新教育課堂教學模式分析[J].數學大世界(中旬),2017 (1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