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永華
摘要:互聯網金融環境下,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是否會在對過去的投資行為進行總結分析的基礎上不斷進行專業知識的學習,以促使自己更多的做出理性決策,提升自己的投資水平,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本文的觀點是投資者可以在投資過程中不斷獲得提升,這是市場環境的要求,也是投資者對自身希望獲得更高收益的要求。在對投資者的學習行為進行一個簡要概述后,本文利用經濟學的知識對其進行了深入分析。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學習行為;投資者;經濟學分析
引言:
互聯網金融環境下,各類金融產品不斷涌出,金融市場的環境變得更加復雜。而我國金融市場起步相對較晚,與發達國家相比,投資分析能力較差的個人投資者比專業的機構投資者占比要大,在這個復雜的市場環境下,投資者必須對自己進行不斷的提升,才能規避風險,獲取比他人更高的收益。
一、投資者的學習行為概述
學習行為一般來說是指個體在某個過程中基于實踐經驗、專業知識的學習等對自己的行為方式進行不斷調整,以期達到最后目的的行為[1]。
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金融市場中的信息產生和傳播通過現代化的手段產生了巨大改變,信息的傳輸速度更快,范圍更廣,傳播路徑更加復雜。這些繁雜的信息和眾多的金融產品在給投資者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投資者要想在眾多同行中脫穎而出,就必須進行學習。具體來說,在金融市場中投資者的學習行為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在不斷的投資實踐中培養自己對投資時機的選擇能力;另一種是根據投資經驗和專業知識鍛煉自己對投資目標進行選擇的能力。相關研究表明,投資者會根據從過往的投資活動中獲取的經驗和知識對未來投資活動的決策進行相關調整。
二、投資者學習行為的經濟學分析
(一)新古典主義經濟學下投資人學習行為分析
新古典主義經濟學中有一個“理性經濟人”的概念,這個概念可以引申出“理性投資人”。理性投資人可以利用從各種渠道獲取的信息在變幻莫測的市場中追逐利益的最大化。然而在實際的金融市場投資過程中,信息往往是不對稱和不完全的,投資者經常需要耗費極大的精力和成本才能獲取到相關信息,而且并不能保證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為了獲取到更精準、更完整的信息,投資人會通過不斷學習進行搜集信息,降低獲取信息的搜集成本、分析成本、證明成本等,以獲取更大的利潤。
國外的研究人員Daniel、Nicolosi等通過分析68000多個投資人的投資行為,發現投資者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得到信息獲取能力的提升,經過長時間的投資活動,他們往往會擁有自己的信息獲取渠道,并且在獲取信息后不會盲目相信,而是將其與自己過去的投資業績等進行驗證。當他們獲得更多經過驗證的投資信息時,會傾向于投資更高風險的產品,以獲取更高的收益。這表明,投資人在長期的投資活動過程中,確實存在對信息的獲取和鑒別能力的學習[2]。
(二)行為金融學下投資人的學習行為分析
現實生活中,投資者處于一個變幻莫測、紛繁復雜的市場環境中,且由于投資者并非完全理性,導致其投資決策往往受到感情、偏見、信念等的干擾。近年來,行為金融學將社會學和心理學中的許多成果引入到自己的研究理論體系,對投資者在金融活動中的投資決策過程進行研究,得到了許多有建設性的結論。
行為金融學認為由于金融產品具有價格結構復雜、抽象化等特點,加上經濟個體對資源的認知能力、分析能力有限,很難對市場環境中的各項數據做到完整、精確的系統性分析,從而導致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很容易產生認知偏差。
國內外行為金融學的研究發現,過度自信、鋪定心理、損失厭惡、保守偏差等會在投資者的投資過程中產生交互作用,導致投資者做出不理性的投資決策。而且在不確定的與具有壓力感的市場環境中,許多人都具有從眾心理,往往會跟風做出自己本來認為并不正確的決策。
雖然大多數投資者具有上述不利于投資的缺陷,但研究表明,專業性的投資知識和豐富的投資經驗可以很好的幫助投資人規避缺陷,糾正自己的行為偏差,進行理性決策。在投資決策的過程中,在計算能力、風險預測能力、信息分析能力等專業性更強的投資者往往可以根據市場信息做出更敏銳、更正確的應對,進而做出更理性、收益可能更大的決策,也就是說,專業性強的投資者可以投資更多的復雜性和風險性較大的高收益金融產品。所以,投資人想在投資活動中獲取更高的收益,就必須不斷的進行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性[3]。
(三)行為經濟學下投資人學習行為的經濟學分析
行為經濟學認為人們在做決策時不僅要考慮最終結果,還會考慮現狀,并以現狀為參照點來進行決策。在國外研究者基于基金業績數據對基金市場中投資者學習行為的實證研究中,發現投資水平較高的投資者會根據過往的業績形成西基金經理能力的預判,但是并不僅僅依靠過去的數據,還會結合現在的實際情況對資金流向進行合理分配[4]。此外,根據行為經濟學的前景理論,投資人在投資失敗后,如果不接著進行投資,造成的損失就會成為定居,如果接著進行投資,不僅會挽回損失,甚至還可以獲取收益;其次,投資失敗是讓人感到痛苦的,必須想辦法把失去的錢找回來;最后,投資人接著投資失敗,可能會造成心理麻木,覺得再失敗也無所謂了。上述行為在廣大個體投資人中廣泛存在著,這些人往往是初入金融市場的新手,且大多數并不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和經驗,這就導致他們不懂得及時止損。與他們不同的是,那些經驗豐富、專業知識扎實的投資者們往往經過分析在知道是不可為后就會及時進行其他方面的投資,以減少損失。這也說明,投資過程中投資人的學習行為是確實存在的。
三、結束語
在復雜的互聯網金融環境下,投資人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才能變得善于投資,提升自己的投資水平,從而獲取比他人更高的投資收益。本文的分析也論證了在互聯網金融環境中,投資者的學習行為確實存在著,并且本文在利用經濟學方面的知識對投資者的學習行為進行分析的同時,也為投資者們如何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中提升自己的投資水平提供了一定的借鑒。
參考文獻:
[1]王正位,向佳,廖理,等.互聯網金融環境下投資者學習行為的經濟學分析[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6 (3):95-111.
[2]張勇.中小投資者非理性行為的經濟學分析[D].山東大學,2010.
[3]崔亞坤,康瑩鈺.互聯網金融產生與發展的經濟學分析[J].市場論壇,2016 (2):24-26.
[4]黃蓉.互聯網金融對基金市場影響的經濟學視角分析[J].經濟,2016 (8):00143-0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