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玉鳳
摘 要:數學有著悠久的發展史,在人類的早期生產過程中,數學往往作為一種為解決人類現實問題而存在的重要工具。殊不知,數學用于人類的交際當中,其實是具備自身的語言系統的。現階段,數學儼然成為概括客觀現象的語言工具,既可以作為技術科學研究、自然科學研究的重要基礎,也可以促進社會科學、人類科學以及人文科學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強化小學生對數學語言的閱讀與理解,深化學生的數學表達與交流,成為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研究課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閱讀教學;解決策略
在過去的認知理念中,閱讀似乎永遠與語文等文科類教學緊密聯系在一起,只有在語文課堂中才應該開展閱讀教學。而新課改提出以后,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故此每一門課程都應該高度重視閱讀教學。以數學為例,這門學科的閱讀教學是非常關鍵且重要的,借助于數學課堂開展閱讀教學,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并且能夠激發學生的主動性與學習興趣,意義重大。故此,本文針對如何提升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進行深入探究。
一、小學數學閱讀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1.教學模式單一,啟發性較弱
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一些教師往往慣用填鴨式教學模式,或是采用“提問式”教學模式。例如一些教師將“對不對”、“還有什么問題”作為課堂的慣用語,導致課堂教學缺少生動性,較為壓抑,難以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師生之間缺少真正的良性互動。
2.教師缺少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教學方法
當前,大多數的學生對于數學閱讀的學習缺少興趣,甚至認為數學學習相對艱澀乏味。教師作為學生的引路人,并未及時給予學生合理的指導,如重點讀什么、如何讀等相關內容,并未制定出確定的閱讀目標與相關要求,導致學生缺少可行的閱讀方法,影響學生數學閱讀水平的提升。
3.學生對于數學閱讀缺少主動性
由于小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刻板印象較為嚴重,通常認為數學就是在搞題海戰術,所有與數學相關的素材資料都是習題等內容,致使學生在題海中自我掙扎。殊不知,數學課本上涵蓋著不少可利用的知識,很少有學生能夠主動查找數學相關的資料,以致于對數學的學習往往采用機械化做題的方式,削弱了學習動力。
二、探究如何提升小學數學閱讀教學質量的相關策略
1.對于數學概念進行細化閱讀,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在數學的學習中,每一個數學知識點都有各自的數學概念,這是人類大腦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對數學對象的數量關系與空間形式的一種現實反映,也是一種數學思維表現形式。小學生對于數學知識最初的接觸便是從數學概念開始,因此,教師若想提升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首先應該強化小學生對于數學概念的理解,進而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對每一個數學概念的詞句進行深入了解,進而掌握數學概念的真正含義。舉例而言,分數單位概念是:“按照分母數字把單位1分成相等份數,表示其中一份的數,叫做分數單位。例如六分之五的分數單位是六分之一。”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對此概念通過細化閱讀進行理解,即“分數”就是將一個數進行拆分成若干份,進而取其中的一份即為“分數單位”。從字面意思加強帶領學生閱讀,進而掌握數學概念。
2.引導學生掌握多種閱讀方式,提升閱讀技能
在實際的閱讀教學中,最為常用的便是精讀法、略讀法以及瀏覽法等三種閱讀方法,掌握這幾種閱讀方法不僅對小學階段數學的學習頗有益處,甚至能夠使人受益終生。精讀主要是指按照每句每字進行詳細閱讀,并且細細鉆研,聯系上下文進而提取重要的閱讀信息;略讀主要是采用快速閱讀的方式開展閱讀,不用進行深入研究,透過粗略的閱讀了解大致內容;瀏覽則是通過一目十行的方式進行跳讀,瀏覽除了了解整體內容外,還應該保證在最快時間內了解重要信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數學教材中的一些小故事進行粗略閱讀,但是對概念與公式等應該精讀細讀,進而深入抓住教材的重點知識。
3.教師應巧妙設置問題情境,挖掘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實際的數學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著重于挖掘學生的求知欲與興趣點,進而使小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到數學閱讀教學中。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中,可以將數學閱讀與實際生活進行緊密聯系,并建立一定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能夠在熟悉的環境中展開閱讀,并對閱讀充滿興趣。教師應善于學會抓住提問的機會,激發學生思考,進而再進行材料閱讀,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與主動性,進而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在學習關于商店利潤銷售的應用題時,教師便可以將應用題與實際生活相掛鉤,并鼓勵學生閱讀之后可以在課堂上進行角色扮演,將問題完整的演出來,進而加強學生的理解,并且能夠激發學生的思考。
4.拓展閱讀范圍,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書本上的閱讀素材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師應該引導小學生搜集課外相關內容,養成熱愛閱讀的良好習慣。例如,教師可以推薦給學生一些數學相關的課外書籍,使學生能夠養成探究數學奧秘的習慣,進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除此之外,如果市面上適合小學生的數學書籍難以查找,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借助于互聯網平臺等下載一些數學小知識、小故事,如祖沖之如何發現圓周率的故事等,多多閱讀數學相關的素材,進而不斷拓展數學知識范圍。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提升閱讀能力,并且在數學知識閱讀的涵養中不斷提升自身的數學素養,形成一定的邏輯思維與發散思維等。
5.培養學生的閱讀耐心,對深奧問題反復閱讀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對一些問題難以深入探究。當教師講解完一節課后,可以鼓勵學生再次進行閱讀,以一個新的視角對知識進行理解與掌握。例如,在對數學教材上設置的例題進行閱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這一例題采用了哪些思考方法,學生是否可以將其與之前學過的方法進行聯系或者結合,并引導學生嘗試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解題。如果學生存在一定的疑惑,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有耐心的進行反復閱讀,并加強理解,使學生在反復閱讀中能夠靠自己找出別的解題方法,并加深對解題方法、數學知識的掌握與記憶。
結束語:
處于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社會進程中,各行各業對于人類閱讀能力的要求不斷提升,不僅僅在語文閱讀中需要具備較強的閱讀能力,數學閱讀能力也同樣值得重視與關注。故此,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借助于數學教材,培養小學生認真閱讀數學材料,進而激發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積極參與到數學教學課堂中來,進一步提升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提升數學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魏華蓉,劉緒毅.發現差異 和聲發展——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中的發現差異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18(23):4-6.
[2]趙永福.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中優化學生思維品質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中),2018(07):20.
[3]蔣欣.從“掌握解題”走向“學會學習”——小學數學“解決實際問題”教學的誤區與策略[J].數學大世界(中旬),2018(07):31.
[4]白明富.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策略[J].考試周刊,2018(56):76.
[5]張艷亮.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策略[J].新校園(閱讀),2018(06):85.
[6]田洪梅.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策略[J].中華少年,2018(11):21.
(作者單位:江蘇省靖江市濱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