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敏燕
摘 要:文章以高職院校為研究對象,對高職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進行評價研究;文章首先介紹了在高職院校中,信息化教學手段的重要性;接著在相關文獻研究的基礎上,并通過對相關的高職院校教學專家進行調查問卷,確定最終的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最后,運用層次分析法,確定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能力評價指標相應權重,從而對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評價研究。
關鍵詞: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層次分析法
1 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需求分析
進入21世紀,知識總量呈幾何數增長,俗稱“知識暴炸”,專業知識更新之快,使得一些專家昨天還是專業知識的權威,今天就可能落伍。由于高職院校雖然屬于高校,但學生總體基礎知識較差,對學習的積極性不高,高職院校教師更應該加大課程的精彩程度,才能有效的保障課程質量。信息化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高職教師應該將現代化的信息教學手段運用到教學中,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得津津有味,學生聽得無精打采的教學氣氛。它使教師從傳統的知識傳遞者變成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教學的組織者,教師和信息化教學手段、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組合成了一個合理、協調、有創造性和發展性的學習整體,從而使學生的學習不再枯燥乏味、了無生趣。如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教師提供的資料(或自己查找信息)進行個別化和協作式相結合的自主學習,并利用信息技術完成任務。最后,師生一起進行學習評價、反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和個別化得到較大的體現,這樣的教學氛圍十分有利于學生創新精神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同時,教師通過現代教育媒體,發揮了自己的主導作用,以各種形式、多種手段幫助學生學習,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高職院校對于教學教學信息化的需求是非常強烈的。
2 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通過對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評價研究的相關文獻的收集分析,確定了初級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接著對高職院校的相關專家進行訪談,對初級評價指標體系進行調整,得出最終的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具體如下圖1所示:
圖1 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評價指標體系
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評價指標體系中,分別以專業基礎、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信息化教學實施與監控能力以及信息化教學評價能力為準則層。專業基礎能力由多個維度構成,一般包括知識、技能、倫理道德、個人特質等,下面設置了信息化教學理念、信息化教學技能以及信息化教學基礎三個子準則層;信息化教學實施與設計能力是以專業基礎為根本,對教和學進行設計的能力,即教師在利用與教學相關知識、技能、理論、態度,對教與學習的過程進行設計的能力,下面設置了內容分析能力、教學策略設計能力以及學習資源設計能力;信息化教學實施與監控下面設置了溝通與協調能力、課堂控制能力以及組織與管理能力;信息化教學評價能力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和學進行監督、管理和調整等方面表現出的能力,下面設置了設計評價方案能力、運用評價方案能力以及評價反饋能力。
3 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評價研究
建立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后,運用層次分析法確定評價指標體系具體權重,具體做法如下,對多位高職院校專家進行調查問卷,讓專家對評價指標體系進行兩兩比較,得出判斷矩陣,在對判斷矩陣進行歸一化處理對判斷矩陣進行檢驗,得到最終的評價指標體系的權重如下表所示:
運用層次分析法對高職院校專家調查問卷結果進行分析得出,對于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評價中,最為重要的指標是課堂控制能力,其次是評價反饋能力,其他指標的重要性的排序可以從表一中總權重的大小排序,權重越大說明該指標越重要。
參考文獻
[1]米雯靜.“互聯網+”時代高職會計信息化教學研究[J].現代營銷(創富信息版),2018(10):95.
[2]劉清堂. 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 研修模式變革[N]. 中國教育報,2018-09-22(003).
[3]宋瓊,朱曉薇,王春燕.“互聯網+”時代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的研究與實踐[J].山東化工,2018,47(17):146-147.
[4]羅曉濤.中職學校教師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的激勵措施研究[J].中國新通信,2018,20(17):195-196.
校級課題
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實證測評與改善研究
(作者單位:江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