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大學畢業人數的急劇增加,但是崗位卻長期保持不變造成當代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競爭壓力過大。為了解決人數太多,崗位不夠的情況,國家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創新。基于此,本文主要從創新創業的意義,其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以及針對問題提出的一些解決方案這三個方面作為切入點。本文僅作為參考供相關人士交流。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創新創業;思考;問題
引言:
由于就業形勢嚴峻,黨和國家對于怎么才能從根源上增加大學生就業時的競爭力,在找工作時如何為大學生提供服務與正確的指導以及如何解決就業困難的問題等問題極其重視。這同時也是各高等院校和與教育相關部門注意的問題。時代變換之后,不但要保持原本就存在的就業指導服務外,還要加入創新創業教育,更新擴寬就業指導的涵蓋面和各種形式,提高大學生就業時的成功率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一、對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的意義
(一)、發展社會經濟和個人發展的必然要求
隨著全球科技發展,在高新科技與因特網興起的當下,顯示出了以新興技術為標志的科技知識類創新性人才的價值。在資本主義國家,美國等科學技術強大的資本國家,市場經濟增長率主要由科學技術貢獻,其他因素貢獻的總和也小于技術貢獻。社會經濟為了增長比平時更多的依賴于科學創新以及其在市場上的應用。在本國,由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日益壯大以及信息時代的到來,要求勞動者需要具備極強的動手能力,將實踐于理論結合,高素質等特質的混合型人才。但是由于中國正面對經濟結構調整等問題,因此必須走創新創業道路。在本國創業人中大學生比例不高,表明大學生有極大發展空間。但大學生創業艱難原因復雜,比如自身能力,觀念,市場要求等。在大多數人理念里不支持修學創業,將創業當作課題研究的大學生少之又少,這是中國教育的短板,也是普遍社會文化理念不允許的原因。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須從基礎出發,長久持續去做,是對人才養成的基本要求,是無法逃避的重要問題。
(二)培養高等人才的轉變方向
目前世界各地高校普遍同意將培養創新人才作為教學目標,而高校肩負著對該類新型人才的培育,創新精神的養成等重擔[1]。為了實現這使命,高校須得加大對創新創業的教學,加強學生的創新精神思維,刺激學生進行創新行為,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挖掘學生體內的潛能。由于知識競爭激烈,高校綜合實力,教育質量等主體現在對新型人才的培育。因此,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既是人才養成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的重點。
二、創業大學生創業中的潛在問題
(一)缺乏對創新創業的認識
創新創業是對傳統教學方式進行了理念上和內容上的創新,顛覆了傳統教育,也是對全球化經濟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的促進。但本國大多數高校并未把創新創業作為教學內容的一部分,缺乏對其的認識和了解,沒有系統的研究其框架體系。高等院校大多將重點放在提升畢業生就業率與緩解畢業生就業壓力,從而摒棄創業教育,將其混入就業指導,這就使其喪失了存在的意義。
(二)高校缺乏創新創業的氛圍,學生缺乏興趣
對高校來說,由于大部分高等院校對創業教育的重視不足,對其的宣傳推廣滯后,因此對其改革也格外困難。這場改革不單單是開設一個兩個部門實驗活動或是增加幾門教育課程,而是推翻原本的傳統理念,建立新的創業教育理念,增加針對新創業的教育課程,這同時也是對教學體系的改變。
對學生來說,由于高校對于創業教育的普及不足,大學生本身對休學創業的偏見,本身極少參與創業比賽,以及本身缺乏對創業的自信,因此大部分大學生缺乏對創業的興趣或者本身就無創業的想法。
三、對大學生加強創業創新教育的措施或者建議
(一)改變理念,加深認識
國家為了培育具備領導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大學生推出了創新創業教學的戰略舉措。它要求各高校改變原本的教學理念,方式,內容,也要求各高校上至高層領導下至教師學生,從根本上改變思維理念,這種教育方式不是僅在一個階段強調,而是應用于教育全程,落實到教育的各個階段[2]。促進教育改革一方面涉及到畢業生質量的好壞,另一方面對于民族復興的夢想也有推動作用,而學生對于創業教育改革須得接受并認同。高校教師將創業教學理念教授給學生,著重學生創業精神的培養。
(二)增加創業教學課時,使改革更進一步
增設創業教育課程,將學校本身存在的必修科目與創新教學課程融合在一起,將創新理念融入普通教學內容,并加入必修課程,改變授課方法,以培育學生的創業基本素養和良好的心靈品質[3]。將新課程與各專業實際情況結合考慮,重新編制教材,重置教學內容,增多實踐課程,增強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教師授課時積極與學生互動,利用現代化教學設施,給學生通俗易懂的直觀感受,加強授課感染力。各高校也可適當增加學生參與創業創新有關的比賽的機會,也可增加與之相關的實踐活動。
(三)增強并完善教師團隊建設
推行創業教育教師是關鍵點,由于教師可直接與學生接觸,那么教師的授課方式,行為舉止,思想理念等都會影響學生。因此,加強教師團隊創新理念的建設尤為重要。對教師進行專門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培訓,使其既具備創新理念,又同時擁有優秀的專業素質,得以在創業教育實踐中發揮正確的領導作用[4]。對于學校,創新教育是重大改革,須得在各方面予以支持,配合以及一起努力。
四、結束語
培養大學生的創業精神,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動手實踐能力,是創新創業教育的重點。而教育的目的在于為國家提供新型高知識,高能力的人才,為實現本國民族復興的中國夢做出貢獻。推進創新教育的改革和培養全能人才的實踐,最后目的是創造能打造新型人才的教育模式,在此模式下培育具有創新能力創業精神的高質量就業生。
參考文獻
[1]韓孟潔. 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思考和實踐[J]. 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1(5):105-108.
[2]吳澤俊.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及其啟示[J].南昌工程學院學報,2007,26(5):18-22.
[3]魯宇紅.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幾點思考[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4(3):72-75.
[4]趙輝.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幾點思考[J].中國高??萍迹?017(z1):118-120.
作者簡介
李洵(1986.06--),女,漢族,四川遂寧人,助教,本科,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學生管理、美學、共青團工作.
(作者單位:四川中醫藥高等??茖W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