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志榮
摘 要:我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雖已進行多年,但通過我們課題組在關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學生調查問卷和教師調查問卷來審視,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學校里有不少班或者不同學科的推進面并不廣泛,交流與合作的學習,很多情況都是流于表面形式,探究學習的意義也不大。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僅僅體現在學生成績的暫時提升,是否能持續地提升,或者保持都很難給出肯定的答案。
關鍵詞:現階段;城區學校;課堂教學;有效性;課堂教學思路
從課題組調查問卷狀況來看,存在教師認為班級人數多,作業批改量大,學生學習習慣差;學生自己也缺乏主動學習的自覺性,更別說有體驗學習的愉悅和成功的感悟了。這就說明現階段武都城區初中學校教學,迫切需要改變教學方式,來正確地引導并適應農村隨遷子女和務工人員子女大量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從教學成效看,老師每節課沒少講,學生課業沒落下,作業也沒少做,但是教學的獲得明顯大不如前些年少有農村學生的效果好。如具體量化為優秀率、平均分等呈明顯的下降趨勢,不難看出存在著教學效率低下的問題。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以高效課堂為突破點,促進教學和諧高效、有效發展,使課堂成為追求效率、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課堂。因此,構建有效的教學課堂,出發點在課堂,落腳點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校當前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是要切實把日常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重視起來,清楚課堂不僅是完成教學任務和教學大綱,更要讓學生學到有用的知識,學會和會學并重,使課堂有的放矢。為適應不同學生現有智力水平,根據學情嘗試課堂教學的合理辦法舉措才是根本途徑。
課題組經過一年多的實踐探索,認為多數情況下無效或低效課堂教學是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或教材提供的現成觀點或結論造成的。而有效課堂教學,在本質上是學生在教師啟發、引導下主動參與課堂、合作探究、獨立思考、獲得感知的過程。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多從學習水平參差不齊的現狀出發,多從學生好奇又懵懂無知的視角設計課堂教學預案,多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尤其要呵護學生的獨特見解,允許出格的“解讀”,甚至“創造”。怎樣才能做到呢?課題組認為:
首先,在課堂教學中最起碼要尊重每一位學生,要有平和的心境,循循善誘的態度,讓學生感覺到亦師亦友般的親切關懷。通過與學生平等地交流,面對問題進行客觀中肯的分析,著重幫助學生增強自信,樹立健全人格。通過耐心細致又合情合理的教育,使學生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第二,課堂教學中知識點是固定的,但要使不同素養、智力水平的學生理解固定的知識,就要有靈活的教學設計預案。這樣有利于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能力素質的培養。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往往取決于教師靈活隨機的教學技巧。試想如果不能舍棄“一言堂”式的舊教學觀念,就很難隨時關注學生主體在課堂上的反應,無法靈活開展教學過程,只會一味地完成任務。所以作為一名教師,要想上好課堂,必須在頭腦里有新的教學理念,靈活的教學預案,扎實的課前準備工作,并能夠隨時與課堂實際情況相聯系,根據班級學生的課堂反饋情況做出恰當的調整,盡可能多地增加課堂教學的知識容量。比如,對課堂反應快的個別學生及時增加知識拓展或探究,對概念難以消化的學生采用活動或在游戲中重復概念理解,以便加深印象等。第三,要敏銳地捕捉學生的閃光點,要真誠地贊揚學生的一點點進步。尤其對于農村來的見識不多的學生,缺乏自信、自卑的學生,以及處于青春叛逆期的初中學生,關注他們的每一點改變,哪怕只是敢于舉起手來的進步!真誠的贊揚最能激起他們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所以要常常在課堂教學中給予肯定。但肯定要有原則,不能濫用,否則又容易讓學生產生驕傲情緒。第四,課堂時間雖然有限,但要盡量多地提供給學生嘗試的機會,使課堂成為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使他們感受到自己的潛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如在課堂上模仿秀,臨時當老師的實驗操作助手、教學助理、表演模特等。另外,根據不同學情水平學生設計提問難度適宜的內容,以增大取得成功的幾率,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第五,以課堂為載體,多角度構建師生關系融洽和諧的課堂,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習效率,收獲知識。以有效性為理想,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收獲關愛,收獲快樂,收獲情感和人格。
總之,通過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證研究,課題組教師深刻地感受到: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充滿生命力的,是親切、融洽、和諧的課堂;是真實、樸實、扎實的課堂;是致力于“追求高效,減少低效,杜絕無效”的理想課堂;是充滿愛心、專心、用心的課堂;加上厚實的知識儲備,認真的教學態度,注重學生獲得,講求靈活的教學方式的課堂!課題組的研究,就是企圖探索適合我校校情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為現階段我校教育教學提供營養和案例,并逐步推進素質教育向縱深發展,使學生真正學到東西,培養情操,提高素質。
參考文獻:
[1]杜越,汪利兵,周培根.城市流動人口子女的基礎教育:政策與革新[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
[2]秦玉友,齊海鵬,齊倩楠.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與應對策略研究[J].教育科學,2007(6).
[3]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課題組.進城務工農民隨遷子女教育狀況調研報告[J].教育研究,2008(4).
[4]國平.課堂變革:課改的出發點和歸宿[J].教育縱橫,2013(12).
注:本文系甘肅省“十三五”教育規劃課題《現階段武都城區學校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實證研究——以武都區濱江學校為例》課題立項號GS[2017]GHB0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