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蕓蕓
摘 要:每年的教學活動中,我們都碰到不同的學習障礙生,有些是一門課有障礙的學生,有些是多門課都有障礙的學生。關注學習障礙生各方面的成長,有利于每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班級的融洽以及班級整體成績的提高,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地多關心和幫助這些學習障礙生。
關鍵詞:學習障礙生;組內合作;策略;以優帶障;心理疏導;非暴力溝通
每年的教學活動中,我們都碰到不同的學習障礙生,有些是一門課有障礙的學生,有些是多門課都有障礙的學生,這些學生可能由于某種原因(可能是家庭因素、環境因素、性格因素、心理因素、長期請假等等因素)造成這些學生比其他學生在學習方面、動手能力方面、思考習慣方面和心理素質等方面比較弱,學習成績稍顯落后,使得他們無論在說話上、交流上還是成績上都會感到自卑,長此以往,造成他們內心的無力感和無助感,性格和人格的形成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與學習障礙生進行交流中,我們發現學習障礙生正好處于積極想學,但又處于各種情況跟不上的狀態中,通過小組合作以優帶障,再給學習障礙生一次機會,提高他們的學業成績、學習能力、與人交往表達的能力,讓他們在學習中和生活中充滿信心。
通過一學期多的針對學習障礙生的調查分析與實踐,學習障礙生在課堂表現、在小組內合作情境下的改變,他們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針對學習障礙生在這一段時間內的各方面表現,我提出以下幾點個人感受策略,供大家參考:
一、小組分組有講究,以優帶障克服困難
近大半年對不同分組的方法進行嘗試,我們得出了一系列的有效數據,通過這些數據的展示,我們發現,分組有一定的要求,將成績差不多的同學分為一組這樣的分類方式,班上兩極分化現象特別嚴重,學習障礙生同學分為一組,這樣成績不但不會提高,反而影響上課紀律,課堂有效性和知識掌握度也會出現兩極分化,并且越來越嚴重。
二、心理疏導要做前,關心關愛不能缺
小組分配好就認為萬事大吉了嗎?不是的。這才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緊接著我們必須對每一個小組進行心理疏導,心理疏導一定要做在前面,以防引起他們的心理問題。剛分好的小組中成績優異的學生,絕大多數都不愿意跟學習障礙生分在一組,他們一方面認為會影響自己的成績,另一方面他們看不慣學習障礙生的一些行為和思想,不愿意跟他們交流。針對這種現象,我們對他要進行心理疏導,先對全班進行調整。告訴他們,我們是一個整體,我們要共同進步,每一個小組也是一個小團體,我們小團體要共同進步,我們要看每個小組的共同成績,而不是每一個人的個人成績,把每一個小組捆綁在一起榮辱與共,增強每一個小組每個人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心。使優秀的同學有一定的責任感,學習障礙生有一定的壓力,督促他盡可能地向前趕,這樣一個小團體就會不斷地向前奔跑。
三、習慣培養重新來,常抓不懈不能停
學習障礙生之所以出現障礙,不管是家庭因素、環境因素、性格因素等哪種因素,都是習慣出現了問題。在小組合作中尤其是學習障礙生的學習習慣得重新培養。這就需要老師、小組各成員、學習障礙生相互監督,習慣共勉。
四、批評懲罰要杜絕,談話溝通上日程
長期以來,學習障礙生一直承受各科老師的批評,對此他們非常反感。只要指出錯誤或對他們進行了批評,他們從心理上就拒絕接受,你說得再多,都沒有任何作用。在此,我提倡“非暴力溝通”,也就是說不通過批評、懲罰的措施,改善交流方式,在和學習障礙生溝通的過程中,以學習障礙生為主,我們通過他的敘述,了解他對學習的需求和困難,就他所遇到的問題,提出相對應的建議或嘗試供他參考。這樣他通過時不時的周期性的非暴力溝通,從生理上心理上接受我們,逐漸改善掉他不良的習慣,拔掉他身上長歪的枝條,讓他成為一棵筆直的大樹。
五、規則要求設立好,細節盯緊防偷懶
課堂過程中,要想提高課堂有效性和高效性,對課堂要設定具體的規則和要求,提前和學生說好,這樣執行起來比較得心應手,學生也容易理解和便于執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分為兩個方面對他們進行考察,包括課堂上和課后。課堂上的評價主要包括四個方面:(1)上課是否說話或者干其他事情;(2)小組成員的參與度及合作精神;(3)每組中學習障礙生的掌握情況;(4)對上節課知識點的回顧背誦情況。課堂最后一分鐘對本節課各小組、學習障礙生的學習狀態、參與度、認真度進行評價。課后評價主要包括:(1)作業問題的評價;(2)背誦情況的評價;(3)小組活動中以優帶障的提高性評價。針對課堂中課堂后幾方面的評價,從細節入手,每節課嚴防死守,防止學習障礙生的任何偷懶行為,逐步形成有效的、緊湊的、互幫互助的學習習慣。
作為教師,應充分發掘每一個孩子的潛能,激揚生命發展他們的個性。我們希望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有效地從各個環節將滿身是刺的學習障礙生,去刺撫順,扶直長端;幫助學習障礙生平穩地度過最美好的青春期;培養學習障礙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利用積極心態去造就學習障礙生心理和生理的健康發展;改善學習障礙生的內向自卑性格和與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總之,通過小組合作更好地改善學習障礙生的各方面能力,給他們自信與自尊,讓他們在今后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穩健。
注:本文系2017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省級課題立項號:GS[2017]GHB2391;蘭州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市級課題立項號:LZ[2017]GH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