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小華
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從生活角度考慮,有效融入現實環境中的元素,不僅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還能夠培養學生從現實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增強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明顯提升。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以積極的態度,運用各種方法將現實元素有效融入課堂教學中。對生活化的初中語文教學進行分析。
關鍵詞:初中語文;生活角度;策略
由于教師在教學中往往都會將著重點落于學生的考試方面,而沒有基于現實從學生的角度考慮,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更沒有結合教材實行生活化語文教學,更多的是注重對教材理論的闡述、閱讀方法和大量學習任務的講解中,使學生也無法從現實角度進行生活化的學習。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會使學生無法有效地將所學知識加以運用,學生各方面能力也無法得到提升,所以對于生活化的語文教學進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一、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與實際密切聯系
在現代的初中語文教學中,要想有效運用生活化模式,就要求教師從根本上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結合教材內容,來選擇相應的現實元素,并且將這兩者有效融合,鼓勵學生仔細分析現實情境,拓展學生知識面,輔助學生積累生活閱歷,讓學生能夠輕松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并且從現實角度考慮實施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充分了解課文作者的創作意圖和所要表達的藝術情感。在初中語文教材中,大部分課文都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關。在教學時,教師就需要從教材的這些內容入手,運用相應教學方法引入現實生活情境。例如,在朱自清的《背影》課堂教學中,朱自清創作這一作品是基于對父親的懷念。但在現實生活中,盡管家長是學生最親密的人,可學生有可能無法理解家長對于他們的深切關注和細微體貼。所以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闡述家長對他們體現出關心的事情,同時引導學生說出最想對家長說的話。然后教師再將教學話題轉回到教材內容中,引導學生聯想作者在望著老父親背影時的復雜心情。這種將教學與現實充分相融的方法,既可以很好地輔助學生充分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又可以讓學生切實理解作者對于父親思念的心情,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學生理解父母對他們的良苦用心和深切期望,以此讓學生懂得感恩父母,激發他們克服困難、勇往直前的信心,調動他們回報父母的責任意識。
二、教師要挖掘語文教材中的生活化內容,豐富教學資源
在目前初中語文課本中,包含著大部分具有傳統文化代表性的作品,對這些作品的運用,能夠增進教師與學生間有效溝通。所以在現實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拓展式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掘課文的深層含義,以此構建更貼近現實的教學體系。將課文與現實生活有效相融,讓學生可以將所學知識進行充分運用,以促進教師構建相應的反饋機制,以此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監督,調動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例如,在教學《醉翁亭記》時,重點以文字的形式展現了大自然的秀麗風光及其當時民眾的恬靜生活,尤其是課文作者在描寫其在自然環境中自飲其樂的場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通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適當融合一些歷史名人游歷自然風光的傳統故事,從而豐富學生的文化內涵,使傳統文化得到有效傳承和傳播,感受古代文人賞景、宴飲之樂趣。同時,教師可以在課外安排一些出游活動,一方面可以讓學生體驗出游之樂,另一方面也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有利于師生之間建立良好的關系。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開展生活化教學,這不僅可以快速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能極大地增進學生對豐富多彩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從而完善初中學生的思維系統。此外,生活化語文的教學理念對促進初中學生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也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及時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引導學生學習,從而加強學生生活與語文知識的聯系,提升學生能力。
初中語文教材通常都是從現實生活中經過分析、總結而形成,并且其中所蘊含的道理又比我們平常生活情境略顯深奧,是對傳統文化的記載和傳承。所以在進行教學時,教師要從生活化的角度進行考慮。在這不斷發展的社會背景下,學生必須具備與時俱進的思想,體現從創新的角度思考的習慣,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進而使學生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這不僅為學生的語文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更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吳再勇.從生活化的角度進行啟智學校初中語文教學[J]. 新課程導學,2017(16).
[2]樂中陽.淺談如何從生活角度進行初中語文教學[J].中學語文,2016(30).
[3]何軍惠.探討如何從生活角度進行初中語文教學[J].學周刊,2016(20).
[4]孔志鳳.從生活角度進行初中語文教學的探討[J].科普童話,20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