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澈
摘 要:“自主、探究、合作”是當前新課標所倡導的學習模式,這種模式相對于傳統的班級授課制,具有很多的優越性,學生通過合作學習,能夠實現優勢互補,進而促進知識建構。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呢?結合教學實踐經驗,針對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淺談了幾點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與各位同行共享。
關鍵詞:初中;數學;合作學習
教師所設計的合作學習內容直接關乎課堂教學的質量,比如過于簡單的題目在課堂上沒有合作學習的必要,否則會影響教學的進度與效率。筆者認為,廣大教師應當注重精心擷取內容,提高數學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一、拓展資源,開闊視野
開發課程資源有助于拓展課堂的教學空間與容量,幫助學生深化知識結構,開拓自身的視野。因此筆者認為,教師應當注重優化課程資源結構,在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善于選用拓展性的學習資源,提高教學的深度與廣度。
比如筆者在對《直方圖》這一節的內容進行教學時,為了幫助學生深化課堂所學知識,提高數學應用能力,筆者拓展資源,聯系實際生活,給學生布置了小組合作任務。筆者向學生講道:“老師知道你們在體育課上測試了一分鐘跳繩的成績,現在老師要求大家根據成績繪制一個頻數直方圖,看看哪個分數段的學生最多。”在完成這一任務過程中,各小組一同收集、分析并處理數據,最后順利得到了結果:跳繩成績在“81~91”范圍段的學生分布最多。由此筆者通過設計小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從課堂走入了社會,拓展了教學空間,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與應用能力。
二、探究活動,發散思維
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則是學生完成意義建構的幫助者與引導者,應當通過創設合適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完成意義建構。因而筆者認為,教師在設計合作學習的內容時,可以選擇一些探究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合作交流中習得知識,提高自身的合作探究能力。
比如筆者在對《多邊形及其內角和》這一節的內容進行教學時,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探究了多邊形的內角和公式。在課堂上,筆者向學生提問道:“分別從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的一個頂點出發可以引出多少條對角線呢?將多邊形劃分成多少個三角形呢?內角和分別為多少呢?”隨后筆者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合作探究與討論。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成功探究出了答案,并歸納出了其中的規律:從n邊形一個頂點出發可以引出(n-3)條對角線,將多邊形劃分為(n-2)個三角形且內角和為(n-2)×180°。由此學生通過合作學習,探究能力與發散性思維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重點難點,加強思辨
教師可以將教學中的重難點演繹成小組合作活動的內容,引導學生在交流討論中,加強自身的思辨,充分調動思維,對問題展開深入的思考與分析,從而順利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
比如筆者在對《等腰三角形》這一節的內容教學時,就運用了合作學習的方式。筆者在教學時,首先組織學生分小組展開了動手操作活動,向他們提問道:“等腰三角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呢?若是,你能找到它的對稱軸嗎?”學生通過折疊圖形,尋找重合的線段與角,最終發現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中線、高與角平分線相互重合、底邊上的兩個底角也是相互重合的,因此成功自主探究出了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的性質。“三線合一”的理解與應用是課堂教學的重點與難點,筆者通過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加深了他們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有效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
四、基于翻轉,梳理歸納
翻轉課堂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是指學生在家完成知識的學習,而課堂則是師生、生生互動的場所。教師在設計合作學習的內容時,可以基于翻轉課堂,引導學生針對在家所學的知識進行梳理與歸納,發現問題并展開交流,展開高效的生生互動。
比如筆者對《二次函數的圖象與性質》這一節的內容進行教學時,首先將這一章節的知識點錄制了若干個3到5分鐘的小視頻,發到班級群里面供學生在家觀看與學習。在課堂上,筆者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學習活動,梳理歸納了視頻中的知識點。筆者提問道:“請大家用表格說明一下函數y=ax2+k的開口方向、對稱軸、頂點坐標、最值和函數的增減性。”隨后各小組開始對這一問題展開分析與討論,最終用表格展現了他們所習得的知識點,例如當a>0時,函數的開口方向向上;當a<0時,函數的開口方向向下……與此同時,表格也暴露出學生所存在的疑惑與問題,例如有的學生不理解求頂點坐標的計算公式,在應用時總是出現問題,筆者會針對這些問題,組織學生進行深入的學習與討論。在這一活動中,筆者通過設計小組合作學習任務,構建了一個高效的翻轉課堂。
綜上所述,教師通過關注上述“拓展資源”“探究活動”“重點難點”“基于翻轉”等要點,精心擷取內容,組織學生展開合作學習,能夠有效提高他們合作學習的效率,促使他們在交流討論過程中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深化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程華.初中數學合作學習的調查與思考[J].數學教育學報,2010,19(2):62-65.
[2]李莉.初中數學實施合作學習模式的實踐分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2):20.
[3]馮瑞紅.淺談新課改中初中數學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6(4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