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峻偉
摘 要: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培養適應現代及未來社會的高質量人才。而現在的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教學還是以提高學生分數為主的應試教育,應試教育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因此,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是當今學校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關鍵詞:素質教育;班級管理;課堂教學;課外實踐
素質教育是以提高全民素質為宗旨的教育,以培養全體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現在的學校教育還逃不脫應試教育的怪圈,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筆者認為,中學教育應實現班級管理教育藝術、課堂教育教學藝術和課外實踐活動教育藝術等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
一、班級管理教育藝術的轉軌
當代中學生獨立、平等、民主的意識較強,他們對各種社會現象已有自己的認識和理解,獨立思考的能力不斷增強,對班級工作有強烈的參與意識,家長制、一言堂式的工作方式已不能適應學生的身心特點和現代社會對教育的要求,為此,我們班級管理者要把處于被動地位的學生變為主動者,也就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班級管理。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當好導演和演員,自己管理好自己呢?多年的班級工作實踐證明:對重點班、普通班和后進班的學生應采取不同的管理藝術。對于重點班,可讓全班同學輪流“執政”,實行“值周班長制”,每個人都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華,自己管理自己,在管理中發現自己的不足,總結自己,發展自己;對于普通班,班主任可訓練一支高效率的班級管理隊伍,從班長到課代表,都經過嚴格培訓,明確職責,各盡其責,同時讓所有班干部每人帶動和培養兩名同學,即“以一帶二”,逐步擴散,再逐漸過渡到“值周班長制”。對于后進班,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能歧視和放棄任何一個后進生,班主任要用教師那寬廣的胸懷,用持續不斷的關愛和理解,有的放矢地去引導他們,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在日常活動中,要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小小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表揚,以情育人,以情勵志。在班干部的選用上,班主任更要研究用人藝術,“用人之長”體現了用人藝術,“用人之短”有時也不愧為一種成功的用人藝術。如讓常常早上遲到的學生負責開教室門,讓不守紀律的學生負責班級紀律等,這樣做,不僅能使這些學生改掉自己的“短”處,也使他們在為班級服務的工作中體現了自身價值,培養了對班級、同學、老師的感情。
二、課堂教育教學藝術的轉軌
現代課堂教育教學不僅是各科教師進行“傳道、授業、解惑”的主要陣地,而且也應是學生開發智力、獲取知識、培養和鍛煉能力的主要渠道,課堂教育教學藝術的高低與應用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學生素質水平的提高。為此,各科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與能力現狀等,將教材中的知識處理到最佳狀態,然后以最優秀的教學藝術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對知識掌握到最佳程度。那么,怎樣的教育教學藝術才算是最優的呢?隨著科技的發展,多媒體教學手段已被應用于課堂教學藝術中,并受到了學生的特別青睞,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這就要求我們各科教師都要盡快地接受并掌握這種先進的教學手段,使傳統的優秀教學方法與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手段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耳、手、腦等多種感覺器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努力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教育教學激勵環境,把學生引入“設疑—探究—思
考—發現—解決問題”的問題解決過程,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即把課堂教學的舞臺也盡最大可能地讓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也是素質教育對課堂教學藝術的基本要求。
三、課外實踐活動的轉軌
根據中學生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和渴望得到全面發展的心理特點,我們在學校教育中要積極組織豐富多彩的各類活動,徹底改變過去只重視理論教學,輕視實踐活動的做法,讓學生在實踐中產生積極的內心體驗,鍛煉一定的操作能力,增強創造性思維能力,達到學生人格的整合與完美。這些實踐活動可以以小組為單位,也可以以班級為單位組織進行。小組活動,如:繪畫小組、書法練習小組、體育愛好小組、文學創作小組、氣象觀測小組等;班級活動如“保護地球環境應從我做起與保護環境與我無關”辯論會等,學生在參與和組織活動中,用新的思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許多學校成功地組織了各種各樣的課外興趣小組,既豐富了校園生活,又使同學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鍛煉了能力,陶冶了情操。
總之,中學教育中的班級管理教育藝術、課堂教育教學藝術和課外實踐活動教育藝術三者有機的結合,實現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對開發學生的智力、能力,為新時代造就合格人才非常重要。
參考文獻:
[1]劉令軍.打造初中卓越班級的40個策略[J].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4-02:45.
[2]蔡穎,周放,韓靜.校內外教育有效銜接的策略與實施[J].武漢大學出版社,2013-0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