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藝飚
[提要] 在“互聯網+”背景下,利用新媒體和互聯網,許多閱讀推廣的成功模式得到不斷挖掘、推廣、創新。但黨校圖書館在閱讀推廣實踐推動方面相當落后、創新不足。本文提出黨校圖書館應提升館員服務理念和能力、多元化實踐創新以及機制構建方面改進閱讀推廣活動,融合黨校特色,從而激發來校培訓的黨員領導干部“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打造書香校園。
關鍵詞:閱讀推廣;“互聯網+”;黨校圖書館
中圖分類號:G251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8年8月27日
“讀書已成了我的一種生活方式。”2014年習近平在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時如是說。閱讀推廣是圖書館的重要核心價值之一,引導、指導黨員領導干部“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營造崇尚閱讀、品味閱讀、體驗閱讀的書香氛圍,打造“書香校園”和“書香干部”是當前黨校圖書館發揮信息服務職能和實現自身社會價值的體現。
(一)“互聯網+閱讀推廣”的內涵。李克強在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通俗來說,“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圖書館可以將“互聯網+閱讀推廣”定義為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移動互聯網平臺,將互聯網終端與閱讀推廣活動跨界融合,使開放、平等、互動等網絡特性在閱讀推廣中得到充分運用,用互聯網思維謀求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的變革。
(二)“互聯網+閱讀推廣”的特點
1、推廣途徑多元化。在“互聯網+”背景下,各館打破陳舊單一的紙質讀物推薦模式,創新閱讀推廣活動的內容,利用新媒體,如微拍、線上游戲、電子書、網絡短劇,以及讀者個人主頁、微博、微信等全新形式豐富閱讀推廣方式。
2、推廣資源數字化。主要涵蓋數量龐大的電子館藏資源和文本館藏。黨校圖書館館藏體系具有獨特性,除了本館自建的各類數據庫如地方文獻數據庫等,主要是中央黨校以中國共產黨歷史文庫、馬克思主義理論文庫、中國國情與地方志文庫等“三大文庫”,以及著力在建的“四大專題數據庫”(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專題數據庫、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專題數據庫、領導干部黨性修養專題數據庫、新型高端智庫建設專題數據庫)。
3、推廣服務高效化。利用大數據技術,針對差異化的讀者推廣個性化的服務,根據用戶的閱讀或活動記錄,發現用戶的閱讀行為、閱讀需求和閱讀習慣,有針對性地開展個性化信息推送服務,激發讀者當前和潛在的需求,有效地提高閱讀推廣的效率。
(一)缺乏“互聯網+閱讀推廣”理念。長期以來,黨校圖書館一直致力于館藏建設,近年來更側重于數字圖書館的建設,卻忽視了針對學員的閱讀推廣,對于那些形式上豐富多彩輕松活潑的閱讀推廣活動,無論是管理層還是館員本身多少表現出某種不屑或輕視。據調查顯示,在黨校培訓期間鮮有學員到館借閱圖書,閱讀熱情不高,閱讀狀況堪憂。
(二)館員“互聯網+閱讀推廣”能力和積極性不足。資源和技術基礎支撐和優勢發揮需要通過圖書館員的服務能力來實現。當前黨校圖書館館員為黨校科研活動所提供的知識服務十分有限。圖書館員一方面是對知識的駕馭、傳播以及服務等方面感到力不從心,對“互聯網+”技術掌握不足;另一方面是缺乏工作激情和服務意識,缺乏對圖書館工作的職業認同感。
(三)閱讀推廣方式缺乏創新實踐。融入以“數字化”為特點的新媒體已經成為閱讀推廣的發展趨勢。圖書推介、專題書展、讀書征文、專家講座、圖書漂流、圖書贈閱、問卷調查、讀者評選、微拍視頻等推廣范式在實踐中不斷被創新。黨校圖書館致力于文獻信息的有序組織,停留在追求文獻體系的完備性與專業性,缺乏對學員閱讀需求的分析,缺乏新媒體元素的融入,單調枯燥的推廣服務機制難以激發學員興趣。
(一)加快閱讀推廣理念和能力重建。對于任何圖書館,面向閱讀的服務都是核心業務,引領閱讀正是體現了圖書館的服務價值和職業倫理。黨校圖書館也應加快樹立強化閱讀推廣,重塑自身社會價值的理念,重視閱讀推廣工作。要開展高質量的閱讀推廣活動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穩定的閱讀推廣隊伍。既要熱愛閱讀,有熱情,具備閱讀學習的能力,還要具備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協調溝通能力。在“互聯網+”條件下,更需要具備熟練應用多平臺的新媒體操作能力,利用黨校圖書館豐富的數字館藏資源和技術,仔細地甄選、歸納、標引和評注各類網上數字資源,通過統一界面的構建,提高跨庫檢索的質量和效率,能夠為學員提供各種包括搜索、推薦、導航和咨詢在內的多元化數字閱讀資源個性化服務。
(二)支持多元化閱讀推廣方式創新實踐。黨校圖書館應從各自發展水平和條件加以實踐和創新,在原有網絡化、數字化技術基礎上,充分利用“互聯網+”開放、融合、協同、便利、共享的技術優勢,以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集成圖書館主頁、移動圖書館、電子屏、微博、微信、QQ等多新媒體媒介平臺。微信作為一種新型的社交平臺,微信公眾號具有龐大用戶群、成本低廉、即時高效以及精準數據統計等優勢,因此將微信公眾平臺應用于閱讀推廣不但能提高推廣效率、降低成本,有助于在用戶和圖書館之間搭建橋梁,提高用戶粘合度。通過微信“群聊”這一特色功能,館員融入學員之間,彼此任意發表和分享自己的感想和體會,且可以加強擁有相同研究背景以及不同學科背景的學員和館員之間的頻繁交往。
黨校圖書館應一方面在物理空間營造和諧舒適的閱讀環境,另一方面在虛擬空間構建完善的網絡交互平臺,讓教職員工和學員參與其中,采用“館員書評”、“書友會”等多種方式激發閱讀興趣。在“互聯網+”背景下,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閱讀推廣的方式需要圖書館與時俱進不斷創新。
(三)構建閱讀推廣的長效可持續發展機制。國內閱讀推廣活動大多呈現出短期化嚴重而常態化不足、形式主義較重而實質內容缺乏的特點。閱讀活動流于形式,缺乏連續性、長效性。目前,幾乎所有閱讀推廣機構都是圖書館“臨時”組建,或者由館員兼任閱讀輔導員的角色,很少有專門部門或者崗位設置。構建閱讀推廣的長效可持續發展機制,首先是機構與崗位的設置,建立相應的閱讀推廣部門,對閱讀推廣工作進行研究、規劃、規范實施和效果評估,實現服務效能提升并引領管理、保障、激勵、合作、評估、反饋等各種發展機制的整合、完善和創新;其次,發揮校領導的影響力,活動方案的批復、經費的保障,離不開領導的支持,領導的參與可大大激發學員和教職工的熱情;最后,要建構基于閱讀推廣成效的發展和評價機制,如成立閱讀委員會對館員的推廣方案評價和工作量化考核,對成效較好的方案加以提升和推廣,從而形成具有品牌化的推廣模式。
(四)融合黨校特色,構建書香校園。據說,在許多猶太人家里,當小孩稍微懂事時,大人就會翻開一本《圣經》,滴一點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子去舔。這種做法的用意不言而喻:書本是甜的。美國圖書館學會在2000年推出“從出生就閱讀”計劃,世界各國也都在國家層面推動全民閱讀。構建書香黨校對學員教育至關重要。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講過,一個學校可以什么都沒有,只要有了為教師和學生精神成長而提供的圖書,那就是教育。黨校圖書館應結合黨校特點著手制定閱讀推廣計劃,利用黨校學科、人才優勢選擇開展多元化閱讀推廣實踐。從學員進入黨校那一刻起,就讓其感受到書香氛圍,激發學習和閱讀的渴望。例如,在校園布置超星電子、掌上匯文、歌德機等設備,開通圖書館WiFi、二維碼接入,暢通線上線下服務;建立自主自習室、創辦社交網絡、模仿創客空間等特色服務。在內容上,應體現黨校特色:一是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的導讀。通過組織專家精心編制導讀,引導領導干部讀好經典書籍,加強理論武裝和黨性修養;二是當前時政熱點導讀。配合黨政熱點問題進行閱讀推薦,比如黨的十九大精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有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三是適合領導干部的專題閱讀推薦,比如領導干部執政能力、群眾工作、心理健康以及紅色經典著作等專題閱讀推薦;四是挖掘本校特色,將本校建設的特色數據庫、專家學者公開發表的科研成果、決策咨詢報告等向領導干部推廣。
主要參考文獻:
[1]周昭文.“互聯網+”背景下黨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7.11.
[2]薛靜.領導干部新媒體閱讀推廣研究——以省級黨校圖書館為例[J].江蘇科技信息,2017.15.
[3]何件秀.新媒體視域下黨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的新嘗試[J].文教資料,20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