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曉燕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但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傳授——接受”教學模式卻占據著主導地位,因為這種模式會讓學生簡捷快速地獲取知識,但其缺陷也日漸凸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降低,綜合素質沒有得到根本提高。教師教得辛苦,學生記得痛苦;教師備課扎實,學生接受遲鈍;學生消化不好,教學的效率低下,這種無效的教與學值得反思。“導學案”教學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些矛盾,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突顯了課堂教與學的實效性,真正體現讓“學”成為科學,讓“教”成為藝術。
學案導學:注重導與學有機結合
群策群力,打造精品導學案 眾人拾柴火焰高。由“導”入“學”第一步是在集體備課基礎上,共同研究編寫切實可行的精品學案。首先,共研教材,抓重難點,拓其深度及廣度。教師們各抒己見,群策群力,在學案的雛形上達成共識,然后分工合作。內容包括:①學習目標,即要求學生在自主學習知識時,明確導學案的學習目標,結合重難點進行逐項突破;②配套練習,即根據導學案內容,有針對性的強化性練習,幫助學生加深鞏固所預習內容。
一看二做三思,巧用學案 在講授新知識前,將學案作為自主學習任務發給學生,既能避免機械枯燥性作業,又能培養學生自主預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一看”學習目標,“二做”預習練習,“三思”練習難點,不明白的做出標識,留待第二天探討。對于部分學困生,以往由于基礎差,沒有充足的思考時間,在課堂上經常出現跟不上的現象,時間一久,容易形成惡性循環。有了學案后,他們就有了可視性材料和充足的思考時間,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充分發揮學案的引導作用,使很多問題在課前就得以消化。
精品備課:導學案教學落地生根
備精品課 圍繞重難點做好課堂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模式和方法的探討;知識點、難點的研究;復習課的有效性研究等。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大膽放手讓學生去發現、去探究、去解疑,讓導學案落到實處。
注重備學情 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重視每個學生與眾不同之處,特別關注那些學習弱勢生,差在哪里,為什么差,如何補救等。為不同層次和不同特點的學生設計不同要求的預習題案,由備課組統一出隨堂檢測,分層次檢查授課效果,得出不同的評價。
因此,我們要盡可能設計多層次的對話和訓練,為每位學生提供學習和發展的可能。這樣,學生們在課堂上都有事做,有成就感,都能大膽地表達對事情的獨到見解,真正使教育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
同研一節課:為導學案錦上添花
在開展“同研一節課”活動中,我們積極夯實導學案的引領作用,重點體現在以導學案為基礎,拓展、演繹、提升多元化的課堂教學上。
研課 在集體備課中,同級部的每位教師輪流擔當中心發言人,結合導學案,以說課的形式向大家介紹自己的教學預案和教學構想;其他組員進行補充、刪減、矯正,形成集體備課的初稿。
上課 教師采用“同課多輪”“同課異構”等方式輪流上課,課后交流反思,重點研討導學案的落實情況,制訂改進措施,再到課堂中實施新的教學方案。
評課 教師們共同研討就導學案教學下,如何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在交流中互相學習、共同進步,收獲頗豐。
合理的評價機制
在實施導學案學習的同時,我們配有合理的評價機制為其保駕護航,使每個人在團隊里都能積極發揮自己的潛能,形成互幫互助、你追我趕的競爭合作氛圍。班級分成數個4人小組,小組長負責本組的組織和答疑解惑。在小組合作中按照作業、課堂參與研討和聽寫小測等方面進行考核,激勵學生形成合作意識,并對優秀的同學在星級榜上加標志,優勝小組可享受減免作業的待遇。為了全組的榮譽,4人必須齊心協力,在保證自己做好的同時,主動幫助自己的伙伴提高成績,成績差一點的同學為了不拖小組的后腿,也很積極努力。另外,為了給小組加分,一些同學在完成導學案上的任務之后,還會主動拓展一些課外知識,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在不斷反思中深化教學
導學案教學模式彌補了傳統教學的不足,變教師單向知識傳授為師生互動合作,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凸現,真正實現了教與學零距離接觸。但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必須注重以下幾點:
“學案”應注重“學” 整個教學活動都圍繞學生的“學”展開,因此,在設計學案時應考慮到學生的知識結構、知識水平和發展能力,準備一些適應學生能力和帶有自主性的活動。注意設計的層次和梯度,讓差一點的學生“吃飽”,好一點的學生“吃好”,優秀的學生“跳一跳”,為實現課堂教學的立體交叉互動創造必備的訓練條件。
“學案”應注意“導” 過去部分教師的“保姆”心態嚴重,“指導”過多,學生自主時間太少,很多活動只是“曇花一現”,教師依然獨霸“話語權”。有了導學案后,教師在課堂上就要注意自己的角色,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放開學生的手腳,開心參與,樂在其中。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應當借助“導學案”的一臂之力,構建煥發生命活力、豐富生命內涵的高效課堂,使學生的核心素養在學習中落地生根。我們會一如既往的繼續前行,用生命浸潤生命,用智慧啟迪智慧,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生命的靈動。
(作者單位:山東省威海市環翠區教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