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奇 黎黎
摘 要:現階段意識形態安全己經成為全球各主權國家高度重視的一個核心因素,各國均充分認識到意識形態教育對維護整個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重要性。然而,我國高校思想意識形態教育由于受到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化等因素影響,在當前社會轉型的時代大背景下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使新形勢下我國高校意識形態領域面臨著十分嚴峻的現實挑戰,了解新時期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認識和分析當前我國高校思想意識形態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形成原因,進而才能結合我國高校實際發展狀況來制定出改進高校思想意識形態教育的策略,對于促進我國大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和維護我國意識形態安全有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高等院校;思想意識形態教育;策略
在2013年8月19日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做出來重要講話,期間他多次強調:“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和任務。”并且總書記多次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中強調:“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就中國夢的實現來說,不僅需要強大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作后盾,更需要蘊含在知識、文化以及社會核心價值和理論自信之中的巨大凝聚力和輻射力。①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談話中也明確指出了做好新形勢下思想意識形態教育工作,對于維護國家統一、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重大現實意義。
1 概念界定
1.1 意識形態
“意識形態”一詞,刨除其簡單的字面理解外,其最早起源于希臘文“idea”和“logos”,“idea”譯為“觀念”,“logos”譯為“邏輯”。“意識形態”這一概念最早由近代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提出。意識形態實際上指的是某一個社會組織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或者達到自己的目的而賦予社會關系新的定義,其本質就是社會思想上層建筑。
1.2 意識形態教育
按照馬克思的觀點,我們可以找到“意識形態”的本質,那就是多種思想觀念構成的思想體系,其主要作用是為社會中的每一個自然人提供一整套的“世界觀”,以便于人們可以正確的去認識、去認知“世界”,并可以將其作為一種社會規范來彌補社會現有規章制度的不足,以便于達到淡化機會主義行為的最終目的,有利于促進社會中各團體與個人的行為方式理性化建設。
2 中國高校傳統意識形態教育的現狀與偏差
2.1 中國高校思想意識形態教育現狀
大學生思想主流積極向上。從以下幾個方面可以看出來:第一,大學生有著滿腔的愛國熱情,愿意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全面建成前赴后繼。第二,大學生均樹立了優良的社會公德意識。第三,他們均嚴格恪守職業道德。由于社會改革的進一步展開,已經涌現出無數的大學生對市場經濟有了更加理性的認識。
大學生的思想主流還呈現于下述一些層次:
1)世界觀與政治立場。如今的大學生均樹立了科學良好的世界觀和政治立場,他們將始終支持和擁戴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中國的領導地位,也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且擁有者滿腔的愛國熱情,對黨和國家始終秉承著堅定的信念。
2)人生觀與人生態度。青年群體對于健康以及人品的作用有著較為準確的定位。不過,必須要強調的一點為,部分青年對于“知識”的定位有失片面,陷入了過度強調實惠的誤區,將“知識”擺在重要位置的青年少之又少,這種現象是不符合知識經濟時代的發展要求的。
3)發展觀與成才需求。當代青年表現出了兩方面的強烈渴望,分別為成長成才的渴望以及發展致富的渴望。從青年的實際情況來看,大部分青年都能夠腳踏實地的展開學習工作,為未來的發展積蓄力量。
4)愛國主義精神。自古以來,“愛國”都是一個民族擁有巨大凝聚力的內在驅動力,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跨越重重阻礙、重新煥發歷史生機的原動力。國家對于愛國主義精神的培養與弘揚給予了高度的關注。
5)大學生政治觀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當代大學生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的主要內容,在大學生中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既是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靈魂和核心,也是一項莊嚴而緊迫的任務。
2.2 中國高校思想意識形態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偏差
積極向上和健康是目前中國大學生思想道德的主要內容。目前我國的大學生一般都有追求平等、自由、集體主義精神和愛國意識,而且還比較有擔當,但是當代大學生依然存在許多問題。
第一,自我控制能力和管理能力是當前大學生群體比較欠缺的。第二,一部分大學生受到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的影響,并且這種影響在高校中蔓延范圍越來越廣,一部分大學生出現追星、啃老的現象,中華民族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已經基本喪失,只顧個人享受,對于身邊人沒有感恩的意識。第三,在一部分大學生中存在唯我獨尊的思想嚴重。第四,缺乏抗壓能力,當他們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困難之后就很容易放棄自我,心理承受能力非常低。第五,一部分大學生精神領域空虛,缺乏理想目標的寄托,第六,一部分大學生容易沖動,在行為上容易走極端。
3 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意識形態教育的思考
3.1 創新高校意識形態教育內容
與時俱進,實現創新與繼承相統一。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的高校意識形態教育內容,不僅可以科學的對社會現實問題進行解釋,同時也要緊隨時代步伐而進行發展。因此,我們在高校意識形態教育中需要根據社會主義實踐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保持高等院校教育內容方法等的創新驅動內生動力,并要持續推動教育內容切實落實到實處,充分發揮其對廣大學子的實踐指導作用。
3.2 改進高校意識形態教育方法
堅持知識教育與意識形態教育相結合。高校意識形態教育與知識教育相比其存在較多的聯系,但是兩者在本質上也存在較多的區別,任何意識形態教育都必須要將理論知識作為載體,需要通過向大學生傳授意識形態理論相關知識來進行教育,因此,高校意識形態教育與知識教育兩者之間是可以密切結合在一起的。但是,高校意識形態教育與知識教育相結合過程中,要避免教師將意識形態教育作為一項關于意識形態教育任務,不僅要將向大學生傳授關于意識形態理論知識作為核心內容,同時也要確保運用這些知識來對大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產生影響,即利用知識引導和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堅持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的教學方式。
4 結論
“意識形態”是指某一階級或社會集團為了維護自身利益而對社會關系自覺反映所形成的思想理論體系,意識形態的本質是社會思想上層建筑。在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文化多樣性、社會生活信息化的時代大背景下,高校意識形態教育由于受到社會思潮多元化、西方資本主義思潮滲透等因素影響,導致高校意識形態教育工作開展中需要面臨更多嚴峻的挑戰,高度重視并切實強化高校意識形態教育工作,對維護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和和諧社會建設有著重要作用,只有做好高校意識形態教育工作才能確保我國在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徹底粉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試圖同化社會主義國家的野心,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符合時代精神的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設者,這對維護中華民族的永續長存和實現社會主義國家的長治久安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注釋
①王曉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的影響[J].思想教育研究,2011(11):16-19.
參考文獻
[1]溫兆標.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創新研究[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3.
[2]徐鋒.新中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第一版).
[3][美]利昂·P·巴拉達特.意識形態起源和影響[M].張慧芝,張露璐譯.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0.
作者簡介
周世奇(1980-),男,遼寧沈陽,本科,副研究員。
黎黎(1981-),女,山西臨汾,碩士,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