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仿
摘 要:提高大眾舞蹈欣賞水平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舞蹈在藝術發展中占具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大眾舞蹈欣賞水平是推動舞蹈發展的重要契機,舞蹈藝術創作者要編創更適合群眾需求的舞蹈作品,從而讓大眾得到更完美的精神享受。
關鍵詞:大眾;舞蹈欣賞;必要性
當人類還處于原始社會的時候,舞蹈藝術卻早已伴隨人類進入了黃金時期。人類最早產生的藝術是音樂和舞蹈,在人類尚未產生語言的時候,就會使用動作和聲音來表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然而動作的形象性更容易被人們所感知,相比聲音更富有感染力。所以源于肢體語言的舞蹈和人類的關系就更加親密起來。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各種新的藝術形式陸續產生,人們的審美興趣和愛好也變得多樣化,使得舞蹈逐漸失去了特有的地位。在文化飛速發展的今天,提高大眾舞蹈欣賞水平是歷史的必然趨勢,也是推動舞蹈發展的重要條件。
1 舞蹈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緊密聯系
1.1 舞蹈的作用
我國二千年前的《樂記 樂象篇》對“樂”的解釋就是: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樂其從之。(今譯大意:詩,表達樂的內容;歌,詠唱出樂的聲調;舞,表現樂的姿態;詩、歌、舞三者都出自內心,然后樂器才跟著進行共同的表演。)由此可見舞蹈也與詩歌、音樂有著密不可分的親密關系。“舞蹈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舞蹈是一種以人的身體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的藝術,但是從它生產的那一天起就離不開音樂、詩歌、美術等因素,它們同樣是舞蹈藝術的重要的組成部分[1]”。
如前所敘,舞蹈是最原始的一種藝術形式,它利用我們的身體為媒介,在人類沒有語言的時候,用各種形態來傳達出我們想要表達的思想或情緒。
1.2 社會發展促進了舞蹈的發展
人類文明進步的同時,舞蹈也跟隨時代在變化。人們雖然掌握了語言和音樂,但在豐收、祭祀、典禮、聯誼等活動時依然少不了舞蹈,逐漸在社會中出現了一些專業的舞蹈表演者,即人們在自娛的同時也有欣賞的需求。唐朝是中國古代藝術的鼎盛時期之一,當時出現了許多舞技高超的舞者,如謝阿蠻、公孫大娘等。當時的君王很推崇藝術,社會涌現出大量的舞蹈作品。從古至今,舞蹈的發展往往也體現社會的發展,例如大型舞蹈史詩《東方紅》,就展示了當代人民的藝術智慧和審美觀念。
舞蹈藝術發展到今天,已經形成為一種高度綜合性的表演藝術形式,它與詩歌(文學)、音樂、美術等更有著極為親密的不可分的關系。隨著舞蹈藝術表現更為復雜和多樣的生活內容的需要,特別是產生了舞劇這種舞蹈載體后就使得舞蹈藝術的綜合性發展到更為高級的階段。
1.3 舞蹈審美的進步
中國舞蹈已經從原始的勞作、祭祀、典禮的原生態形式發展為多角度的綜合藝術形式。題材和內容、表現形式和手法上越來越顯示出全方位的審美多維探索的趨勢。
“舞蹈語言應當新穎多樣:社會生活豐富、復雜、千變萬化。舞蹈到藝術要想真實生動的反映不斷變化發展的生活,也絕非貧乏、單調的語言所能奏效。一些富有獨創精神的舞蹈家,都十分注意在語言的運用上的可以求新,從各方面進行努力,不斷豐富擴大舞蹈表現手段。[2]”當今國際文化交流越來越多,外來文化隨國際大環境發展的同時也影響了國內藝術形式的改變。中國舞蹈汲取了眾多姊妹藝術的營養,豐富了自身的藝術語匯,涌現出一大批精品舞蹈、舞劇等舞蹈藝術作品,例如《牡丹亭》、《天邊紅云》、《紅梅贊》、《大紅燈籠高高掛》和《紅樓夢》等。
我們有了舞蹈審美的新洗禮。現代舞引進時,很多人看不明白,褒貶不一,但我們知道舞蹈就是身體的表現,而現代舞種形式就是舍去束縛回歸到大地,自由發揮動作才能更好地表達內心想法,于是我們逐步地接收了現代舞。西方文化的介入使我們的審美觀念有了新的組合,我們對中西方文化的了解和重組在審美上有了空前進步。
2 提高大眾舞蹈的欣賞能力
2.1 提高大眾對舞蹈的欣賞能力是時代趨勢
舞蹈欣賞是人們在觀看舞蹈時所產生的一種精神活動。觀眾通過欣賞舞蹈形象,具體地認識到其反映的社會生活,體會其蘊含的思想感情,欣賞美的動態、韻律和表情,進而潛移默化地接受感染。中國古代有關舞蹈欣賞的論述,多半是和舞蹈創作與表演的論述融合在一起,散見于中國的樂論、文論和詩文筆記中。如傅毅的《舞賦》、杜甫的《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等。這些作品不僅提高了群眾的舞蹈欣賞水平,也大大推動了舞蹈的流傳和發展。提高群眾舞蹈欣賞能力的過程就是提高全社會藝術修養的過程。資華筠教授在“《舞蹈美育原理與教程》序言中指出:以身體教育實現全面(整體)教育,是我們確立舞蹈美育的理論與實踐的基礎和宗旨。其要點是:以感覺的方式認識世界,提升人的智能,以身心一體化的形體訓練,塑造完美的人格[3]”。
2.2 審美觀念是提高大眾對舞蹈欣賞能力的核心
從近年的大型文藝活動來看,舞蹈在其中占據的分量很大,許多舞蹈作品有了歷史性突破和發展。如舞蹈《千手觀音》,它在藝術界引起很大的反響,成為舞蹈藝術的一個“傳奇”。為什么是傳奇呢?第一它是采用了敦煌壁畫的仙女飛天的造型展現宗教文化,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主線,是被大眾所知的一個典型形象。第二是在舞蹈創作上巧妙地運用動作層疊變換讓視覺效果得到豐富的展現。第三是舞蹈的獨特性在于由殘疾人士參與表演,讓觀眾內心產生關愛。該作品得到業內與大眾的一致好評,被評為近幾年來少看的具有人文關懷內涵的優秀作品。再例如獨舞《扇舞丹青》是極具中國古典文化精髓,以古琴曲《高山流水》配合行云流水的舞蹈韻律,讓人們看到中國書韻水墨禪境之美,較貼切地符合大眾審美觀,這些優秀劇目同時也極大地鼓舞了舞蹈編導創作的激情。由此可見社會需要大量的優秀舞蹈作品熏陶和提高大眾的藝術審美需求。
2.3 現代傳媒提高了大眾對舞蹈的欣賞能力
文化藝術總是與現實生活及時代精神的主旋律精密相關,舞蹈藝術同樣也不能例外。以往舞蹈傳播形式是局部緩慢的,現代舞蹈藝術的發展離不開現代傳播媒體,而現代傳媒的進步對舞蹈藝術的傳播產生了多層面、立體、程式性的甚至是革命性的作用。其中電視傳媒舞蹈在當今社會又起到了更加直接方便快捷與舞蹈接觸的重要手段。“舞蹈是最有廣泛群眾的一門藝術,而影視藝術媒體則是最有效的大眾傳播手段,它們的相結合將會產生最為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舞蹈影視的藝術新品種。[4]”例如:央視春晚表演的《俏夕陽》、《剪紙姑娘》、《小城雨巷》等舞蹈作品,成功地與民眾產生共鳴,更是讓大眾對舞蹈有了新的認識和了解,舞蹈熱潮再一次在人們生活中活絡起來。
有了傳媒新手段,促進了舞蹈藝術的學習與普及,舞蹈普及打破了以往課堂學習為主的局面。雖然課堂教育對于舞蹈學員水平提高是最簡單最直接有效的,但專業舞蹈學校畢竟有限,基層的民眾也很難有機會得到課堂訓練。因此傳媒對我們現代舞蹈藝術欣賞提升是必不可少的途徑。通過這樣的途徑擴大了舞蹈藝術表演的受眾面,提高了廣大群眾對舞蹈藝術的欣賞水平,同時也推進了舞蹈藝術的向前發展。
電視媒體的普及,使得大眾能夠以最簡單便捷的方式,了解到國內外高水平的各類舞蹈藝術表演賽事。比如中央電視臺舉辦的“電視舞蹈大賽”;東方衛視的“舞林大會”“舞林爭霸”;星空衛視“熱舞俱樂部”等各大電視傳媒舉辦的舞蹈類節目,對于不管是專業的舞蹈藝術表演還是群文舞蹈賽事的傳播都起到了巨大推進作用,使廣大大眾增加了更多專業舞蹈理論知識,提高大眾對舞蹈表演藝術的欣賞能力。
2.4 提高大眾舞蹈欣賞能力能夠促進舞蹈市場發展
近年來我國舞蹈事業飛速發展,各類型舞蹈節目層出不窮,各個院團也是推出品類繁多的舞蹈作品晚會和創新型舞劇,當今的人們對舞蹈藝術逐漸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喜愛,人民群眾也從熒幕前慢慢走近大劇院近距離面對面接觸舞蹈。舞蹈藝術再一次拉近與大眾的距離,劇院表演形式使舞蹈的感染力更強,使大眾深刻地體會到舞蹈藝術帶來的現場震撼力。由此可見提高大眾欣賞能力能讓舞蹈作品得到市場的認可,比如:原生態舞劇《孔雀》芭蕾舞劇《胡桃夾子》《牡丹亭》等優秀劇目,這些來自專業人士和院團創作的舞劇弘揚和發展了舞蹈藝術文化,使大眾的觀賞能力不斷提高,對舞蹈藝術文化事業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從而繁榮了舞蹈市場。
3 總結
藝術審美的基礎是人民大眾,要想讓藝術更好地為人民大眾服務,就要求不斷有優秀的藝術作品來引導。藝術創作永無止境,提高大眾對舞蹈欣賞能力就是推動藝術的不斷進步、就能進一步繁榮藝術市場,讓創作者能更有激情創作出更多優秀的舞蹈藝術作品。同時,也讓舞蹈工作者的事業有了更廣闊的發展前景。所以提高大眾對舞蹈欣賞水平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參考文獻
[1]隆萌培.徐爾充.《舞蹈藝術概論》.上海音樂出版社.2009年6月
[2]高椿生.《舞蹈藝術審美講座》.人民音樂出版社. 2005年
[3]資華筠.劉青戈.《舞蹈美育原理與教程》. 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6年
[4]樸永光.“《舞蹈文化概論》.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