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淏文
摘要:《活著》是余華最經典的一部長篇小說,該部作品包含著作者精致獨到的死亡敘述,這實質上也是在演繹活著的過程。這部作品以獨特的敘事結構和方法吸引著讀者,而作者強大的思想力量更加震撼了讀者的心靈。本文主要從敘事的角度對余華的作品《活著》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余華;《活著》;敘事
每個優秀的文學作品都有屬于自己的風格與特色。在筆者看來,對于余華的優秀文學讀本《活著》而言,獨特的敘事結構是其最顯著的特征。作品整體的敘事在溫和舒緩的節奏中徐徐展開,同時穿插一些令人意想不到卻又在情理之中的情節,因此作品中彌漫著一種獨特的情緒和氛圍。
一、敘事態度平緩溫和
從余華早期作品中可以看到,他是比較迷戀暴力的,作品中的人物很多也生活在暴力的世界,但是他的《活著》卻出現了大的轉變。其實這一轉變在他的《在細雨中呼喊》這部作品中就有所體現,他自己也強調過自己逐漸由暴君一樣的敘述者逐漸趨于民主化。雖然在寫《活著》這部作品最初時,余華還沒有擺脫暴君的形象,仍然呈現著冷淡、黑暗的色彩[1]。但是這種寫作方式讓作者余華越來越抗拒,讓他感覺與作品比較疏遠。所以他突破了原來的敘事方式,從第三人稱轉變為第一人稱,同時敘述語言也發生了相應的改變,不再是原來的冷酷和疏遠,而是變得更加有溫度。這一轉變也讓這部小說變得沉郁而堅定。
正因為余華的情感態度、敘述言語發生了變化,所以這部作品整體給人的感覺像一個老朋友將他的故事娓娓道來,十分溫和親切。例如,作品中在描寫福貴領著家珍到友慶墳前的部分,不僅改變了以往暴力的敘述方式,而且字里行間都透露著憂傷。這段話中寫到:“心里難受得要被堵住了”,當讀者讀到這里時,仿佛自己的心也被堵著,余華這種可以讓讀者感同身受的敘述方式是其作品中的一大亮點。作者運用柔和平淡的語言將現實生活中的磨難與痛苦真真切切地描述出來,引人深思,讓讀者感受到靈魂深處的震撼。
同時,余華在寫這部小說時,心中是懷揣美好希望的。他一方面將人生的苦難撕開給人看,另一方面又呈現一個窗口,讓生活中的光明照射進來。因此,整部作品在某方面滲透著人性美,融入了愛與溫暖。例如,主角福貴在家庭衰敗后,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變得更加有責任感,全新全意地照顧自己的妻兒。相信很多讀者讀到這里的時候,和筆者一樣,真心地為主角福貴感到開心,同時感受到了一種暖意。相應的,作品中主角福貴的妻子家珍有情有義,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對福貴都不離不棄,真正做到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可見,余華在很多人物身上都賦予了愛的一面。
另外,在《活著》這部作品中,敘述的語言逐漸變得明確而樸素。雖然沒有那么多華麗的辭藻,但其語言是被精心錘煉的,話語平易近人,充滿感情,將作者的同情與惋惜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充分發揮出了敘事語言的魅力。例如,作者在對福貴的人物命運進行設計時,融入了相當的人文關懷。而且從整部作品來看,余華已經改變了以往冷酷性的語言,從以前不可調和的沖突性語言,變成了平緩溫和的語言。這種語言的運用,不再讓讀者膽戰心驚,而是營造了一種放松舒適的感覺,他將生活中的困苦與歡悅完美地結合起來,使整個作品變得溫情脈脈。
二、全新的敘事控制
相對而言,在《活著》里,余華的敘事控制具有獨特的特點,不僅在時間與空間上進行了合理的把控,而且在語調上的掌握也比較準確,其節奏與整個事件的發生相適應,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作品的閱讀體驗感。
首先,在時空上,作者的設計具有一定的歷史感,而且每一個時空的把控都體現著“正在發生的意義”,為作品增添了真實性。
其次,在敘事語調控制上,余華根據不同的狀況對其語調進行了精心設計與合理控制。當描寫對浪子時期進行回憶時,作者采用了黑色幽默的方式,并且以第一口吻進行敘述,體現了主角福貴對過去明確的認識。而當寫到福貴與家人重聚而感慨時,其語調又轉為了深沉凝重。在不同的階段,作者的語調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自然而然地將讀者帶入了相應的氛圍中。讀者或凝重、或放松,就這么跟隨著作者的節奏,隨著故事情節往前走。
最后,作品《活著》的敘事節奏把握得也非常好,這也是該作品成功的一個關鍵點。其節奏主要是隨著故事情節的變化而變化。在作品高潮的部分,余華主要采用了預敘的方法,這一方法一般都體現在人物的備受折磨中或者死亡之時。而在描寫生活美好與表達愛的過程中,他主要采用了敘事減緩的形式。例如,在描述福貴與妻子相互扶持、相依相偎的情景就利用了這一方式,將其幸福畫面不斷擴大。其節奏的掌握讓《活著》這部作品變得更加有血有肉,將舒緩平淡的畫面與情節的強烈變化巧妙結合,體現著全新的敘事控制方法。
三、敘事策略采用重復方法
重復是余華進行作品創造經常采用的一種敘事方式。《活著》這部作品也多次運用了這種方式。并且在《活著》這部小說中,作者將該敘事方式充分地發揮出來,實現了良好的敘述效果。
作品《活著》中,福貴的身邊人相繼死亡,死亡的循環往復,好似一個逃不脫的輪回,這一情節的重復敘述,增強了主角福貴的悲劇色彩。福貴在小說剛開始過著衣食無憂的富裕生活,但他卻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敗家子。因為賭博傾家蕩產,父親被他氣死[2]。當他改好后,母親又去世。之后一系列的不幸不斷發生。先是妻子臥病在床,兒子友慶因抽血過多而死亡,隨后女兒也離他而去,后來外孫吃豆子過多而死,好好的一家人就這樣分離,只剩下福貴一人孤苦伶仃。
一次次死亡的重復讓人喘不過氣,這樣重復的方法也暗示著人對終極命運的挑戰,揭示了作品的主題。作者把死亡敘述得無比悲壯,讓讀者被一種強烈的無力感籠罩。反之,作者又通過福貴平淡的語調將讀者拉回現實,一定程度上稀釋了作品的悲劇色彩,變得些許柔情。
四、結論
總而言之,《活著》這部小說主要是以平淡舒緩的手法進行敘述,并且采用了全新的敘事方式,同時在敘事策略上運用了重復方法,使作品因為作者的寬容、溫暖和主角福貴的忍耐、堅強,變得溫情脈脈,扣人心弦。
參考文獻:
[1]葉捷.《活著》的敘事美學風格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 (27):72-73
[2]孔凡娟.探析《活著》的敘事美學特征[J].蘭州學刊,2016 (10):7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