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林
摘要:明清傳作品中突出的體現了女性意識的覺醒,很多獨具魅力的女性角色出現在明清傳奇中,在男性權威視角下體現了女性的不同側面,這正體現了我們對女性形象的關注和解讀。復仇女性是明清傳奇中比較典型的女性形象,本研究以明清傳奇中的復仇女性形象為突破口,逐步探索女性在社會和歷史演變中的重要角色作用。
關鍵詞:明清傳奇;復仇;女性形象;分類討論
明清傳奇以及同時期其它不同題材文學作品其實更多的是以男性視角開展創作,女性的話語權呈現被剝奪的狀態,女性在歷史演變和社會發展中的長久沉默并沒有阻礙女性意識的覺醒,明清傳奇中出現的復仇女性形象就是集中體現。復仇是我們在中外文學發展史上常見的題材,本文為了方便研究,特將明清傳奇中的復仇女性形象作出簡要劃分,特展開體現分析。
一、機智勇敢,勇于和惡勢力作斗爭的復仇女性
男性身上體現的更多的是體魄上的強健,復仇女性則更需要智慧和勇氣,明清傳奇中的復仇女性形象具有勇敢、靈活、堅毅、機敏等基本特征,具有直觀事物本質的智慧,進而在斗爭中順利勝出。如《梅花簪》中的杜冰梅,在精力惡霸搶親的過程中,父親不幸身亡、公公膽小怕事、未婚夫也對杜冰梅有諸多誤解,但是她卻臨危不亂,先是哭鬧讓搶親的胡型不敢輕舉妄動,然后打探到胡型要刺殺自己未婚夫的事情及時施以援手,之后假意同意嫁給胡型,伺機將其殺死,然后勇敢投官自首。杜冰梅用自己的堅貞、勇敢和機智感動了審判官和獄頭,最終獲救。
二、堅貞不屈,為情所困的復仇女性
這類女性的通性及時對愛情具有美好幻想,并且甘心付出一切,愛情是這類女性的全部。在明清傳奇中這類復仇女性大致上分為兩類,其中一類就是在愛情面前失去理智,擱置復仇或者是因為主觀感情被仇敵殺害,如《金琬釵》中,艷娘被人殺害,其父告官為其復仇,但是艷娘卻沒有復仇意識,她為了追求自己的心儀之人選擇借助鬼神力量,以妹妹的形象示人,對自己心儀的男子展開追求,并為其生下一子,直到妹妹陷入流言蜚語,艷娘才主動指認兇手為自己復仇;另一類就是愛憎分明的女性形象,在愛情中全情投入自己,但是一旦遭遇男性背叛則會徹底仇恨或者給予他們毀滅性打擊[1]。如湯顯祖的《紫釵記》中霍小玉和李益相愛,紫玉釵為二人的定情信物,李益進京趕考但是卻遲遲沒有歸來,霍小玉為了探聽李益下落變賣家產,其中也包括二人的定情信物紫玉,但是李益杳無音信,霍小玉疑李益已經情變,從此后臥床不起,知道黃衫客將李益強行帶來,霍小玉病種勉強起身,已無一絲愛意,全是憎恨之情。
三、循規蹈矩、忍辱負重的傳統型復仇女性
這類女性是中國傳統女性的代表,他們自身的軟弱使其無法依靠自己復仇,將復仇希望寄托于官府或者神秘力量。如《玉釵記》中的瓊珍性情溫良賢淑,忠貞克己,被張堂看中想要霸占,并且設計將瓊珍的配偶文秀陷害入獄,瓊珍以為文秀已死,所以為了避免張堂霸占自毀容貌,后來在文秀的幫助之下,瓊珍的冤屈得以申訴。再如《金鎖記》中的竇娥是典型的封建婦女形象,善良樸實的竇娥面對惡勢力刁難選擇逆來順受,無法通過自己的力量復仇,想要指望官府但是無果,最終借助鬼魂復仇。
四、女性意識覺醒,抵觸封建壓制的復仇女性
傳統文學作品中清一色的男性梟雄,明清傳奇中卻塑造了很多值得欽佩的女性英雄形象,他們走出閨閣,體現了對封建束縛的掙脫之意,也體現了對自身價值的認可,這是女性意識覺醒的集中體現[2]。比如《水滸傳》中的顧大娘、孫二娘、扈三娘,《楊家將演義》中的佘太君、穆桂英等楊門女將,這些女性和男性一樣拿起武器、捍衛家國和自我尊嚴,《水滸傳》中的顧大娘、孫二娘在外貌上比較丑陋、言行粗魯,作者在塑造人物的過程中對他們的形象只是客觀描寫,并沒有褒貶之意,盡管在外形上還有男性的影子,但是她們以女性身份在男性主宰的世界中占據一席之地,這是女性通過斗爭爭取自主權的體現。此外,《楊家將演義》中楊門女將可謂是巾幗英雄的代表,男人犧牲,寡婦繼之,體現了女性在獨立狀態下的價值,她們舍己為國、忠誠英勇的形象深入人心。這種自主在他們的生活中也有體現,如她們勇于沖破封建禮教束縛,勇敢追求自己的愛情,甚至出現了女追男的現象,如穆桂英與楊宗保、竇線娘與羅成,這種女追男的愛情模式體現了女性的抗爭,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復仇”。
五、結束語
綜上,在明清傳奇中女性形象雖然在總數上不占據優勢,但是就整個文學發展史上來看,和歷史演義小說相比較已經顯現出對女性群體的關注,女性在文學作品中也開始占據一席之地,并且女性形象逐漸豐富和豐滿起來,這體現了女性在歷史和社會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研究分類討論了明清傳奇中復仇女性形象,希望這次嘗試可以在文學作品解讀上尋找到新的突破口,僅供參考。
參考文獻:
[1]王立.中國古代復仇文學主題研究[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2]趙元釗.“三言”、“二拍”中女性復仇主題研究[D].東營:中國石油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