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
摘要: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應用型學科,越來越深入于我們的生活中。近年來,隨著高中的數學教學內容日趨深化,學生的學習難度也逐漸加深了。在高中的學習生活中,數學方面的學困生不在少數,而這些學生是我們教師決不能忽視的群體。本人結合教學中的經驗,針對學困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制定了學困生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學困生;數學;轉化
一、慢節奏教學
(一)開講慢
從講課的開始,就要放慢速度。數學這門學科的特殊性致使這是一門邏輯性最強的學科。學困生不能很好的將前后學習到的知識銜接起來,造成思維障礙,喪失了繼續學習的信心,從而導致惡性循環。針對這點,教師可以采取“先溫后教”的教學方式。在傳授新知識點的前一天,進行復習舊知識和預習新內容。在課上有意地提問啟發學困生回答基礎性舊知識,在學生回答問題完畢后給予表揚和鼓勵,幫助學困生重新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長期以往,引導學生步入主動思維的狀態。
(二)傳授慢
高中數學的知識,大部分是環環相扣、承上啟下的。新知識是舊知識的延伸和進化,新知識又是后續知識的基礎。在引入新知識的過程中放慢速度,留出時間讓學生找到新知與舊知的連接點,將新知識與所學舊知識相融合,使學困生產生積極主動獲取新知識的學習態度。
(三)節奏慢
放慢講課時的語言節奏速度。高中數學知識具有很大的抽象性。教師要結合生動形象的語言,把抽象難懂的數學知識轉變成學生易懂、簡明扼要的知識,是提高數學課堂效率、轉化學困生的一個重要方面。為了使晦澀難懂的數學知識變得淺顯易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多運用教具、放慢速度、多舉實例、引導學困生正確解讀教材,把握概念內涵、關鍵詞句,以便在解題過程中更好地發揮運用。
二、從實際出發
(一)建立討論小組
將學生分成若干組討論老師提出的問題,然后在每組中選出代表闡述本小組談論的觀點。教師在小組進行互動和談論的過程中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和幫助,讓學生有明確的研究目標,特別是有學困生的小組,要給予重點的幫助和指導。讓小組內全體成員都參與到討論知識的氛圍中,以達到共同進步的學習目的。
在小組談論時也要注意實行民主的討論方式,每個人都可以發出不一樣的聲音,提出不一樣的意見。教師要耐心協調好學生在組內討論提出的疑難問題和不同意見,讓互動有序、平等的進行。
(二)注重學習反饋
課堂上,學生提出的問題、回答的答案以及聽課的態度,都會給教師提供大量的反饋信息。教師要根據這些信息,迅速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并且應著重抓好課上隨堂練習和精批學困生作業,針對批改作業中發現的問題及時給予糾正和針對性指導。
另一點,就是必須在學困生有了一定的數學基礎和興趣后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可通過板演觀察學生暴露出來的思維方式和學習誤區。教師不僅要發現問題,還要分析問題出現的各種原因,指出改正錯誤的方法,并在下次的課堂練習或作業中安排類似知識點,讓學生加深印象,及時矯正。
而其他同學可以采用小組互批作業的形式,實現“一對一”,“一幫一”的教學模式。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判斷能力,又培養了他們將錯誤思維及時矯正的好習慣。當堂課的疑難問題當堂解決,不留隱患。
三、教師身份轉換
(一)注重與學生的情感交流
教師,一定要注意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情感交流。特別是針對數學學困生,要主動進行溝通與交流,用言行和情感去消除學生對數學產生的抵抗情緒。這樣也有助于學生主動向教師說明自己在學習數學中遇到的困難。在教學環節中,要善于發現每一位學生的閃光點,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進步,教師一定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消除學生的自卑和不自信心理,使學生能夠更加投入到學習中。
(二)從實際出發
高一開始的教學中切記不可速度過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備課,如果對待不同層次的學生均用一種方法,就會出現一種“尖子生吃不飽,差生吃不了”的現象。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采取分層教學。每一名學困生的學習問題追根溯源都是從某一知識轉化點開始的。一個知識點沒有學會,就陸續出現了第二個第三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接收到學生的反饋,在知識分化點上加大功夫,精心安排,認真對待,根據學生層次采取不同教學方法,使每一名學生都學習好數學。
四、結語
高中數學是一門具有難度的學科,學習困難大,難點易錯點多。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平時要多注意觀察,要對學困生有足夠的關注和重視,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效率,在教學過程中鉆研探討,深入研究,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學生們的數學成績,使學困生越來越少。
參考文獻:
[1]李洪元,陸士杰.后進生的心理特點與教育[M].科學出版社,1989.
[2]楊廷英.淺談班主任對后進生的轉化[M].東南民族師專學報,1999 (4).
[3]王立英.關于后進生轉化教育的思考及對策初探[J].教育研究,200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