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曉宇 周梁玉
摘要: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現代漢語作為現代漢民族所使用的語言,在人們交流溝通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現代漢語也成為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和對外漢語專業的一門必修課。但是,漢語中的某些音節在一定的語流中會發生一定的變調現象,本文將結合現代漢語課程的教學,對其中一些常見的變調現象進行梳理。
關鍵詞:現代漢語;變調現象;高校;現代漢語教學
一、引言
隨著人們對漢語教學的重視,現代漢語已成為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和對外漢語專業的一門必修課。其中,語音作為語言的物質外殼,與文字、詞匯、語法、修辭等,一同成為現代漢語研究的重要部分。音節是語音結構的基本單位,近年來更是受到學者重視。
根據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2007),漢語傳統的分析方法是把一個音節分析成聲母和韻母,再就是一個貫穿整個音節的聲調。但是,一些音節的聲調在一定的語流中會發生變化,與單獨念的時候的調值并不一樣。本文對這些常見的變調現象進行梳理,主要列舉出以下幾類。
二、“一”的變調
在現代漢語中,“一”在單念或用在詞句末尾,以及用在序數中,聲調保持不變,仍是陰平,調值為55。例如:
①一、二、三
②六十一 三七二十一
③第一 第二十一
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序數僅限于“一”作為數詞緊跟在前綴“第”之后,或者“一”成為某個多位數的個位數字且這個多位數出現在前綴“第”之后。
但是,在現代漢語中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一”的變調現象還是非常普遍的。
1.“一”在去聲字前,念陽平,調值為35。例如:
一片 一個 一座 一定 一樣 一見如故
2.“一”用在非去聲字前,念去聲,調值為51。例如:
①一支 一桌 一邊 一般化(用在陰平字前)
②一輪 一年 一成 一言為定(用在陽平字前)
③一首 一畝 一匹 一筆勾銷(用在上聲字前)
3.“一”夾在相同的動詞中間時,念輕聲。例如:
推一推 談一談 走一走 試一試
現代漢語中的“一”兼有數詞和助詞等多種詞性,因此這三種變調方法在現代漢語中使用相當普遍。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尤其是針對母語并非漢語的人群,若能使他們把握這些變調規律,我們的漢語語音教學將會事半功倍。
三、“不”的變調
現代漢語中的“不”在單念或用在詞句末尾,或者用在非去聲字前時,念去聲,調值為51。例如:
①“你是醫生嗎?”“不。”(單念)
②“我不。”“偏不!”(用在詞句末尾)
③不安 不曾 不忍 不可理喻(用在非去聲字前)
但是,“不”出現在去聲字前時,就發生了變調,變為陽平,調值為35。例如:
不去 不對 不讓 不共戴天
此外,在現代漢語中,“不”夾在詞語中間,或作為否定標記出現在可能補語中時,也均變為輕聲。例如:
①走不走 行不行 差不多 用不著(夾在詞語中間)
②寫不好 跑不掉 來不了 打不開(與補語搭配)
結合現代漢語教學實踐,我們發現:就語義而言,上面第②組中的“V+不+補語”結構多表示主語沒有能力完成“V+補語”的動作或行為,或者該行為完成或實現不了。
“不”是一個重要的否定副詞,因此在現代漢語的教學和研究過程中一直頗受重視。鑒于“不”在詞語中的變調現象比較復雜,我們還需進行具體分析。
四、重疊形容詞的變調
1.單音節形容詞
漢語單音節形容詞的重疊式為“AA的”,如果重疊部分又發生了兒化,那么,不論這個新詞語(即“AA兒的”)中的第二個音節原來是什么聲調,往往變為陰平,即55調值。例如:
高高兒的 多多兒的 長長兒的 圓圓兒的
扁扁兒的 好好兒的 大大兒的 胖胖兒的
2.雙音節形容詞
漢語雙音節形容詞AB重疊后,新詞語“AABB的”會發生變調,其變調方法一般是第二個音節變為輕聲,第三個、第四個音節讀陰平。比如:
整整齊齊的 老老實實的 高高興興的
五、變調的標注
現代漢語教學是促進漢語推廣普及的一個重要渠道,高校開設現代漢語課程需要突出其在日常交際溝通方面的實用性。在書寫方面,我們要遵循簡便、統一的原則,因此在標注變調時,一般的原則是只給變調字標本調。
六、結語
在現代漢語教學過程中,我們還會遇到多音字,但多音字不同于這里的變調現象。多音字是一個漢字有多個讀音,而這里的變調是一種共時的語流音變,即在一定的語流中,個別音節因連讀等原因而發生變化。在現代漢語教學中,常見的音變現象除了上述列舉的變調外,還有輕聲、兒化等,如“桌子(zhuōzi)”、“花兒(huār)”。
聲調使漢語的音節富于高低升降的變化,具有了抑揚頓挫的特點。通過對漢語變調現象進行研究,我們可以更深入透徹地了解語言的多變性,從而更好地開展今后的漢語教學。
參考文獻:
[1]胡裕樹.現代漢語[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2]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邵燕梅.關于普通話上聲變調的教學問題[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5 (2).
[4]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5]朱德熙.現代漢語語法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