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愛好
【關鍵詞】 高效課堂;設計原則;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 G424.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2—0078—01
由于時代的進步和發(fā)展,現有的教育體制已經不符合社會對人才的發(fā)展需求,老舊的課堂教學方法不能適應現階段的初中數學教育體制的要求。對于教師而言,我們要緊追教育體制改革的步伐,改變腐朽的教學理念,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從多角度多層次多元化出發(fā),構建高效課堂,不斷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
一、 課堂教學設計原則
1. 建構性學習原則。在教育體制改革的要求下,越來越多的學習方式被推出,建構性學習原則慢慢在教學實踐中被應用。它跟傳統(tǒng)老舊的教學方式相比有著很大的區(qū)別,傳統(tǒng)老舊的教學方式只能被動地接受,學生只能靠記憶和練習來記憶學習內容,這樣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新課標的發(fā)展要求。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授方式上進行轉變,讓學生從“被動接受”變?yōu)椤爸鲃訉W習”,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
2. 交互性教學設計原則。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中,教師占主導地位,以布置任務的態(tài)度來教學,是一種單項的教學。學生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很難找準自己的角色,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交互性教學,讓教師的地位發(fā)生轉變,不再是單一的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也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將學生的地位上升到主體地位,有利于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
3. 情境化教學設計原則。初中數學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和學習中去。因此,要求學生進行運算能力、數學梳理能力方面的訓練。同時,教師可以利用實例來引導和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和聯(lián)想能力,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判斷力。
二、高效課堂的教學方法
1. 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1)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把培養(yǎng)學生興趣作為一種重要的學習目的,在課堂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并將教學內容的難點轉換成學生容易理解的具體知識。(2)加強互動,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對教師和學生關系的處理是整個教學的關鍵點。和諧的師生關系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因此,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將“亦師亦友”的觀念展現出來,構建這種和諧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的想法和學習方式,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愛護。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和學生之間的友誼關系,避免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問題,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2. 滲透教學思想,提高教學效率。滲透思想就是讓學生主動地接受課堂學習,通過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來實現學習的目的,進而提高課堂效率。(1)滲透教學,主要是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導滲透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2)滲透分類。滲透分類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要的滲透方法。例如,在幾何圖形的教學中,教師根據圖形的特點和圖形間的關系進行分類。對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構建關系進行重要講解,讓學生很直觀地聯(lián)想到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關系,進而提升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另外,引導學生在學習定理法則和數學公式上進行分類,引導學生積極探討法則和公式之間的關系,避免在不同的數學問題中混淆題型,強化學生分類學習的能力。(3)滲透總結思想??偨Y在數學學習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分類的解題訓練中提煉題型的考查點,總結每個章節(jié)的重點,分析歸納出自己在學習中的不足,并在此基礎上總結經驗和教訓,進而給以后的解題和學習奠定基礎。
3. 聯(lián)系生活實際,拓展教學空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讓學生學會解題不是最終的目的,能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問題才是教學的最終歸宿。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講數學題型時要把知識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到一起,鍛煉學生的拓展能力和思維空間,進而達到初中數學教學的真正目的。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