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慧紅
摘要:伴隨現代信息技術發展,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逐漸滲透到各行各業中,且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互聯網經濟成為新時期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新形勢下“互聯網+”理念的提出和應用,成為新常態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加強“互聯網+”新業態統計,提高統計效率和質量,能夠更好地為經濟社會發展決策提供更全面的指導和參考,進而更好地打造新的發展格局,推動行業實現更長遠的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 新業態 統計 產業 融合 創新
當今社會,科技水平不斷提升,互聯網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我們國家互聯網經濟不斷向前發展,網絡經濟總量不斷突破,更一步推動了新的產業形態、生產方式和組織商業模式的內驅變革。產業之間、行業上下游之間不斷融合,創造了新的發展機遇和新的內生動力,基于互聯網形態對經濟社會發展格局產生的變化。各地政府也在積極借助互聯網技術加快統計信息建設,深入開展統計調研,進一步擴大統計覆蓋范圍,著眼全局積極開展新業態下統計工作創新發展之路,新常態下積極探索做好“互聯網+”新業態統計工作具體方法和路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互聯網+”新業態統計工作發生的變化分析
互聯網背景下,對傳統的統計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戰,在“互聯網+”整體大環境下,統計工作發生了新的變化,呈現出新的發展特征,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產業和產業之間交融更加密切,跨界融合力度不斷加大。新常態下傳統產業逐漸積極引入新技術,不斷加強和新領域的融合,積極探索智能化、網絡化、自動化、數字化發展新路徑。互聯網技術滲透到傳統產業生產、營銷、設計、服務、管理等各個方面,成為支撐企業和行業發展的重要技術力量。二是區域融合力度不斷加大。進一步增加了新的就業發展機會。隨著電子商務領域的發展。區域和區域之間的合作交流更加頻繁,中部、東部和西部地區不斷進行產業融合和區域融合,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也大大推動了社會生產力水平不斷提升。三是互聯網金融服務模式日漸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和行業發展的關聯度更加密切。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帶動了互聯網金融服務行業的發展,金融服務領域提供的服務范圍更廣,提供的服務模式更加多元化,線上線下融資渠道更寬,一定程度上為行業發展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融資渠道,也同時改變了公眾的日常生活消費交易方式。成為不可替代的便捷工具。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新業態發展趨勢。一定程度上要求統計工作也要積極進行變革。才能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借助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中藥信息技術,可以構建新的互聯網經濟發展平臺,在互聯網發展平臺上。行業和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可以通過后臺數據進行關聯,從而直觀地顯示發展變化進程,這樣為行業融合發展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撐。同時新時代信息利用價值越來越大,為了更好地提高經濟發展實力,就需要進一步探索加強新常態下統計工作力度,在不斷學習國家統計四大工程、統計法實施條例的前提下,深入研究政策,結合實際探索更加有效的調研分析方法,更好地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信息支撐。
二、“互聯網+”新業態統計工作存在的問題分析
“互聯網+”新業態雖然在積極推進。且很多技術和方法日益滲透到公眾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也突破了時空的限制,但是整體上看在新業態發展過程中依然存在很多的問題,具體表現在:線上營銷優勢并不明顯,沒有積極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在線上平臺進一步融合,地區發展水平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很多地區區域性競爭優勢依然沒有形成和鞏固.同時業態發展過程中還存在集聚優勢等.這樣進一步拉大了地區、區域之間的差距。加上統計基礎體系不夠健全,基礎工作不扎實,導致出現新的發展業態商業數據模式統計難度比較大,涉及領域廣,沒有及時將新業態納入到統計范疇,在相應統計指標、調查方法以及積極配合程度、電子化網報系統應用等方面依然存在很大的障礙和阻力。
三、新常態下做好“互聯網+”新業態統計工作的具體對策
1.加強服務管理,進一步夯實“互聯網+”新業態統計基層基礎建設工作。要緊密結合國家政策要求,形勢變化以及地區實際等。在統計基層基礎建設體系建立和實施方面下工夫。一方面要進一步夯實統計“四大工程”基礎。著力結合地區實際針對性探索具體的推進對策。不斷擴大體系建設外延和內涵,同時要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等,加快信息數據整合分析,實現信息數據全面共享,從而更好地提高利用效率和應用價值,建立起部門銜接順暢的溝通協調機制,進一步優化統計數據挖掘和分析應用功能。另一方面要加強“互聯網+”新業態統計工作監督,建立監測數據庫,加強全過程質量監督和安全防護,層層設置權限,定期開展統計調查、審計和監測活動,提高精準統計質量,還要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積極探索行業發展新結構,借助統計數據和信息進一步做好統計信息分析應用,將統計數據和行業發展等緊密銜接起來,提高數據利用價值,更好地幫助決策。提高統計整體服務質量。
2.不斷創新。進一步優化“互聯網+”新業態統計內涵。要結合具體形勢變化,針對性開發和創新新的統計調查方法、統計指標體系,不斷調整統計指標,盡量趨于規范化、統一化和可操作性,剔除關聯度不高、唯GDP論等因素。更好地建立起高質量的統計指標統計體系,還要結合行業發展變化,和經濟普查、人口普查等工作有效銜接起來,加強統計部門和其他部門之間的聯動。從而形成立體監測網絡。加強線上線下雙向統計有機銜接,一旦發現數據變動,及時進行更新。
總之,做好“互聯網+”新業態統計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動態的工程,需要結合具體情況,針對性完善體系、優化結構、完善功能、加強監管,從而更好地發揮統計工作的價值,推動經濟社會不斷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