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申峰
【摘要】“同題異構”是指同一節內容,由不同老師根據自己的實際、自己的理解,自己備課并上課。由于老師的不同,所備所上的課的結構、風格,所采取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這就構成了同一內容用不同的風格、方法、策略進行教學的課。但由于缺乏系統的理論支撐,教師們對同題異構沒有深入的理解。對同題異構的理論依據進行分析,能幫助教師更明確同題異構的內涵,對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大有裨益。
【關鍵詞】同題異構;語文教學;理論依據
【中圖分類號】G463 【文獻標識碼】A
“同題異構”,2005 年由內地小語會將其作為一種便于比較研究、取長補短的交流形式提出,此后便成為歷屆內地、港、澳、臺小學語文觀摩研討會的“保留節目”。語文教學中的同課異構可以引發教師間思維的碰撞,在合作研討的過程中交流想法,在相互學習和反思的氛圍中共同進步。然而從“同題異構”作為一個新詞進入人們的視野至今,國內外對于同題異構現象理論層面的研究尚淺,尤其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同課異構現象更是缺乏系統性、科學性的研究,這也導致小學語文的同題異構缺少客觀規范的理論支撐,收效甚微。所以對于小學語文同題異構現象的理論依據進行分析,可以幫助教師在日常教學實踐中科學靈活地開展同題異構教學活動,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一、同伴互助合作理論
美國學者喬伊斯和肖爾斯共同提出了“同伴互助合作理論”。“同伴互助”是指在兩個或兩個以上教師間發生的、以專業發展為指向、通過多種手段開展的,旨在實現教師持續主動地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進步的教學研究活動。在新課程改革的召喚下,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學習新課程理論的相關知識,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更要在和同伴互助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為自己的語文教學注入新的活力。
不同的教師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一位教師的對于教學內容的解讀、教學策略的選擇和教學過程的設計往往具有鮮明的個性色彩。這種個性受制于教師自身的專業知識水平、教學思想和文化涵養,但正所謂“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一位教師對于教學內容的解讀或教學策略的選擇往往會因為自身年齡差異、閱歷深淺、知識厚薄等因素產生偏頗,所以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只知道自我學習、自我探究而缺乏互助合作精神,不善于與他人分享教育資源和教學經驗,那么其教學素養和教學能力將很難提高。同課異構教學活動為教師間的互助合作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一方面可以讓教師向其他優秀教師學習借鑒優秀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另一方面可以讓教師在接受他人評價和自我反思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我的教育教學水平。
二、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
教學過程優化是指在綜合考慮教學規律、原則、現代教學形式和方法的基礎上,在全面考慮教學體系特點及其內外部條件的基礎上,對教學過程進行控制,并進行優化。教學過程最優化致力于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消耗創造出最佳的教學效果,這一理論主要立足于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這種結構的調整和改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方法的摸索也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而同課異構正是建立在這一理論上的良好實踐。
三、“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育觀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也是中小學語文教學同課異構的一個理論前提。前一個“法”是“規律”,后一個“法”是“方式、方法”,“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就是指教師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手段都有一定的規律可循,但為了達成教學目標,教師在實際的課堂中,可采用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語文教學的基本規律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有序地感知課文,領悟思想內容,積累知識和語言,并通過運用(即訓練或實踐)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簡言之,就是感知——領悟——積累——運用。在小學語文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遵循這種規律而且要善于因材施教,選取合適的教學方法,將語文教學變成一種創造性的勞動。
小學教師所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千差萬別的,每個學生由于遺傳素質、社會環境和生活經歷的不同形成了獨特的心理世界,這種心理特征反映在其認知方式上就會形成不同的學習風格,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拘泥于同一種教學方法。例如場依存型的學生偏愛依賴外界,很容易被他人的想法主導而缺乏獨立精神,面對這樣的學生,教師就應當鼓勵他進行獨立學習,更多地關注自我;而場獨立型的學生喜歡獨立思考,能很好地在外界環境中獨立區分自我,面對這樣的學生就應當鼓勵他多參與合作學習,多與同伴交流。可見,教師要善于關注學生、充分了解和剖析學生。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中靈活運用教學方法,使教學成為一門具有色彩的藝術。
綜上所述,通過對于中小學語文教學同題異構理論依據的研究分析,我們可以知道同題異構的教研方式不僅能夠提升教師的職業和專業素養,而且如催化劑一般加速了學生的學習成長和課堂轉型的腳步。如能揚長補短,走出誤區,在課堂氛圍、課堂模式和教學方法上合理“異構”,一定能使語文課堂發揮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宋曉夢.“合議孺子文業 分享教學新源”——第八屆內地、港、澳、臺小學語文觀摩研討會紀實[N].光明日報,2010-1-20.
[2]徐曼.教師同伴互助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9(1).
[3]巴班斯基.論教學過程最優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4]潘慶玉.語文教育發展論[M].青島: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2001.
[5]許紅梅.淺談對小學語文教學規律的認識[J].教育創新學刊,2012(3).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