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靜
【摘要】中考古詩詞鑒賞一般在試卷中是作為“中”或“難”的部分呈現的,2017年是第一次省統考,又增加了它的神秘性,要考的詩歌很多,需要掌握的知識點也很多。初三教師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搞好古詩詞復習教學值得探討。筆者是從認真研讀2011年版課標和2017中考考試說明、利用思維導圖讓學生清晰掌握古詩詞鑒賞要點、研究分析2017年九地市質檢卷詩歌鑒賞考試題型三個方面著手,引導學生進行復習整理,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關鍵詞】中考;古詩詞;復習教學;思維導圖;鑒賞技巧;質檢題型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2017屆中考為第一次全省統考,試卷的結構和考試方式與以往的福州中考都有所不同,例如古詩文背默,名義上是考課標推薦的61篇,但是有一小部分詩文并沒選入人教版教材,如《十五從軍征》《賣炭翁》《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列子》等,學生從未接觸過。古詩鑒賞福州中考也只是2015年、2016年中考有涉及,但所考的詩詞都是課內講讀的內容;今年中考詩詞鑒賞的范圍不僅拓寬到教材上的課后詩詞,還拓寬到學生沒有學到的古詩詞,這無疑增加了復習備考的難度。而且,到二檢后,才有風聲說古詩詞鑒賞可能跟要求背默的篇目一致。在這之前,幾乎是大海撈針,八十幾首都可能考到。這不僅讓學生感到無所適從,連老師都感到壓力很大。
古詩詞考查的內容主要有兩塊:一是古詩詞默寫;二是古詩詞鑒賞。古詩詞默寫,是各地區中考的傳統題型,主要考查學生對古詩詞的背誦、理解和正確書寫。分為直背和理解性背誦兩類,這種題型相對比較簡單,屬于試卷中的“易”的部分,“教師要提醒學生名句、名篇中大量存在的同音字、形近字,通過有意識地分析比較,在知音會意的基礎上學會辨別”。筆者認為,讓學生采取三遍掃描式基本可以解決默寫問題。第一遍,把課標要求背誦的40首古詩詞熟背、默寫;第二遍,用過電影的方式熟記,抓名句背誦默寫;第三遍,配合真題演練。
古詩詞復習教學的重難點應放在古詩詞鑒賞上。復習一首古詩詞要關注什么?課下注解,重點字詞的釋義,典故的意思與內涵;富有哲理的語句,體現感情主旋律的句子,情景交融的詩句,抒情言志的句子;律詩的頷聯和頸聯,絕句的三四句等,都可能是考查的對象。這些看起來,內容紛繁復雜,作為初三語文教師,要做好古詩詞復習教學,應從這些千頭萬緒中理出頭緒,從最關鍵處著手,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筆者是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古詩詞鑒賞復習教學的:
一、認真研讀2011年版課標和2017年中考考試說明
要做好中考復習迎考教學工作,教師們必須靜下心來再次研讀課標,特別是2017年中考考試說明。課標是綱,一切語文教學的總綱,對語文教學是有指導性的作用的。因為課程標準主要是“對學生在經過某一學段之后學習結果的行為描述,是國家 (或地方)制定的某一學段共同的、統一的基本要求”。2011年版課標指出,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是:“語文課程還應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進學生和諧發展,使他們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誦讀古代詩詞,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對學生古詩詞“學習結果的行為描述”就是要理解古詩詞的基本內容,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這樣,檢測教學是否達到目的呈現在試卷上的,就是考查學生對詩詞內容的理解、對詩詞情感的認同和詩詞美在哪里的賞析。
與課標不同的是,考試說明是明確了考試的方向、考試范圍和考點設置,它的作用是指明中考范圍、簡要指出考試的知識點,可以根據考試說明看出考試側重于哪方面的知識點。課標的理念反映到考試說明上,就是出卷者的依據了。2017屆語文考試說明對古詩詞考查是這樣界定的:
第一處是在積累應用里出現:“背誦優秀詩文80篇(段);默寫《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推薦背誦的優秀詩文61篇(其中,詩詞40首);理解古詩文名句的內涵,并能結合具體語境進行遷移運用。”這只是提出哪些古詩詞會以默寫的形式來考查。但考試說明指導在閱讀板塊第二處對古詩詞提出了要求,要求學生能理解其內涵,會鑒賞,以閱讀題形式出現。根據考試指導意見,我們可以把該塊考點歸納為以下三點:
1.詩歌閱讀,“疏通字詞、典故——明詩意——想畫面——悟詩情”。
2.領會詩歌的內容,想象作品所描繪的意境,品析、鑒賞詩歌中富有表現力的字詞和經典的名句,體會其中蘊含的感情和表達的精妙,以及所負載的思想意蘊。
3.理解詩歌的主要表現手法,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襯托、對比、比喻、夸張等。
從考試說明可知,古詩詞鑒賞主要是考查學生理解詩詞基本內容、把握思想情感、揣摩寫作方法、賞析關鍵詞句。
研習了課標和考試指導意見后,集備組老師形成統一共識,在古詩詞鑒賞復習教學中,組織學生做針對性的復習和訓練。在第一輪的復習中,我們基本是把復習范圍圈定在課標要求默寫的40首古詩詞里,讓學生對這40首古詩有個整體的把握。
二、利用思維導圖讓學生清晰掌握古詩詞鑒賞要點
古詩詞鑒賞是中考的一個重要考點,也是一個難點,學生對該題型有畏難情緒。因為學生對古詩詞鑒賞方法理解并不清晰,甚至絕大部分學生是一團霧水。研讀課標和考試說明后,明確了古詩詞要考的內容及考點,之后首要任務就是引導學生如何輕松、高效復習。我們不能讓學生把那么多古詩詞的內容理解及賞析死記硬背下來,教師的職責不是授之以魚,而應授之以漁。為幫助學生理清思路,筆者將古詩詞鑒賞方法制作成微課,借助思維導圖來指導學生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復習古詩詞鑒賞技巧,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快速地掌握古詩鑒賞考點及鑒賞方法,并指導學生自我梳理鑒賞知識點。
什么是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一種表達發射性思維的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于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
圖1是筆者微課制作中的古詩詞鑒賞技巧指導的思維導圖:
“古詩詞鑒賞技巧指導”微課制作完,利用一節課時間引導學生學習思維導圖的方式來復習整理古詩詞鑒賞的基本技法,并給學生提出復習建議:
1.準備一本大開本的筆記本,按七年級到九年級的順序整理課標要求掌握的40首古詩詞的考點;
2.利用本微課里所學到的思維導圖方式,按照本微課所提示的古詩詞鑒賞的常見題型及答題技巧去逐首整理,畫出思維導圖。
在要求學生回家復習整理的同時,向學生推薦配套學習資源,讓學生復習有章可循:
1.人教版語文七年級至九年級的古詩詞及《頂尖課課練》;
2.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學蒲志輝老師的《歸納、整理、落實、精練——2017年中考古詩文復習指導策略》;
3.《古詩詞鑒賞表達技巧答題格式》。
三、研究分析2017年九地市質檢卷詩歌鑒賞考試題型
二檢后,時間已經非常有限了,如何把時間用在刀刃上是每個語文老師都必須思考的。其中,最有效的途徑就是研究分析2017年九地市質檢卷詩歌鑒賞試題,師生明確了古詩詞鑒賞的基本題型,才能做到心中有數。
在2017年考試指導意見尚未出來的時候,福州市一檢考到了課后古詩詞《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懷古》,其中考了一個選擇題、一個填空題和一個簡答題。填空題考了一個課下詞語“兜鍪”的解釋,難倒一大片學生,但這倒給我們傳遞兩個信息:課后的古詩詞也會考,你也得復習;課下的重點字詞解釋要掌握。在考試指導意見出來后,特別是九地市第二次市質檢后,一切都更明朗了。
我們來看看2017年九地市質檢卷詩歌鑒賞的考試題型,主要有三大類:
第一類題型——選擇題:這是“大眾情人”,各地質檢卷不約而同的都有選擇題,四個選項,涉及詩句的內容理解、寫法技巧、詞語的表達效果等。共同的考法都是篩選出錯誤的一項。如寧德卷《過零丁洋》:
下列選項錯誤的是( )(2分)
A.首聯,詩人回顧一生的兩件大事:一是通過科舉入仕;二是在起兵抗元中度過了四年。
B.詩人用“風飄絮”“雨打萍”來比喻國勢和身世,將國家局勢與個人命運交織在一起。
C.頸聯,詩人通過講述自己的遭遇來抒發凄苦之情,使全詩都籠罩在悲憤、壓抑的氛圍中。
D.頸聯用諧音、雙關的手法,將作者當時的艱難處境與惶恐孤苦的心情巧妙地表現出來。
從以上四個選項可見,本題考查了對詩句內容的理解,有對詞語“風飄絮”“雨打萍”的賞析,也有對作者蘊含其間的情感的認同,還有寫作手法的作用等。如果認真識別,還是很容易得出答案的。
選擇題的考查內容涵蓋量較大,可以較全面地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與掌握程度,所以,深受出卷老師的青睞。做選擇題時,要做到“五看”:一看是否曲解原意,張冠李戴;二看是否隨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貶低;三看是否以假亂真,魚目混珠;四看是否無中生有,橫生枝節;五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說。只要做到這“五看”,這道題得分應當問題不大。
第二類題型——填空題:涉及考查詞語解釋、對詩歌內容的理解、詩歌的線索的把握等。例如寧德卷《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汗青”是指什么?廈門卷《賣炭翁(節選)》: 賣炭翁“賣炭”是為了換得 和 (2分);而福州卷《錢塘湖春行》:全詩以“□□”為線索,從孤山寺起,至 終,寫出了早春美景給游人帶來的喜悅之情。(3分)從這幾道題可見,此類題型難度并不大,只要有熟練課下注解的、讀得懂詩句的,都能準確寫出正確的答案。
第三類題型——簡答題:考查詩歌表達了什么情感、蘊含了什么哲理和景物描寫的作用等。如南平卷考《雁門太守行》,最后兩句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龍巖卷考《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請說說頸聯蘊含的哲理。(2分)泉州卷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節選)》,請簡析作者反復描寫雪景的原因。(2分)此類簡答題相對于客觀性的選擇題和淺易的填空題來說,稍微難度會加大一點兒,但從所設的題目來看,幾乎都是考查對本首詩詞中重要的名句的理解,學生復習時都會把握到該要點。
從賦分看,2017年九地市質檢卷詩歌鑒賞題的分值除了福州是6分外,其余的地市都是5分。而從一檢和二檢所考的詩詞范圍,全部都在2011年版課標要求背默的40首里的詩詞。所以,二檢后,我們復習的范圍就鎖定在40首里。并對一二檢及2016年九地市中考考過的內容做了大膽取舍。
根據2017年九地市質檢卷詩歌考試范圍和鑒賞題型的歸納總結,筆者在2017年5月中旬又專門上了一節《中考古詩詞鑒賞復習》課,對中考古詩詞鑒賞可能出現的題型及可能考查的篇目進行了再一次針對性的指導。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學不是看學生學到了多少知識,而是看學生培養了多少學習的思維。最后的一個月,筆者讓學生轉換角色,借助所學的《古詩詞鑒賞表達技巧答題格式》針對剩余的二十幾首古詩詞嘗試出題,每天兩首古詩詞,自擬試題,小組互考。每首詩詞出三種題型:選擇題、填空題和簡答題,這樣一首詩詞的重要內容基本都涵蓋在里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被調動起來了,復習效率也更高了。其實,積極思維比被動接受的效果好上無數倍,這也是所謂的站得更高方能看得更遠。
2017年中考古詩詞鑒賞最后考到《木蘭詩》(節選)“萬里赴戎機”到“送兒還故鄉”部分,共出兩道題。一道是選擇題,有考查對詩句內容的理解的,有考查對詩句寫作手法賞析的,也有考查對詞語的意思的理解的,選出表達不正確的一項。每個選項的語意表達都很明確,容易篩選。另一道題是簡答題:“可汗問所欲”時,木蘭表達了什么心情,請用自己的話概括。題干表達也非常明確,答案在節選中也可以找到,學生只要把它用自己的話概括即可。
從中考小題得分分析數據看,學生該模塊的得分率還是非常高的。正可謂皆大歡喜。但回過頭來,有人開始抱怨了,我們復習了那么多的古詩詞,復習了那么多的內容,就為了這么幾分,而且一點兒都不難的幾分,忽然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在浪費時間。彭端淑在《為學》一文中寫道:“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學生覺得今年中考古詩詞鑒賞簡單,正是因為前期的復習到位了,掌握了古詩詞鑒賞的方法。
以往,福州中考一直弱化古詩詞鑒賞,一線教師往往是為了考而教,你不考我就不教,或者隨便教。前兩年為了跟全省統考接軌,福州才把古詩詞鑒賞納入中考范疇。而中考省統考,之所以要把古詩詞鑒賞作為中考的一大考點,其實也是基于為學生的高中語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2011年版語文課標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所以,學習古詩詞不能僅僅停留在背默幾首古詩詞上,更要教給學生學會欣賞古詩詞的美,提高學生的欣賞品位,培養學生品賞古詩詞的能力。教是為了不教,如果平時的教學能啟迪學生的鑒賞思維,教會學生鑒賞方法,相信中考復習可以輕松應對。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