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革命,必須進行課程改革實踐,課程改革實踐的實質是課堂教學改革。所以,語文課堂教學必須引起重視,進而塑造高效課堂,這樣語文課程的教學質量才能得到保證。本文提出了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語文高效課堂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學 ;高效課堂;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保證課堂教學有效實施,做高效課堂,使教學質量整體水平提高,是現階段所有教學改革追求的重要目標,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也是如此。對語文高效課堂的教學策略進行探究,是提高語文課程質量的重要方式。
一、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目標盲目
備課過程中,教師往往照抄教參,不進行獨立思考,因此在課堂實施時沒有明確的目標。還有些教師備課不考慮學生的興趣、情感和態度,導致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效果差。
(二)教學預設單線
有些教師在預設教學過程中,往往先關注每篇課文的字、詞、句、篇,然后才關注寫作方法和寫作特點,使原本充滿人文氣息的語文課變成了瑣碎的邏輯分析課。
(三)教學過程封閉
課堂上教師通常按照自己的思路指導學生學習,有的學生可能做得有些不規范,但具有創新性,而且基本正確,教師則相對封閉與保守,總是預設規定的情境。這不僅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甚至壓抑學生的創新意識,而且損害學生進行創造性活動的信心。
二、語文高效課堂的教學策略
(一)根據學習情況師生共同制定目標
首先,目標要遵照新課程理念來制定。相關理論和實踐證明:有效的教學目標制定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且要制定準確的有效教學目標,新課程標準的總目標是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語文學科學習的總目標,不僅要掌握語文知識,而且要培養學生運用語文的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當然,目標可以設定很多,但一定要抓好重點。講述每篇課文沒必要做到大而全,可以有所側重、適當刪減。其次,目標的設定要根據學生能力的發展狀況為出發點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思維意識,陶冶學生道德情操。一個班級中的學生之間能力也有差距,要根據認知結構、學習水平、動機意志等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通常按照學生能力的發展狀況調整獲取某種知識所需時間,根據認知發展水平對學生劃分層次,并制定與各層次學生能力相適應的教學目標,以提升教學效率。
(二)實施充分、開放的預設
首先,教材要“吃透”。新課程強調教師是課程的主導,教師要按照自己的專業理念創造性地剖析教材,把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加入進去,從廣泛的語文視角和以語文課的總目標對教材中的文本資料進行深入研究,將文本內容混融一體,進而進行深加工和預設,使課程富有生命力,并充分將文本知識有效串聯,形成教師的獨立風格和教學特色,實現高效課堂。其次,全面地了解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經常碰到學生問的不能順利回答的問題,一方面是教師的機智度不夠,另一方面是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缺乏了解。對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實踐基礎了解不夠都可能出現這種問題。因此,預設時要對學生的實際認識水平和生活經驗有一定的了解,只有這樣才能做出合格的教學預案,學生的內心才能被喚醒,獨特的心理體驗才會形成,學生的心靈和人格才會發展健全。再次,設計板塊化的教學,主要是指教學結構板塊。一堂課中的幾個相對獨立又彼此聯系的教學結構是幾個不同的問題情境,它們共同構成了教學板塊。然后根據板塊內容,師生交往互動形成教學過程,實現教學目標。它不同于以往的線性教學思路,提高語言運用的綜合能力,能使分散的、繁雜的、單一的知識變成集中的、簡約的、綜合性的知識,提高教學效率,對學生興趣、情感、態度的有效轉變提供助力。
(三)構建生態的、平等的過程
一是教學環境一定要和諧。為實現語文課堂教學高效開展,必須具備一個民主、輕松的教學環境。優秀教師要對每節課教學的目標、內容和方法與學生展開溝通。這種民主的環境很容易與學生達成默契,活躍課堂,提高時間利用效率。所以,語文教學應盡量自由、寬松,給學生營造一個開放的心境,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從一定程度上而言,教學的民主性可以大大推動教學效果的提升。二是教學過程要做到生態化。課堂教學應注重學生生命的成長,每一節課都應對學生的智慧生成有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調整原定目標和計劃,盡顯創造的活力。還應突破課堂教學的局限,深入到社會和生活中去,向一切有利的文化領域開放。三是教育地位要平等。語文教學中,教師的主觀意識較強,多考慮自己的標準,不考慮學生的訴說。這種標準嚴重限制了思想的開發,當教師處于主導地位時,就沒有了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真正的對話建立在師生平等的基礎之上,這樣才能夠傾聽學生的聲音,達到心與心之間的交流,最終實現平等的教學對話。
參考文獻
[1]白振峰.優化教學設計 構建高中語文高效課堂[J].教育教學論壇,2013(37).
作者簡介:李利榕,女,1984年生,四川合江人,大學本科,中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為漢語言文學。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