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洮珠
摘要: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活動中的應用,有效促進了實驗教學朝著更加科學化和專業化的方向發展。實驗教學屬初中階段物理教學的核心組成部分,通過有效的實驗教學可以進一步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促進學生物理思維的形成與發展。本文結合筆者實際教學經驗,探討了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實驗中的應用。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物理;實驗;應用
一、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應用信息技術的必要性
物理實驗是一種理論結合實際的實踐活動,它可以讓學生參與形象具體的操作性實驗來更加深入的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定律,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主動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動機。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一直以來都是物理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現階段的具體情況來說,實驗教學的實施情況并不是非常理想,教學效率還需要進一步提升,在實驗過程中也有一些問題沒有注意[1]。如實驗裝備水平有待提升,一些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較為薄弱,部分實驗的操作性不強,難以給學生進行演示,一些實驗不利于學生近距離觀察等。另外還有一些對初中生來說相對抽象的物理定律,不能夠通過實驗的方式來進行演示。
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的應用能夠打破諸多限制,借助于圖形、文字、視頻、聲音相結合的方式來把物理實驗過程呈現出來,從而有效優化實驗效果。能夠看出,信息技術已經逐漸成為物理實驗中的重要輔助性技術,促進物理實驗和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能夠有效促進實驗教學效率的提升。
二、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一)直觀呈現物理知識
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大部分中學生對于物理理論知識的掌握相對牢固,然而在動手實驗方面的能力卻略有不足,導致這一問題出現的原因在于初中物理實驗活動中,部分實驗現象不直觀、不明顯,學生難以觀察到,給他們的印象不深。信息技術在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有效促進實驗直觀性與形象性的提升,對教學效率的提升和學生實驗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說我們在組織開展滑輪這部分知識的實驗活動中,可以借助于信息技術來給學生直接展示出實際生活中的滑輪技術圖片,讓學生可以對滑輪的具體構造和工作狀態進行直觀的觀察,在這一前提下,讓學生觀摩視頻演示實驗并在教師的指導下實踐操作,從而加深他們對滑輪知識的理解。這樣一來實驗的直觀性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物理綜合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發展。
(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物理思維能力的培養與提升對物理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于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來說,我們必須要著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利用信息技術強化其物理思維,將實驗教學的價值發揮到最大。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應當強調對學生物理思維能力的培養,為他們未來的物理學習打下堅實的保障。比如說在教學能量轉化的基本規律這部分知識內容的過程中,我們能夠合理的融入物理思維的培養理念。在實驗操作的過程中,主動應用信息技術,通過flash動畫的形式來給學生呈現出能量轉化的過程,隨后以小組為單位對動畫進行探討分析,結合教材中的知識思考能量轉化的規律。讓學生仔細觀察能量轉化的過程,對基本規律展開分析,慢慢養成從現象到規律的分析思維,為促進初中生物理思維能力的提升打好基礎。
(三)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演示實驗
物理演示實驗是一種直觀教學,通常是由教師、學生或師生合作的方式來對物理現象進行演示,從而讓學生自己通過分析和思考得出實驗結論。在初中階段,大部分演示實驗都是還原過去的物理事件,例如說馬得堡半球實驗、比薩斜塔實驗,過去的演示實驗對物理事件的還原度不是很高,因此利用信息技術能夠進行有效的補充。此時信息技術的主要優勢在于能夠通過光、聲、色的結合,從多個層面刺激學生,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比如說在教學大氣壓強這部分知識的過程中,可選擇實驗室的兩個鋼制半球讓兩位學生演示馬得堡半球實驗,但這一實驗不能重現過去16匹馬拉開半球的震撼場景,因此我們從網上搜索下載了視頻資源,給學生再次呈現了1654年的馬得堡半球實驗。學生能夠直接看到視頻中兩個巨大的鋼球,每個球重達150斤,當兩邊的馬匹各增加到八匹時,伴隨著“砰”的一聲巨響,兩個半球被拉開。這樣的場景令學生記憶深刻,更能夠激發出學生對大氣壓學習的積極性[2]。
三、結語
總而言之,過去的物理實驗教學方式已經不符合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物理實驗教學提出的新要求,對于物理教師而言,應當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對于物理實驗教學的價值與意義,合理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物理定律,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有效提升,讓物理實驗教學不再像過去那樣枯燥。信息技術與物理實驗的整合,讓實驗過程中“教”與“學”緊密配合,“教”的范圍更大,“學”的效果更好,真正實現了高效課堂的構建。
參考文獻:
[1]馬科.探究信息技術環境下初中物理實驗探究教學模式[J].赤子(上中旬),2015(17):328.
[2]龔樹芳.信息技術環境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新方向[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09):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