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男
【摘要】隨著十九大的勝利召開,黨中央明確提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大學生是社會發展的新興力量,是民族和國家的木來,擔負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職責,因此,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價值目標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成敗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在新的歷史時期,各高校應該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而推動我國社會主義事業不斷發展。
【關鍵詞】紅色文化 大學思政教育 獨特作用 應用策略
引言
紅色文化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之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愛國主義理想等多種思想和信念的產物。在當代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當中,相關院校和教師應該明確紅色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性,以紅色文化為載體,對大學生進行思政教育,進而使紅色文化發揮獨特作用和價值。
1 紅色文化的教育功能
1.1 愛國主義教育功能
紅色文化體現了愛國、愛黨認識堅持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崇高政治信仰,是革命先輩在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反抗外來侵略者過程中的指導思想。在當今社會背景下,高校應該將紅色文化引進校園,進而使大學生更加直觀、形象地了解紅色文化,加強其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和理解,最終發揮出紅色文化的愛國主義教育功能。
1.2 理想信念教育功能
習總書記形象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理想信念是暗夜里的指明燈。大學生是國家的棟梁,是民族復興的中堅力量,因此,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十分重要。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無數革命先輩所具備的理想信念對于當代高校思政教育來說是非常寶貴的財富。大學生只有具備堅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砥礪前行,進而為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不懈奮斗。
1.3 道德品質教育功能
紅色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形態,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相結合的產物。紅色文化經歷過革命的考驗和戰爭的洗禮,不但繼承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尚道德成果,同時也吸收了馬克思主義道德的先進理念,蘊含著豐富的道德教育內容。運用蘊涵豐富道德內容的紅色文化去教育和培養大學生,有利于增強大學生明榮知恥的道德意識,從而更好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4 艱苦奮斗教育功能
習總書記強調,距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越近涼尤越要保持和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當代大學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流石氏柱,因此,對于在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過程中不能缺少艱苦奮斗精神的教育。應用紅色文化進行高校思政教育時應該使學生充分明白艱苦奮斗的重要性,要將艱苦奮斗引以為榮,進而在困境中磨練自己,將我國艱苦奮斗、勤儉樸素的傳統美德傳承并發揚光大。
2紅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現路徑
2.I實現紅色文化教育校園化
近年來,許多高校都意識到了紅色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性,紛紛開始注重倡導紅色文化教育,但在實際教育過程中卻忽視了與其他文化的多元化發展,進而無法實現紅色文化教育校園化。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文化,實現紅色文化教育校園化能夠為紅色文化思政教育創造有效的載體,進而使紅色文化發揮出對學生的引導、激勵和凝聚作用。
2.2 實現紅色文化教育課程體系化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場所,也是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教育的場所。因此,通過將紅色文化融入高校課堂教學能夠使紅色文化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發揮獨特作用。在高校思政教育過程中,需要學生公正、客觀地看待紅色文化,進而對紅色文化產生認同感。但由于一些高校紅色文化教育課程體系不健全,導致學生對枯燥無味的紅色文化課堂教育產生抵觸心理,進而無法發揮紅色文化教育的實際效果。因此,相關院校應該創新理論教學方式,拓展實踐教學,實現高校紅色文化教育課程的體系化。
2.3 士曾強紅色文化教育的滲透力
隨著科技的進步,網絡技術迅速發展,各種新媒體產品推陳出新,不斷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同時也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網絡傳播具有傳播速度快、受眾廣等憂勢,因此,高校在思政教育過程中應用網絡技術來傳播紅色文化能夠有效發揮紅色文化的育人功能。此外,網絡傳播還能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方便學生隨時接觸和了解紅色文化。網絡技術能夠將聲音、圖像、文字融為一體進行資源傳播,大大地提高了現代教育的有效性。因此,各地高校應該充分結合網絡媒體技術,重視紅色網絡平臺的建設,用以傳播其主流價值觀,提高思趕瞰治教育的時效性。
2.4 建立紅色文化教育的長效機制
當代教育不應該只走形式,應該實現紅色文化教育的常態化,高校要圍繞紅色文化的豐富內涵,創新教育方式方法,保證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的活力和吸引力,配合相應的保障機制和激勵機制,建立相關的發展規劃、發展理念和方向、考核機制,重點加強紅色文化的研究,提煉其隱含價值,將其變成一項可持續發展的日常工作。同時,要規范各種紅色文化實踐活動,使其系統化、科學化,確保紅色文化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結語
十九大的勝利召開昭示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入新時代,同時也進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歷史節點。因此,各地高校應該緊緊結合十九大會議精神,深入探究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問題與不足,不斷推進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改革和創新,大力提升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實效性,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做出應有貢獻。
參考文獻:
[1]魏法匯.紅色文化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的獨特作用[J].人民論壇,2017(28):138-139.
[2]徐瀟.紅色經典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貴州財經大學,2017.
[3]梁晶晶.高校紅色文化教育研究[D].河北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