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能輝
【摘要】從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教育、青年學生傳統文化的缺失以及傳統文化和外語教學的相關性三個方面論證了外語教學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必要性,分析了外語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現狀,并提出來具體可行的實踐辦法。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高職英語;教學
一、問題的提出
(一)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教育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意見》中提到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文化知識教育等各環節,貫穿于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等各領域。”教育部關于印發《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教社科[2014]3號文件)中提到“大學階段,以提高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為重點,……,增強學生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發展歷史中,孕育了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這些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年輕一代的學子作為中國優秀文化的傳承者和弘揚者,肩負著重大的歷史使命和責任。
(二)青年一代中國傳統文化的缺失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市場經濟進一步發展和強大,西方文化和價值觀也以更加兇猛和多樣化的方式侵人中國,造成了年輕一代中國傳統文化的缺失。以節日為例,在中國各大商場,萬圣節、平安夜、圣誕節、情人節等西方節日備受歡迎,各類教育、培訓機構也利用這些節日組織各種活動來吸引家長和孩子,以達到宣傳的目的,致使全國各地學生都熱衷于萬圣節開化妝舞會、制作南瓜燈,平安夜送平安果、唱圣誕歌曲,隋人節送玫瑰、巧克力等活動。而中國的傳統節日,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節日卻遭到冷遇,未能得到年輕人的追捧。與此同時,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科技產品以它方便、好用、及人性化的特點深受年輕一代的歡迎,好萊塢電影更是以其強烈的視覺沖擊效果吸引著他們,麥當勞、肯德基、PIZZA等快餐更是無孔不人,所有這些西方的事物,深深地影響并改變著中國年輕一代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相比之下,傳遞和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的中國產品、電影、飲食、節日、習俗等卻顯得日益萎縮。
(三)傳統文化與外語教學的相關性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我們在學習和使用外語的同時也在接受語言背后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即在接受語言所承載的文化。在外語教學,學生不僅要掌握這門語言,并且要了解這一語言國家的文化傳統;除此之外,學生還承擔著將本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出去以讓更多的外國友人了解的責任和使命。語言承載著文化。通過對文化的了解,能使我們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這門外語。同樣,更好的了解本國傳統文化,以及外語國家文化,將有利于我們對外語語言的掌握。
二、外語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現狀
外語教學,不僅有助于學生掌握一門語言,也會傳遞文化和價值;不僅傳遞外語國家的文化和價值,更要滲透本國的優秀文化和價值觀。
首先,讓我們從教材內容的選取來看。當前的外語教學,由于教材內容強調采用原版語言材料,以至幾乎所有的文章都是關于西方的人文、科技等內容,如西方的節日、風俗習慣、運動、價值觀念、著名公司及人物,看不到一篇關于中國文化的文章,因此學生很難直接從教材中來了解和獲取中國優秀的文化,更毋寧說去表達了。
其次,從教學活動和教學目標來看。在當前整個應試教育的背景下,整個國民教育,尤其是中小學,其教學的重點落在詞句的解析運用、語法的掌握和篇章的理解上。而文化的理解以及中西文化的對比常常是被忽略的,因為考試不考。
三、高職外語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實踐辦法
(一)凝練教學主題,擴充教學內容,滲透傳統文化
鑒于上面談到的教材問題,如果不能找到更好的教材,教師可以通過凝練教學主題和擴充教學內容的方法來達到在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目的。例如,我院第一學期采用的教材是《新編實用英語》,在此教材中,Unit?的教學主題是“節日慶祝”,其閱讀文章為“Christmas celebrations around the world”,介紹西方的圣誕節。我們可以利用這個主題,給學生提供有關中國傳統節日的英文材料或微課視頻并布置相關學習任務,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能夠達到對比中西方傳統節日的異同并能通過各種形式展示和表達出來。同樣,在第二學期的《高級職業英語》這本教材里,unit3的主題是“公司介紹”,其閱讀材料是介紹一個外國的百年企業——殼牌公司,文章從公司創建、產品與服務、公司文化等方面進行了介紹。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探討國內外享有盛名的中國百年企業有哪些,并激勵他們去尋找有關這些百年企業的英文資料(紙質、音頻、視頻等各種形式),帶到課堂與師生共同分享、交流,鍛煉英語語言表達能力,提升對中西方知名企業文化理念的認識。
(二)改革教學評價,使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滲透到人才培養中
任何一門課程的教學,既包含著教書,也包含著育人。“教書是傳授知識和技能,育人是教育學生,引導學生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外語教學也毫不例外,既要幫助學生獲得外語聽說讀寫能力,也要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人品。那么外語課程就要打破“唯知識與技能”的、單一的評價體系,將學生的綜合素質也納入到評價體系中來。
《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提到“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要大力弘揚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此話即表明了“仁愛、誠信、正義、和合”等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包含的核心思想。我們的年輕一代是在市場經濟蓬勃發展、西方文化與價值觀強勢入侵的歷史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他們的身上普遍缺乏責任感、缺少誠信、正義感不足、以自我為中心,同學關系較為冷漠、彼此之間常有矛盾與沖突。在教學中就要引導他們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鼓勵他們完善自己的不足之處,并在課程的評價體系里增加綜合素質評價這部分內容。綜合素質評價的內容包括同學之間相互合作精神、勇于接受學習任務的承擔精神、在單詞測試、隨堂測試和期考試中表現出來的誠信品質、遵守課堂紀律聆聽他人發言的尊重他人品質,這些都要在課程總評中占有合理的比例。
參考文獻:
[1]張金,宮麗,談高校英語教學中中國傳統文化的缺失遼寧師專學報[J],2018(3).
[2]李霞,方艷,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高職外語教學中的思考,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J],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