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化梅
【摘要】初中語文統編教材中,古詩文數量較以往明顯增多,高達132篇。數量之多,對教師要求也就更高了,語文教師要采用一定的方法,讓學生載著興趣學好古詩文。
【關鍵詞】興趣;古詩文;多媒體;適時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古詩文數量增加,目的在于鼓勵學生多閱讀,學習并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安烤幈尽闭Z文教材的良苦用心在于要讓學生多讀古詩文,而學生卻在古詩文學習中捉襟見肘,更是學后忘前,索然無趣。要讓學生真正熱愛閱讀古詩文,大量閱讀古詩文,海量閱讀古詩文,需從古詩文閱讀門徑出發,變無趣為有趣,“牽住牛鼻子”教好古詩文。
一、借他山之石,供學生視聽覺享受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比喻借用他力來幫助自己。移植到古詩文教學中,就是借助媒介激勵學習,幫助學習,改正不足。筆者使用多媒體教學時,做到“少、精、實”?!吧佟本褪且獕嚎s課件的數量,過多使用課件,會有“亂花漸欲迷人眼”之亂象,適得其反,喧賓奪主?!熬本褪且龅骄斁珳?,選好課件,以一當十,簡約恰當。“實”就是要講究實用性,投石激浪,事半功倍。在《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教學中,筆者設計了6張課件,其中3張是鏈接,鏈接了重慶電視臺專題片《品讀》中《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的三段視頻。一段是朗讀視頻,讓學生在視聽中,感受古詩文的語言之美、音律之美、詞義之美;一段是介紹好友陳同亮的視頻,讓學生了解本詞的背景,了解辛棄疾在什么情況下給好友寄壯詞的,表達了什么情感;最后一段是介紹作者辛棄疾的視頻,讓學生在品讀析讀中,走進作者內心,與作者產生共鳴。鏈接播放三段視頻,改變了以往教學中直接介紹作者及背景的呆板模式,給初一學生以視聽覺享受,為課堂教學渲染了氛圍,為學生深入解讀古詩文提供了依據。恰當借助多媒體教學,既激發了初一新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又將引領學生邁向文本解讀。
一花一世界,一句詩句包含著豐富的內容,蘊含著豐富的情感。要帶領學生讀懂這“一花一世界”,要真正讀懂這些詩句,還需要依據作者的其他詩句讀出作者一生追求,或者通過名家點評詩句了解作者內心。要做到這些,毫無疑問,還要借助多媒體,點播相關內容。這種古詩文閱讀教學,將學生從一篇引向了一類,從“1”引向了“1+X”?!镀脐囎印殛愅x壯詞以寄之》是辛棄疾閑居上饒時所作,詞中所描繪的戰場景象,是夢中之景,是想象之景。如何將學生拉到現實中來?如何解讀詞尾的“可憐白發生”?如何真正走進辛棄疾的內心世界?需要教師恰當引導和有技巧呈現辛棄疾的相關詩句。在比較閱讀中,將學生拉回現實生活中,筆者借機投放了辛棄疾另一首詞《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的三句話“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讓學生分析詩句的內容,比較寫作先后,將學生帶入了辛棄疾一生一世的報國世界。
片段回顧:
師:如何理解“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生:有誰問,廉頗老了,飯量還好嗎?師:說得很好。這里運用了典故,有沒有知道這個歷史典故的?生:《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廉頗被免職后,跑到魏國,趙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體情況,廉頗之仇郭開賄賂使者,使者看到廉頗,廉頗為之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趙使回來報告趙王說:“廉頗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傾之,三遺矢矣?!壁w王以為老,遂不用。師: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引用這個典故有什么作用?生:表明辛棄疾雖然年老,仍然有廉頗那樣報國的想法和戰場殺敵的愿望。師:我查了一下資料,寫《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時,辛棄疾66歲;寫《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時,辛棄疾49歲。可以想象,49歲的辛棄疾有著怎樣的報國之心?生:辛棄疾一生報國殺敵、忠貞不渝,正值壯年時期,卻被革職閑居上饒,眼看白發增生,自然會有“可憐白發生”的悲壯與感慨了!
二、適好雨時節,讓學生當春乃發生
“好雨適時節,當春乃發生”,移植到古詩文教學上,就是說古詩文要來得巧,講得好。在學生想要之時講,在學生想誦之時講。新教材有意錯開了以往現代文、古詩文單獨成單元的做法,做到每一單元都是先現代文,后古詩文。讓學生學習現代文倦怠之時,立即來一兩篇古詩文,先吊一吊胃口,再馬上給予飽餐一頓。具體到每一篇古詩文教學時,教師也要通過各種方法,激發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課堂上,筆者為了調動學生學習詩詞的積極性,為了營造積極踴躍的學習氛圍,從近期比較火的一檔節目《中國詩詞大會》導入,讓學生根據提供的線索搶答詩人名字引進文本,讓學生背誦、默寫《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搶答中引入古詩文教學。
師:同學們,最近有一檔很火的電視節目,它叫作《中國詩詞大會》,看過嗎?生(齊聲):看過。師:喜歡看嗎?生(齊聲):喜歡。師:詩詞大會有一種形式是根據提供的線索搶答詩人名字,今天我們也來做一回節目好不好?生(齊聲):好!師:請看屏幕,隨時可以搶答。師:(1)他是四川人;(2)他生活在北宋,開創了豪放詞派;(3)他有名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生:蘇軾。師:(1)他一生堅持抗金,討伐投降派;(2)他曾以“塞上長城”自許;(3)他有詩句“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生:陸游。師:(1)他21歲時聚集了2000人,參加起義軍;(2)他曾率50騎兵,襲擊5萬人的敵營,活捉叛徒;(3)他和蘇軾并稱“蘇辛”。生:辛棄疾。師:辛棄疾是蘇軾之后豪放派又一代表人物。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正是辛棄疾的代表作《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板書)
當春乃發生,要在學生渴求時提出疑問或問題。如,學生慷慨激昂地讀完本首詞后,教師接著問:“同學們讀得很好,很有激情,那么這首詞到底應該用怎樣的調子來讀?從哪兒能看出來?”學生立即將目光集中到“壯”字上來,教師因勢利導,提出“看書先看皮,看報先看題”的觀點,從標題入手,從注釋入手。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