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燕
摘要:對小學生實施閱讀教育能增加學生對閱讀素材的理解,也能讓他們得到文字應用等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學生的全面成長。語文教師如果僅是采用傳統的閱讀教學方式,則不能激發學生參與到閱讀環節中,也不能提升閱讀教育的有效性。為此,語文教師應該思考如何提升閱讀教育的成效,積極改變之前的授課觀念,促使學生獲得更高水準的閱讀教學。所以,本文主要思考語文教師提升閱讀教學科學性以及新穎性的途徑,讓閱讀教學收獲更高層面的育人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學資源;學科能力;培養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28-0097-02
閱讀教學并不是讓學生閱讀相關的材料,然后回答后面的閱讀問題,而是讓學生理解閱讀的內涵,掌握閱讀技巧,引導學生對文章精髓進行理解。為此,語文教師開展閱讀教學時應該積極變傳統的授課思維,立足新課改以及學生認知能力創新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感受閱讀教學的魅力,投入到閱讀學習中。所以,語文教師要積極思考提升閱讀教學趣味性以及科學性的路徑,運用多種教學方式給小學生搭建高質量的閱讀平臺。
1.語文教師應該靈活處理閱讀教學的資源
1.1 對教材資源進行整合。傳統的閱讀教學不能讓學生對閱讀課程產生興趣,也不能提升學科教育的趣味性,制約閱讀課堂收獲的育人效果。為此,語文教師開展閱讀教學時應該積極變傳統的授課思維,靈活處理各項閱讀素材,提升該項教學的有效性。如語文教師講解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知識時,可以對《白鵝》《貓》以及《母雞》等課程資源進行整合,讓學生發現這幾課之間的關聯。然后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幾個閱讀問題,“作者在刻畫動物形象是運用哪些手法?”“閱讀文章內容之后,總結段落結構,分析段落結構體現的特點?!薄白髡咴谖恼轮兴v述的思想是什么?”這樣能對教學資源進行整合,為學生搭建不同的閱讀學習平臺,提升學科教育的科學性。
1.2 合理整合生活中的閱讀資源。要想提升閱讀教學的科學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閱讀環節中,語文教師要積極改變教學方式。語文教師要想提升閱讀教學趣味性以及科學性的路徑,應該對教學資源進行整合。閱讀材料與生活發展有著很強的關聯,教師要想提升閱讀教學的科學性,就需要合理整合生活中的閱讀資源[1]。如開展“少年閏土”閱讀教學時,語文教師可以延伸閱讀空間,整合相關的人物閱讀資源,讓學生思考在進行人物描寫時呈現的用法特點,讓學生更好感受到生活中閱讀資源的體現。
1.3 對網絡資源實施整合。網絡改變人們進行交流的空間,也縮小世界之間的距離。語文教師在對小學生實施閱讀教學時,需要借助網絡對閱讀資源進行整合,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閱讀資料。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之前可以借助網絡收集相關的閱讀資源,將有價值的閱讀資源納入到閱讀教學中。如教師講解“燕子”時,教師可以對網絡資源進行整合,選擇燕子的圖片以及相關資源,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情境。這樣能激發學生參與閱讀教學的主動性,也能對閱讀資源進行深層次的思考,感受燕子的特征,提升閱讀教學的成效性。
2.語文教師重視對小學生進行閱讀訓練,保障閱讀教學的成效
傳統的閱讀教學不能讓學生對閱讀課程產生興趣,語文教師開展閱讀教學時應該積極變傳統的授課思維,重視讓小學生參與到閱讀思考中,開展閱讀訓練。本文認為語文教師在實施學科教育時,應該重視對小學生實施閱讀訓練,在訓練中讓學生收獲閱讀能力。語文教師可以將閱讀教學分化為以下幾個環節,自由練習,選擇學生進行文章朗讀,讓學生思考閱讀問題并回答,最后是對學生進行鼓勵評價。
如講解“趙州橋”時,語文教師可以選擇幾名學生閱讀文章內容,把握文章的脈絡。之后語文教師提出一些思考問題,引導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思考,通過閱讀訓練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2]?!巴ㄟ^對文章內容進行閱讀,你發現文章的段落結構有著怎樣的特點?”“作者在描寫趙州橋時,所采用的描寫方法有哪些?”“文章主要體現的思想有哪些?”“閱讀文章之后,你有怎樣的感受?”語文教師在學生回答基礎上進行評價,鼓勵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思考,然后進行總結評價,保障閱讀教學的成效。
3.科學拓展閱讀教學的空間,對小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閱讀教學呈現一定的特殊性,主要是因為閱讀資源比較豐富,也與生活發展有著很強的關聯。閱讀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教材內容上,而是需要科學拓展閱讀教學的空間,通過閱讀教學對學生進行情感教學,促使學生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認知。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應該立足閱讀材料選擇相關的閱讀資以此拓展教育空間,也可以提出相關的思考問題,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如開展“慈母情深”教育時,語文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優秀的描寫親情的閱讀材料,開展拓展教學。讓學生感受到閱讀材料中所蘊含的情感,引導他們樹立熱愛、關懷親人的認知,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3]。同時,語文教師也可以提出一些思考問題,引導學生對親情進行思考?!按饶傅亩x是什么?”“母親為孩子的成長付出很多,作為一名小學生你認為如何報答母親的恩情?”“小學生如何樹立正確的親情觀念?”這樣能對學生進行情感的教育,拓展閱讀教學的空間,提升閱讀教學的成效性。
結論
傳統的閱讀教學不具有很強的科學性,不能讓小學生主動參與到閱讀教學中,也不能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為此,語文教師應該積極思考提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促使小學生能在閱讀教學中獲得學科能力的培養,也能獲得情感的教育。本文認為語文教師應該靈活處理閱讀教學的資源,激發學生參與閱讀教學的主動性,強化閱讀教育的科學性。同時,語文教師也應該重視對小學生進行閱讀訓練,保障閱讀教學的成效。此外,語文教師需要科學拓展閱讀教學的空間,對小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參考文獻:
[1] 陳彩琳.讓書聲成為學生精神律動的音符——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效朗讀訓練案例研究[J].漢字文化,2018(02):63-64.
[2] 成小娟,張文蘭,李寶.電子書包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模式及成效研究——基于學習成效金字塔理論的視角[J].中國遠程教育,2017(04):57-6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