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建華
摘要:教師必須精心組織教學過程,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努力增強教學過程環節對學生的吸引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只有這樣,學生的聰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學習潛能才能得到開發,從而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條件。本文主要結合教學實踐,闡述了小學數學教師有效引導的實現。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師引導;必要性;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28-0106-02
為了行之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數學素養,進而提升學生的應試水平,教師應注重對教學經驗的積累和總結,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合理引導,進而有效增強學生的創造能力,調動其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進而有效地改變傳統被動式的教學模式,使其更好地學習和掌握數學知識。教師必須精心組織教學過程,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努力增強教學過程對學生的吸引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只有這樣,學生的聰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學習潛能才能得到開發,從而為發展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條件。
1.有效引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必要性
新課改的教學目標,要求教師不僅引導學生學習數學課本中的知識,還強調要讓學生通過探索的方式自主的深入數學知識,并要求學生能應用學過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新課改的精神要求字生把學、思、做三者融合在一起,讓學生不僅學會課本中的理論知識,同時還能深入的理解理論知識的原理與過程、同時能將學習的知識投入到日常實踐應用中去。
2.有效引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2.1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施有效引導教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愛學數學、學好數學的重要前提條件和基礎。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的一切都是以學生的素質發展為目的。學生主體的地位體現,必須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強烈的求知欲,讓整個數學課堂都洋溢學習的熱情。教師要運用有效引導的方法和策略,正確地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有些時候雖然教師在講臺上講解得活力四射,聲情并茂學生在下面卻糊里糊涂,上課注意力并不集中。如果教師此時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用一個動作或者一個笑話等引起學生的注意,達到的效果就不一樣。
例如《循環小數的認識》是一節枯燥的概念課,教師通過經典的“和尚挑水喝”的故事,一下子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把學生的思維拉回課堂上,使學生集中注意力,不僅提高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地位,還提高數學教學的趣味性。因此,教師必須在自身具備較高的熱情的同時,發揮主觀能動性,充分結合“有效引導”的策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良好課堂氛圍和有效引導的同步進行,這樣才能更有效地向學生傳授教學內容,學生才能夠積極響應。
2.2 通過有效的數學活動引導學生的自主探索。對于小學生來說,往往認為數學課堂比較的枯燥乏味,教師所講內容很難長時間的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安排一些有效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們在活動中不知不覺地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通過這種方法,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調動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還能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講解“有余數除法”方面的教學內容時,可以將班里的學生帶到操場上,將他們分成幾個小組,并給每個小組提出了不同的問題。比如,第一組得到的問題是:操場兩旁的樹木是按照2棵松樹4棵柳樹的順序種植的,那么第23棵樹是什么樹?針對這一問題,好多學生的第一反應是通過數數的方式,數出第23棵樹是什么樹。那么接下來,老師就要引導他們通過數學的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并且在所有小組都能夠熟練運用數學的方法解決這一類問題后,選取類似的問題進行小組比賽,看哪個組能以最快的速度解決這些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體會到了運用余數除法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效率,同時也體會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并提高了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2.3 學生出錯時要積極引導。小學生由于對新知識的認知能力較低,理解能力較差,反應速度較慢,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有時會給出錯誤答案,但是有些教師綜合素質不高,在對學生回答問題出錯這一事情上會直接給予學生批評,用嚴厲的態度指出學生的錯誤,然后直接將正確答案講出,這種教學方式只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小學生的性格正處于塑造階段,如果教師直接給予批評,不僅會傷害學生的自尊,還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對待學生犯錯這一問題上應當深思熟慮,不能魯莽,可以換個角度思考,學生在這個問題上出錯是不是自己沒有講清楚,從中既可以看到自己的教學問題也可以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這也是一種教學資源。所以,教師應當用平和的態度,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錯誤,不要產生自卑心理,要善于從錯誤中學會反思。
例如在讓學生背誦乘法口訣時,不要心急,有時學生并不能靈活參透乘法中的奧秘,所以會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這種學習方法最容易導致錯誤發生,如果學生并不能熟練背誦和運用,教師就要積極引導學生,不要有太大壓力,學會找規律,學會運用靈活的記憶方法。
2.4 適時溝通交流學習情況。在教學過程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擁有自由的學習空間,敢于表達意見。不過,小學生在問題的交流上容易偏離重點,教師應該把握教學重點,運用適當的方法將學生發生偏移的學習重點及時糾正。首先,在學生并不明白教學重點的情況下,教師要進行點撥和指導,為學生提供能夠幫助學生思考和探索的方法,使學生以正確的思路思考問題,把握重點;其次,教師要清楚自己的教學重點,在與學生進行交流的過程中要有清醒的認知,不能讓學生自身的知識概念變得模糊,在交流結束后,要對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思路和方法進行指導,對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控制和糾正,使交流有效化。
結束語
教師要不斷積累課堂情境知識,才能創設出學生能領悟的、真正為數學教學服務的情境。要實現有效教學,強化小學教學效果,就必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研究教學方法,還要研究學生的學習方法。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從教學形式及方法兩方面對學生進行行之有效的引導,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 夏方平.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引導”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4.
[2] 陳竹青,吳劍麗.論數學引導發現教學法的有效性策略[J].數學教育研究,2016(03).
[3] 王愛玲.有效引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