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友鳳
(江蘇省南通市海安市城南實驗小學,江蘇南通 226600)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指出:在語言文字的訓練“聽、說、讀、寫”四個字中,“說”字最基本,說的功夫差不多,聽、讀、寫三項就容易辦了。葉老以精辟的語言闡明了口述能力的重要性和地位性,以及語文學習的基本規律。《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把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目標確立為:學生應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重視口述能力訓練,不僅有助于提高口頭表達能力,還有助于提高書面表達能力。從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來看,“能說會道”也將成為人才必備的基本要素之一,但“能說會道”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自然形成的,需要從小有序培養。因此,加強口述能力的訓練成了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提高小學生語文能力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筆者把在提高學生口述表達能力方面的一些想法和做法進行梳理,以供參考。
古人云:“人之所以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為人。”這話似乎說得有點絕對,但可見“說話”即“能言”的重要性。
平時,我發現一些學生聚在一起聊天,大都會你一言我一語,輕松自如,但在正式場合或有任務時的發言就顯得語無倫次,難以做到連貫、完整、持久。細細思考,大部分學生是由于詞匯量儲備不夠,口不達心意,也有很多學生是缺乏自信、缺少鍛煉、緊張膽怯,出現了“茶壺里煮餃子——有貨倒不出”的尷尬局面。
因此,我在教學中創設了基于兒童生活的口語交際語境,給他們搭建交流的平臺,讓他們有說話的內容,有想說的興趣和欲望,主動、積極地參與口述表達,增強他們的膽識和自信心。
綜觀整冊教材中《學會轉述》《講童話故事》《教你玩游戲》《猜猜我喜歡的動物》《我喜愛的歷史人物》《學會分享》《學會勸阻》等這些口語交際內容,話題與時俱進,形式多樣,一題一訓,一練一得,預留創造的空間大,便于進行系統的口語表達訓練。如教學《注意說話的姿勢》時,我創設了在課堂上、餐桌上、交往時等交際的語境,讓學生入情入境當主角,自信地說、演,這樣不僅練了口才,長了膽識,還愉悅了身心;教學《學會分享》時,我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的趣事或有意義的瞬間,如外出旅游的情景,度過的難忘的節日等,通過同學之間的交流,分享自己的快樂,收獲自信。
在教學中,我利用文本留給教師的“空白”空間鉆研課文,精心設計口述表達能力訓練方面的問題。如《我學寫字》一文,當“我”學著寫“小綿羊”“河流”“草地”“我的爸爸”這些詞時,就聯想到了很多有趣的畫面。教學時,我這樣創設表達的情境:“漢字真有趣,你在寫字時也有很多的聯想吧。發揮想象,讓思維飛躍……接著往下說——” “當我學著寫‘花園’時,我就看見五彩繽紛的花兒競相開放,美麗的蝴蝶在花間翩翩起舞,我也情不自禁地跳起舞來。”(韓同學口述) “要是我寫上‘我的媽媽’,我立刻就想抱抱孩子,親親他的小臉蛋,我做飯最香,織衣最美,什么活兒我都做得呱呱叫。”(孫同學口述)
教材中這樣的“空白”很多,我們要巧妙設計語境,填補“空白”,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給他們創造語言實踐的機會,有利于學生深化對文本的理解,為口語交際奠定基礎[1]。
我借助一些重大節日開展班級特色活動,通過讓學生在活動中親自體驗,用真實的經歷和想法,來激發他們愛說、想說的熱情。元宵節,我邀請家長志愿者進入班級和學生一起做元宵,學生對做元宵很好奇、很興奮,并學得有模有樣。活動結束后,大家滔滔不絕,爭著、搶著在班級內講述“第一次做元宵”的經歷,他們講述得特別詳細、生動,就連平時沉默不語的學生也能打開話匣子說上一段,最關鍵的是每個學生都樂意分享自己的真實感受。在“我是小花農”系列活動中,學生從買花種到種花、養花,并通過天天堅持觀察,將花兒生長的過程按學號輪流在“每日一講”中用圖文并茂的PPT形式進行交流、展示,這樣的活動既培養了學生的責任心,又讓學生增長了不少課外知識,陶冶了情操,最重要的是學生想說、樂說、敢說,“我口表我心”的口述表達能力也逐日逐步提升。除此之外,我還鼓勵學生將平日里自己的喜怒哀樂、所見所聞,用“口述日記”的語音方式發送給我,我會給予真誠的點評。有時,我會評選出一周的“最佳口述者”并邀請他在班級內與大家分享,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現在,這種自由、快樂、和諧的口語交際活動已成為學生積極表現自我的最佳舞臺。
如果一個人從小就喜歡動口表達,那對他而言說話就是在不斷地訓練自己的口才,提高自己的表述能力。堅持一天、一周或一個月,學生也許能做到,但要長期堅持口述能力的訓練并非容易事。因此,我們創設的交際語境要有創意,要不定期地調整形式和內容,更要為學生打造交流、展示、“秀一秀”的平臺,讓他們獲得自信表達的動力和激情[2]。
(1)大方展示:“口述日記”完成后,可以讓學生對同伴、老師、父母“秀一秀”。語音展示的過程,其實也是學生對自己口述表達的不斷反思和學習的過程,還是一種自我交往。
(2)適時“發表”:可以是報紙、雜志、微信公眾號的刊登,更多的是在群體內的展示,如在同學面前“秀一秀”口才,在習作墻上張貼,在班級公眾號“為你講述”上發布等,教師還可以創建班級博客,在博客上展示學生口述時的視頻和照片,在博客上發表學生的“口述日記”,這些都是激勵學生長期堅持口述訓練的好點子。我們的班級博客自一年級創建以來每天都有優秀的口述小短文更新,每次在《口才與表現》校本課堂上,大家一起閱讀,一起點評,對一周“最佳講述者”進行評獎,大家的熱情很高漲。
當然,口述表達能力的提高還離不開學生自己的閱讀與積累,只有詞匯量豐富,見多識廣,再加上教師創設的交際語境,學生才樂意打開話匣子。教師要充分地、合理地利用課內外的一切機遇,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口述表述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口述表達能力,讓更多的學生打開自信交流的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