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偉霞
(鄭州大學 河南 鄭州 450000)
教育改革是一個緩慢的機制化的過程,雖然近幾年來我國在教學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也遇到了發展道路上的很多問題。為此,進入新世紀之后,我國高等教育頒發的很多政策也有了重心的轉移,逐漸的從關注量到關注質。課程教學改革是這一進程的突破口。新生研討課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逐漸被大家所重視,并進入大學研究者的視野。
新生研討課作為一種特殊且有效的大學教育實踐項目,有效的體現了其在高等教育方向較強的理論價值,同時也貫穿了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創新與自由相輔助的研究思路,具體表現了“產、學、研綜合協調”、“獨創精神與自由延展相統一”的大學教育理念。同時,我們在高等教育的發展中,也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綜合考慮國情、社會發展等因素來解決實際問題。這就要求我們要與時俱進,更新觀念,打破傳統教育范式,借鑒新型教育模式,尋求新理論、新思路的突破。
在我國,清華大學首開先河,引入并創建了新生研討課,在清華之后,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礦業大學等高校也為一年級新生開設了研討課。
2003年11月,清華大學率先在本科生教學中引入新生研討課,這樣的做法在全國范圍內屬于新例。原清華大學教務處副處長張佐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明,采取新生研討課,這是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才決定的,希望清華大學在這樣的模式下,能夠以優質的生源優勢,接入新的教學模式,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質量融入到教學研究氛圍中,使大學生能夠真正走進研究之門、大學之門。清華大學積極起草和制定開設新生研討課的工作計劃與實施方案,積極組織并推動各院系落實相關政策,積極融入名家名師課堂。校長顧秉林院士親自掛帥,學校的院士和教授們以及很多知名的學者紛紛支持開展這門課程并投身其中。現在,清華大學開設的新生研討課高達450門次,近7000名大一新生參與其中,除了學校提倡的教授和學生之間交流、小組討論、口頭及寫作訓練方式之外,開課教授還可以安排實驗、參觀、調查、實踐等教學活動。
上海交通大學的新生研討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為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從2006年開始,上海交大每個學期都會開設一些研討性質的課程,讓學生注重他們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的提升。為拓寬學生在不同學術領域的視野,課程對象不限定選課學生的院系和專業,為保證小組的討論過程,每門課程的選課人數限定在8~30人。2011年,上海交通大學共開設了“政府治理轉型與公民社會成長”、“元素揭秘”、“人造器官與再生醫學”等22門新生研討課課程,開設新生研討課是建立研究型大學相適應的教學體系的一部分,也是對教學和學習方法進行變革的一個標志。
2004年,南京大學在總結教育成果的基礎上,通過幾年的試點教學的經驗,南京大學重新梳理教學資源之后,開始了一場名為“三三制”的本科教學改革,“三三制”的第一個“三”指的是“大類培養”、“專業培養”和“多元培養”三個本科教育的培養階段;第二個“三”則指的是“專業學術類、交叉復合類、就業創業類”三條多元發展路徑。旨在通過課程改革,培育個性化人才。新生研討課在這樣的背景下開設,來改善課程結構,為課程改革助力。2009年,南京大學開設了70門新生研討課,基本范式分為四種:學科導引式、前沿專題式、實踐探索式和跨學科式。
新生研討課要有正確的課程定位,它是課程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正是因為這樣的定位,不管是在課程設置上還是在教師資源配置上,都應該為其調配應有的資源。在課程設置上,新生研討課的課程內容與新生教育有效銜接;在教師資源的配置上,新生研討課的老師應該是不與班主任、輔導員相沖突,新生研討課的老師可以同時擔任新生的導師等。
(1)授課地點。研討課特色重在師生之間的互動參與,在課堂討論中以學生為主,以問題為主,輕松活潑的教學氛圍、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和地點,比如研討室、學生討論沙龍,也可以選擇到教室外的的地方。
(2)教學引導。在新生還不太適應新生研討課的教學模式,對大學和專業還沒有完全適應的前提下,教師要對教學要有效地加以引導,要打破同學們不敢問,不會問的狀態。
(1)師資遴選。新生研討課的主講教師應該是經驗豐富的教師,他們應具有政治立場堅定、有高尚的師德、了解學生的心理,并且善于和學生群體進行溝通等特點。
(2)教師培訓。如何在高校的課程教學中將新生研討課的理念和教學方法貫徹到教學實踐中去,對執教的教師進行系統有效的培訓是非常有必要的。
(3)教師激勵。新生研討課在學校每學期連續開課,都要邀請優秀教師,學校應該給予這些教師一定的鼓勵和激勵。
要建立指導性的教學大綱,使新生研討課不管是在教學規范上還是教學大綱上都能夠合理規范的存在,在學校教學大綱里要有對課程目標和教學內容方面的要求,并定期的對教學成果進行評估,從而使這類課程逐步走向規范化和制度化。
大學除了在新生研討課上花功夫之外,其他的課程設置上也要多一點研討的方式,這樣讓同學們在上每門課的時候都能養成帶著問題聽課,培養學生批判性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所有的大學課程應該彼此呼應,形成體系,不斷彼此鞏固,擴大影響。
大一新生入學之后首先面臨的就是人生的重要轉折,同學們在思想上和行動上都要經歷一個重大的轉變。新生研討課讓學生在第一年的時間里,在名師的帶領下,學會研究,培養自身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通過查閱資料,主動發現問題、思考問題,逐步掌握研究的方法和思維方法對于學生適應大學生活和學習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