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倩平 聶 輝
(江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 江西 南昌 330095)
傳統模式下的輔導員工作已經難以滿足學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需要,如何建設一支符合高校人才培養需要的職業化、專業化的輔導員隊伍,是各高校多年來一直高度重視并不斷加強的一項工作。
近年來,上海許多高校探索、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建立起多圈層同向同行又融會貫通的“大思政”育人同心圓,即以思政課必修課為核心、數十門“中國系列”思政課選修課為骨干、300余門綜合素養課為支撐、1000余門專業課為輻射的“課程思政”育人同心圓,其核心是將思政教育從國內大學統一設置的4門必修思政課,擴展滲透到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在日常管理之中落小、落細、落實上下功夫,從而把“立德樹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融入整個教育體系。
河北省部分轉型發展試點高校緊密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全面構建 “四四制”人才培養模式,將應用型人才培養分成四個階段,即通識教育階段、專業大類培養階段、專業培養階段、個性化培養階段,最終實現應用技術型人才、技術研究型人才、創新創業型人才和國際化應用型人才四類應用型人才產出。在“四四制”人才培養模式中,試點高校堅持“以生為本”理念,遵循課程建設原則,把輔導員工作分為日常管理、專項指導、特色創新三大課程體系,通過教學質量評價檢驗課程化建設實施的效果,聚焦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全過程。
南京大學建立“輔導員工作創新團隊”,面向學生開設輔導員“雨露課堂”,編寫《南京大學本科生學習成長手冊》等課程資料,綜合運用課堂講解、心理劇表演、戶外拓展團體輔導等多種形式系統講授學習規劃、禮儀規范、考試心理調適、校園戀愛等校園生活成長系列課程。
近年來,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大力推進輔導員工作課程化新模式,把輔導員日常的具體工作整合為基礎指導課和專項指導課兩大模塊,每一模塊設若干單元,每一單元再設置若干子課程,并對每一子課程都規定了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學學時等要求。學校還陸續出臺了《輔導員基礎指導課教學大綱》、《輔導員專項指導課教學大綱》,《關于實施輔導員工作課程化及績效考核工作的通知》等多個文件。
西京學院近年來積極探索輔導員專業化、職業化建設路徑,提出輔導員工作課程化模式,要求輔導員走上講臺承擔教學任務,用教學的標準規范輔導員的工作行為,用課程的理念定位輔導員的工作職責,用科學的方式評價輔導員的工作效果。為此學院陸續下發了《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教學大綱》《輔導員工作課程化及考核工作規范》等文件。
在編訂好教學大綱之后,溫州醫學院仁濟學院根據每位輔導員的特長和自己所分管的工作領域對41個課程進行認領備課,如對畢業班就業工作有一定經驗的輔導員備課《大學生擇業心理與就業技巧》等,擅長科研寫作的輔導員備課《科研選題與課題申報》,分管學院勤工助學工作的老師備課《勤工助學現狀與分析》等,黨支部書記備課《大學生入黨基本知識教育》,而學院團委書記就備課《干部隊伍建設常見問題分析及指導》, 分管學院勤工助學工作的老師備課《勤工助學現狀與分析》等,盡可能揚我所長,各盡其能。在上課前,每位輔導員會進行模擬授課,其他輔導員充當學生,認真聽講并提出各種修改意見,保證課程的質量,而修改的稿件會成為學院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珍貴的共享材料,使學生工作達到“整合、共享、提升”的效果。
總結以上各高校實施的輔導員課程化思政模式,不難發現以下共同點:
要提高高校輔導員課程育人工作的實效性和科學化,必須強化思想政治工作的頂層設計,緊緊把握其規律性,并做到公正流程精細化。
在常態化中見長效,在長效中見理念,輔導員課程化機制必須長效化、內容模塊化。輔導員課程育人模式要到長效,必須形成長效機制,將輔導員日常工作與教學工作結合起來,形成常態化教學,并根據工作內容進行模塊化教育。
在新時代背景下,新媒體技術在不斷發展,輔導員應及時調整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模式,拓展工作途徑,以提高工作績效。大學生在不同年級有不同的階段特點,因此必須有針對性的推進輔導員工作“課程化”。
輔導員工作“課程化”模式源于日常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務于日常思政教育,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和政策支持,需要結合當前輔導員工作具體實際,借鑒傳統教學的良好經驗,深入分析課程主體、客體、內容、方法等基本要素。當然,輔導員工作課程化不可能一蹴而就,還需要在理論上不斷創新,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推進,才能春風化雨,引航成長,才能真正實踐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的重要論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