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桂蘭
如今的社會發展形勢,于基礎音樂教育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價值而言,“創造”概念已經被廣泛關注和重視;而且在音樂學習領域里,使音樂具有創造性已經成為音樂新教程的重點培養與提升技能,并且已經逐步被劃分為一項獨立的與新型的音樂學習領域。教育的主要目標是為了使學習的人員具有創新力,而不是對學習的內容進行簡單的復制操作而已,這也是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一直堅信的真理。
眾所周知,音樂教育的本身就是需要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培養、引導、激發和能力提升,那么學生的創造力可以使學生完全對自身的音樂才能進行發揮。?豎笛樂器一直具有小巧便攜、簡單易學和經濟實惠的特點而備受學生與教學老師的青睞。因此,對豎笛進行相關的教學研究已經歷了較長一段時間了,而使用豎笛樂器讓學生行簡單的創編和激發學生的創造力,還需要不斷地改善教學方法和進步。
興趣一直以來都是各項學習最好的老師。每個學生的音樂素質等級是不相同的,在曲譜的編寫方面也是需要一定的時間過程和存在一定的難點。因此,對于提高學生的創編能力來說,使學生在興趣的基礎上進行知識與想像力的創作,會更加有效。可以通過一些實際的歌曲,讓學生對原始的版本進行豎笛演奏后,對學生進行具體的引導,使學生嘗試進行創編節奏和和簡短的曲調,因為學習音樂的同學都具有一些音樂的基礎知識,讓學生依據自己的想法進行簡單地編制,如節奏上,一些高音的部分,可以適當放平穩一些,把整個曲目的曲調進行整體下降,這樣,就對整個歌曲的節奏都進行了一些修改,然后讓學生進行分組,互相之間進行討論和建議等,最后進行演奏比賽,讓學生一起選取突出的作品進行分析和評價,從而激發學生的思考力和想像力。選擇的曲目可以結合學生當前的興趣,比如目前流行的歌曲和電視或廣告等,這樣容易激起學生的改編欲望。比如最近比較流行的《我相信》,歌曲是屬于勵志類型的,且歌曲的下段比較高音,可以讓學生嘗試進行思維發散對歌曲進行偏平平調的節奏創編,或者對一些曲譜進行簡短的曲調等,這首歌的創編版本比較多,也可以讓學生進行對比,汲取其中的優勢。
美國心理學家瑪斯隆曾經說過,教師需要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即興創作能力,因為隨時會出現一些比較新奇的事物或思想等。例如:《搖籃曲》這首歌曲的學習后面有一道課后練習:下面節奏中的時值有相等的嗎!如果將每四小節節奏組成一拍的話,節奏會是什么!教師首先需要讓學生在紙上進行編制節奏,然后再給學生針對二拍子和三拍子的編配規律進行復雜和指導,并且嘗試編制兩小節出來,給學生起到示范作用,然后讓學生自主進行節奏的創編。這個過程可以讓學生知道教師也是在嘗試創編的過程,同時結合教師的鼓勵,每個人都可以做到。而且在整個創作過程中,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具有自己的思考力;從而對歌曲的創編過程產生一定的興趣。
新《音樂課程標準》指明,音樂教育的核心主要是培養一定的審美觀,這也是人對自己生活的世界的一種情感體現。對音樂進行欣賞的過程是一種最直接的方式,因此,教師在學生教學課程里進行相關設置、進行有效地引導與培養等;比如,課程全程對一些曲目進行欣賞、評論和分析等。這個過程不僅可以對學生的音樂素質進行提升,而且還可以激發學生對自身的音樂創造能力全面發揮,從而在音樂道路上有更高的造詣。例如:讓學生欣賞《小星星變奏曲》,在欣賞的過程中,可以和學生一起對變奏曲的特點進行分析和研究,使學生認識和理解到,對曲目進行變奏就是把樂曲的一些節奏與旋律進行合理地改變。然后對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地訓練,讓學生分成小組,對曲目分別進行變奏,然后再綜合一起來進行最后的創編。整個過程,可以使學生對思維和想象進行充分地發揮,并且形成了良好的相互交流的學習氛圍。另外,分成小組的意義在于,每個人對拍子、情緒和風格等方面想表達的意思不同,可能一些是活潑歡快的,一些是舒緩自由的,一些又是澎湃洶涌的,而經過討論可以使學生對作品加深理解的同時,還可以對作品的最合理創編進行積極思考和探索。
(1)在對豎笛進行低學段的創編過程時,學生的吹奏水平可能比較簡單,如只有較少的音:sol、la、si等。但為了使創編的曲目即有變化又能夠好聽,我們可以對學生進行單音變節奏的訓練方法。
(2)以一個音作為基礎,教師對這個基礎音進行不同節奏或短句的演奏,這個過程中讓學生認真聆聽或者模仿,在模仿練習與推敲的過程中,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視聽能力,而且還可以對學生的節奏型進行基本的鞏固,為以后的曲目創編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師對一些節奏型進行不同節奏短句式的組合模式,然后讓學生指定使用一個音進行吹奏和練習,對一個音熟練掌握后,可以將一個音進行增加至兩個音或三個音,或更多。這個過程從學生比較容易掌握的單音和節奏型著手,不僅可以使學生對音節的變換產生興趣,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創作信心。這種由淺入深的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通過每一次的練習與變化,對基本節奏型更加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在練習過程中對于音的增加,因此對手指的靈活性和豎笛的吹奏方法等方面都更加的熟悉,那么,對豎笛樂器方面的演奏技巧也日益成熟,為以后的自主創編打下了基礎,比如:在演奏技巧可以減小相關的束縛力。
教師首先使學生對豎笛演奏具有一定的了解,如對音樂要素已經基本地掌握了;那么就可以試著讓學生進行創編了,可以先從小旋律開始著手。比如:以1/3拍作為基礎節拍,首先創編2小節,在學生可以自由性地進行2小節吹奏以后,慢慢地增加至4小節或8小節等,使它形成具有旋律的短小樂句。
學生首次接觸豎笛樂器時,為了使學生對豎笛加深認識和了解,可以讓學生使用豎笛對生活中常見的一些聲音進行模仿,如汽鳴、動物叫聲、水開的聲音發、下雨聲、刮風聲或者一些情景劇里具有節奏感的聲音等,這個過程可以發揮學生的想像力,不僅增加學生樣對豎笛學習的興趣,同時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培養學生聆聽身邊聲音的能力和習慣。
因為學生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即是一種情感表達與釋放的過程,而對音樂進行創作的來源大多都是來源于生活,因此,對生活抱以積極向上和認真的學習態度,是每一位樂器學習者必須具有的素養。
學生在進行創編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給予的引導和評價能夠對學生以后的學習與創編具有激勵作用,同時也對學生今后的音樂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音樂需要一定的表現力,也是學生對音樂學科具有能力的重要體現,因此,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對自己的創編成果進行展示,同學之間和師生之間相互交流和學習,交流過程中需要對別人的優勢進行汲取,同時將自我優勢發揮到最大化,并且對自己的思路和經驗進行不斷地拓展。
對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豎笛器樂創編能力的教學和培養是一個長期且艱辛的過程,因此,教師需要把握好每一個教學環節,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然后使學生不斷進行嘗試和反復練習與思考總結,才能使學生在以后的創編之路發展地更加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