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虹蕾
(浙江省東陽市六石街道中心小學,浙江 東陽 322100)
小學數學教學應用題是鍛煉學生學習能力檢驗學生知識構成的關鍵方面,更是學習中的難點所在,那么在教學中教師還需要不斷的給學生帶去新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能夠在數學成績上取得一定的進展,并且充分的將新舊知識聯系在一起,解決數學應用題。
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已經明確指出,教師和學生之間需要進行多方面的互動,激活學生的思維,并且課堂主動權是學生的,只有學生善于思考勤于思考才可以更好的改變以往被動學習的局面,也才能夠讓學生的學習進入到一個良性循環當中。但是當前仍有一部分地區沒有踐行新課改的理念,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非常單一,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顯現出來,在此學生學習效率低,應用題在缺少思考的情況下要解出答案非常困難,學生會感覺學習非常壓抑,因此無法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
應用題本身是對學生思維的考察,是對學生思維的鍛煉,那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更好的調動起學生的內在思維,點點滴滴的積累,讓學生對數學問題的認識更多,可以將自己所學習的知識運用在應用題解題當中。學生思維為能夠調動起來主要是學生一味的套用公式或者類型題去解決數學問題,對于一道新類型的習題并沒有通過自己的主動積極思考獲取有效信息,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也沒有很好的結合在一起,在這樣情況下應用題的學習就十分被動,無法真正的深入到學習之中去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無論是應用題還是其他類型的習題都是萬變不離其宗的,因此一定要學會在定中求變,在變中抓定,只有這樣才可以更好的改變學生的認知也才能夠讓應用題的學習更上一層樓[1]。
數學中的定與變是相對來講的,所謂的定是數學理論是不變的,那么圍繞著這個理論可以有更多的變化,轉變思路、轉變題意、轉變已知因素的運用、轉變思維、轉變習題解題方法等等,以不變應萬變,萬變不離數學的實際理論。定中求變就是在一道既定的習題中尋找可以有變化的因素,然后找出已知和未知之間的聯系,變中抓定則是在一道題中找到核心點和關鍵點之后,無論題意和問法怎樣發生變化都可以抓住核心點來解答問題。如,在小學加減法的教學中,9÷(5-2)=3那么在這里9、5-2、3都可以發位置上或者是問題上的變化,但是不變的是加減乘除發的的原則,先算括號內再算括號外。
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啟迪學生的思維,思維是解決應用題的關鍵,并且在思維的引導下學生的學習也會出現新的轉變,因此從思維開啟學生應用題學習的大門是非常必要的。在思維啟迪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帶領學生分清數量關系,從數量關系開始,通過題意運用算式的方法使學生能夠將已知條件羅列出來。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教學需要關注多個點,應用題教學必須要從學生的已知掌握知識和未知問題入手,加強二者的聯系,這樣才可以更好的改變學習的狀態,也才可以讓問題的展現方式不同清楚兩者的聯系。學生逆向思維的建立對于學生解決應用題會產生較大的促進作用,并且還可以更好的轉變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對事物的看法發生轉變,逆向思維在解決應用題方面將會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數學教學中有些問題都是需要運用逆向思維解決的,并且需要教師培養學生的逆推思維,改變順推的固定思維形式。逆向思維鍛煉可以極大的發展和提升學生的智力還能夠讓學生的應用題解答更加順利[2]。
學生在解決一些復雜問題的過程中,必須要學會使用假設的方式,這是解決應用題的一種有效辦法,若是能夠進行正常的假設就會化難為易,化繁為簡。教師引導學生學會假設更是定中求變的一種方法,除了假設之外還需要對學生的思路進行點撥,指導學生變中抓定,一些應用題中前后關系發生變化那么就需要從數量關系開始抓住手中的問題,做好列式分析的工作,運用分析法、綜合法還有圖示法等等做出研究,以此為突破口,解決復雜的問題。
綜上所述,本文對定中求變變中抓定——小學應用題教學中創新思維和能力的培養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教學還要從思維入手,使用多種方法啟迪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定中求變,變中抓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