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冰
(浙江省杭州金沙湖實驗學校,浙江 杭州 310000)
引言: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小組合作學習能夠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挖掘他們的學習潛力,同時引導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既需要讓學生掌握基礎的數學知識和靈活運用的技能,還需要培養他們的團結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拋棄傳統的“灌輸”數學教學方式,讓學生們能夠面對面的開展交流、探索,能夠有效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
小組合作學習指的是在一定教學環境中,將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教師分別和每個小組接觸,布置相關的教學任務。合作學習的開展,首先需要學生之間積極的配合。小組成員需要明白他們既需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也需要為小組中其他成員的學習負責,最終目標是實現整個小組的共同進步。合作學習的成績取決于整個小組的任務完成情況,需要建立主內的責任感。合作學習的開展模式為面對面的建設性相互交流。小組成員一起探索所學習的知識,并共同理解和完成任務。小組合作中所需要運用到的技能是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自主的活動組織,以及如何在學習過程中,維護成員之間的信任和及時解決種類的矛盾。小組合作學習還包括小組內的評估,對小組活動效果及時反思和評估,并思考出如何提高小組活動的有效對策。
小組合作是優化教學過程的有效教學途徑之一,它有著豐富的內涵和利于學生主動開展多樣化的學習。開展有效的小組合作,有利于形成自主、包容、和諧的課堂氛圍,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鼓勵和促進,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由此可見,開展小組合作是新時代教學理念中的重要一部分,也是社會發展和新課程標準的需求。
小組合作學習是數學課堂多樣化教學方式中的一種,沒有固定的實施模式。但是往往需要教師的有效引導。教師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開展小組討論,首先可以為他們創設適當的教學情境。目的是為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小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比較單純和好奇,這是他們的天性。因此,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和他們生活貼近的事例,將所需要解決和討論的問題融入到這個勢力之中,以設置問題解決的相關情境,加強數學問題和生活的聯系。例如,在學習比較的時候,可以創設“小豬幫小兔蓋房子”的童話故事情景;在學習加減法的時候,可以創設在菜市場上買東西的生活情景。總而言之,教師需要創設相關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并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
其次,教師需要在小組中強調成員之間的互幫互助。互幫互助是需要有組織和有計劃地開展的。俗話說:“鳥無頭不飛,兵無將不勇”。教室應該避免學生在小組中盲目行動和遲疑不決的現象。再加上小學生的自制力較差,如果沒有教師的反復強調,合作可能只是徒有其名。所以為了進一步有效開展小組合作,教師可以選拔和培養組內的領導者。教師可以首先選擇一位表達能力強和操作能力強的學生做組長。并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對組長進行有效的培訓。包括需要更加積極主動的組織合作和交流,促使學習成員樹立合作意識,例如讓小組成員大膽發言,學會傾聽。并給予較為內向的同學掌聲鼓勵等等。當小組成員適應了之后,開始小隊長的輪換。讓每個小組成員都產生責任感和逐漸培養合作意識,在教師的不斷強調和引導下,學會互幫互助。
為了讓小組合作更加有序的開展,教師需要向學生在課后布置明確的任務。換句話說,就是讓教師向學生解釋任務的內容、學習的目標、任務完成后的評價和評價標準等等。這樣有利于讓小組中的每一個成員積極參與,人人都有事可做,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實效性。例如在進行課堂測試之后,教師向每個小組布置“試卷改錯”的任務。教師需要解釋任務的具體內容。包括,每個成員總結自己的錯題原因、在試卷上標記出錯題的討論結果。在任務完成之后,每個小組發表未解決問題,教師在在課堂上進行統一評價。這一點既確立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又節約了教師的課堂時間,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中開展小組合作,我就去關重要的作用。合作學習不僅能夠培養學生之間的友誼和感情,還能夠促進他們樹立合作精神,提高主觀學習能力,明確自己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傳統的模式已不再使用現代數學教學,教師需要注重小組合作教學在課堂中的有效運用,不斷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