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回珍
(湖北省嘉魚縣官橋中心小學,湖北 咸寧 437224)
前言: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發展比較特殊,他們對事物的認知能力比較弱,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能力。農村學校學生接觸事物的范圍比較小,他們缺乏主動探索和求知的欲望和動機,并且無法主動從數學學習中找到樂趣,教師對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對學生思維的發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數學知識的探索中,有效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率。
小學階段的學生理性思維發展比較弱,很多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沒有結合學生的發展特點開展教學,特別是在農村地區,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策略和教學體系都是固定的,教材是主要的教學工具,教師無法積極拓展數學教學的內容,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非常低下。另外小學數學課堂主要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模式,學生自主思考和探討的時間過少,這與數學科目實際的發展需求不相符無法有效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是學生接受知識的重要場所,良好的課堂氛圍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但是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不夠活躍是存在最主要的問題。很多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都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只是被動的傳授數學知識,忽視了小學生的年齡發展特點,小學生很難融入到數學知識的學習中。另外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學生不敢在課堂上主動提出疑問,導致數學的課堂教學效率比較低下,長時間處于這樣的課堂氛圍中,學生將會徹底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教師遵循學生的發展特點,引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這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因此創設科學的教學體系和教學情境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在人教版小學三年級“長方形和正方形”這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體系,積極創設情境,揭示課堂。教師可以創設這樣的情境:環衛工人要給花園中的小草立一塊警示牌,假如你是環衛工人,你會做什么樣的警示牌?通過情境的創設引發學生思考,學生將平時看到過的警示牌聯想到一起,引入長方形和正方形這一教學話題。然后教師讓學生在小組內探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這一開放的教學模式讓課堂氛圍更加輕松,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得到了有效的激發,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小學生的思維偏向于形象化,直觀的教學模式與小學生的思維發展相適應,只要學生靈活的掌握了數學知識,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會更加強烈。直觀的教學模式是多樣化的,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直觀的物體開展教學。比如在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測量”這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就要充分利用實物開展教學,比如硬幣,書本的厚度與長度,粉筆盒的高度,書桌的長度等,讓學生對各測量單位有直觀的認識,然后教師讓學生在小組內對各種物體進行測量,并進行單位的轉換,如5枚硬幣的厚度與一本書的厚度是相等的,都是1cm,那么一枚硬幣的厚度就是0.2mm。這種直觀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的聯系在一起,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教師數學教學與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比如在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位置與方向”這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主設計家里到學校的路線,路線中要明確學校與家庭的方向和位置,并將沿途的建筑和景點等標出來。農村學校的學生家里離學校的距離都比較遠,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讓學生更好的融入到數學知識點的學習中,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培養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思維發展的關鍵時期,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對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應該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開展教學,讓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數學知識的學習中,并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希望通過本文的探討能夠為農村小學數學教師提供一定的參考,更有效的培養小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為學生之后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