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末鳳
(浙江省湖州市練市鎮花林小學,浙江湖州 313013)
作為一名執教九年的小學英語教師,筆者一直關注課堂教學改革。如何提高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全面提升英語教學質量,這些問題始終困擾著大部分小學英語教師[1]。
近年來,隨著教學實踐的不斷深入,筆者發現想要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兼顧每個學生比較困難,后進生和優等生存在著很大的差距?,F在課堂上很大一部分都是在照顧后進生,有時候課堂上所講的知識已經是講了又講、說了又說的舊知識,這對于優等生來說,早已駕輕就熟。但又沒有辦法,筆者得盡力讓每個學生都跟上步伐,不能放棄任何一名學生。因為小學英語老師課時負擔重,很多都肩負著四五個班的教學任務,加之學生的學科也多,老師沒辦法兼顧每個學生。為了讓后進生跟上全班的節奏,同時避免老師花太多時間,筆者認為“師徒結對”是比較有效的方法。所謂師徒結對,就是師傅帶徒弟,在英語學習的各個環節都讓師傅帶著徒弟學習,并讓師傅時刻監督徒弟[2]。
學生中英語學習突出的為師傅,每位師傅帶一位徒弟,師徒兩人互學互教。下面是筆者所帶的2016屆602班的師徒結對組織構成:
第一小組:沈杰(師傅)施璐璐(徒弟)
第二小組:沈越悅(師傅)姚航宇(徒弟)
第三小組:朱亦穎(師傅)李霖翌(徒弟)
第四小組:詹院康(師傅)胡玉晟(徒弟)
第五小組:沈李欣(師傅)茅紅斌(徒弟)
第六小組:陸藝婷(師傅)王發明(徒弟)
第七小組:計經燕(師傅)郎紀安(徒弟)
把獎勵制度運用于師徒結對中,兩人互幫互助。教師對師徒二人進行獎勵,同時把師徒二人的分數合在一起與別人進行比較。在一個階段學習結束后,統計出師傅中個人得分最高的3名為最佳師傅,徒弟中最高分的3名為最佳徒弟,師徒合分最高的5對為最佳師徒。教師給學生打分,統計出分數最低的3位,對他們進行適當懲罰。
由于師徒是一對“連體嬰”,師傅很清楚,要想帶領徒弟不斷進步,自己必須要有足夠的知識與能力。在責任感的迫使下,師傅在閱讀課之前會做很多準備工作。主要他們會對閱讀背景、單詞短語、閱讀技巧和問題解答等進行一定的思考與研究,從而無形中師傅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同時,徒弟在師傅的監督與管理下,他們不敢偷懶,因為他們也不愿連累師傅。
英語閱讀課中,老師也可以讓兩對師徒一起組隊,大家圍繞課堂中的話題進行討論。這樣的形式不僅讓學生提高了閱讀興趣,還能避免課堂中優生包辦的不良現象。每組的徒弟在師傅的指導下輪流作答,回答正確可得分。難度高的題,像復述課文和文章內涵概括,則留給師傅來作答。師傅和徒弟都得到了鍛煉機會。
小學英語中的“說”主要包括課文朗讀、對話創編。朗讀包括單詞朗讀、短語朗讀和課文朗讀。在讀單詞和短語時,老師先讓師傅教徒弟讀,然后教師抽查徒弟,檢查他們的掌握情況。對表現好的徒弟進行獎勵,而對沒有掌握好的徒弟將進行適當懲罰。在朗誦課文方面,同樣采用師徒結對的方法。老師先請師傅都站起來朗讀一遍,老師就師傅朗誦的語音、語調和語速等方面進行點評,并對他們的朗讀進行打分。然后,讓師傅帶徒弟一句句朗誦課文,同樣給徒弟也進行打分。最后將師徒二人的分數相加,得出總分,評出最佳師徒組,給予獎勵。這樣的方式使師傅努力教,徒弟也努力學。在對話創編環節,同樣也是師傅帶著徒弟。一開始讓徒弟選擇簡單的角色,到后來慢慢地他們能挑戰更有難度的角色。例如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Let's talk里的一段自編對話:
Pair Work
A: Excuse me. What does your... do?
B: He/She is...
A: How does he/she go to work?
B: He/She goes to work by/on...
一開始徒弟是扮演B的角色,后來兩人交換,在師傅先帶頭說了一遍后,徒弟就不會覺得特別難。
在英語學習中,單詞背誦和課文背誦是十分重要的環節。很多學生對于背誦都很頭疼,所以后進生和優等生在這個方面就有很大的差距。每次聽寫優等生基本都能滿分,而有些后進生基本沒法批閱。課文背誦也一樣,優等生在新課一上完就已經基本能夠背誦課文,而后進生往往要到好幾天后才能背出,如果不催促可能就不去背了。單詞和課文的背誦是英語學習的基礎,所以不照顧到后進生,班級整體成績想提高比較難。每次聽寫前,筆者都會讓師傅抽時間幫徒弟一起背誦,最后如果徒弟得了80分以上,那么就能獲得5分的獎勵,而師傅也能相應地獲得5分獎勵;如果徒弟能得100分,那么就能獲得8分的獎勵,而師傅則也能獲得8分。同樣地,在課文的背誦中,師傅要盡力督促其背誦,不會的要教會,徒弟在規定時間內背完了課文就能得到5分的獎勵。經過這樣的過程,每位師傅都特別帶勁,都希望自己的徒弟能過關。
“師徒結對”可以減少對后進生自尊心的傷害,增強優等生的自信心。將班級學生劃分為兩檔,一檔為基礎較好的優等生,擔當師傅;一檔為基礎較差的差生,擔當徒弟。兩檔學生各占一半左右,采用就近原則,安排好師徒結對,確保每名徒弟都有師傅,每名師傅都有徒弟,并在分檔前向學生說明。這樣的安排并不是說徒弟不好,只是還需努力,請師傅來監督和幫助,自然就不會傷害到他們的自尊心。
“師徒結對”減少了教師課堂檢查和操練時間。課堂上教師可以把部分簡單的任務交給師徒自行操作,如聽寫、背書和讀課文等可以讓他們去相互檢測和相互監督,執行任務時學生往往比老師還認真負責。如此一來,既讓全班學生參與其中,其涉及面廣,又節省了課堂時間。如果單單老師去檢測,在短短四五分鐘里只能檢測幾名學生而已,涉及面小。
“師徒結對”減少了學生壓力,尤其是徒弟。作為徒弟的學生一般基礎較差,課文知識掌握得并不是很理想,本身也不是很有自信,當他站在老師面前時就更加不自信,更加緊張;但是在師傅面前就不一樣,讓徒弟到師傅身邊進行讀、聽和寫等,就不會像到老師面前那么緊張。名為師傅,其實師傅也是他們的朋友,面對著朋友自然就少了一份恐懼,少了一份壓力,多了一份自信,因此表現得會更出色。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師徒結對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教學科研之路永無止境,筆者一定要讓教學科研之花開得更美、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