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月婷
(福建省漳州市第二實驗小學,福建漳州 363000)
漳州市第二實驗小學景山校區作為一個新創辦的校區,家長的整體素質參差不齊,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各不相同,與教師的溝通方式也各式各樣,因此學生整體素質也是參差不齊。 以前我校的家校合作方式,以開家長會、告家長書等形式為主,家長常常處于被動地位。許多家長感到子女教育困難重重,甚至無所適從,為了讓家長和學校實現真正的溝通與互動,使之形成有效的力量,我校成立了“家長學校”,為學生創造有利于其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的良好環境[1]。
“家長學?!敝荚诩訌妼W校教育的同時,從家庭教育的實際出發,把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行之有效的家教方法加以普及和傳播,讓家長像學生一樣走進課堂,學習家庭教育理念,交流家庭教育方法,以此來增進學校與家長的溝通與互動,調動家長教育的積極因素,從而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和水平,促進學校的蓬勃發展和學生的健康成長[2]。
(1)成立“家委會”,制定家長學校的相關制度,明確學校、教師和家長三者的職責與義務,讓家長學校工作有理有據,進一步達到專業化、規范化。
(2)從教師隊伍中選拔一批業務強、素質高的教師組成家長學校教師隊伍,制訂教學計劃、功課表,定期給家長上課,如“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家長”讓家長明確自身職責以及自己的權利和義務,轉變觀念;“家長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家長們明白應該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家校合作”幫助家長明確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配合學校教育,引導家長主動參與學校教育,真正成為學校、教師的合作伙伴,真正實現家校的和諧發展。
(3)根據家長自愿原則,組建家長志愿者隊伍。例如,安全志愿者——每天上學、放學期間幫助學校維護交通安全,保護學生的出入校安全,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安全習慣。又如,社團志愿者——根據家長的特長,自愿報名承擔學校社團課的授課任務,我們學校的手工社團以及沙畫社團就是由家長志愿者擔任授課教師。家長志愿者們把自己的一技之長傳授給學生,學生在學習中把手藝發揚光大,既豐富了學生的課程,又拉近了學生與家長、家長與學校的距離。
1.經驗交流,取長補短
為了加強家校間的密切聯系,進一步提升家庭教育理念,真正達到家校攜手共同培養學生的目標,學校定期召開家長經驗交流會,邀請家長代表交流育兒經驗。例如,三年級(1)班小周同學詞匯量豐富,知識面廣博,被語文教師稱為“百科全書”。她的媽媽從陪伴孩子閱讀、選好孩子“愛看”的第一批書、把閱讀選擇的權利交給孩子、讓孩子享受閱讀過程等四個方面和所有家長一起分享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的有效方法。又如,四年級(10)班小羅媽媽用小羅與同學打架的例子告訴大家:關懷比批評更有力量。她說:“一個經常批評孩子的家長肯定不是一個稱職的家長,一個經常批評學生的老師肯定是教學藝術嚴重缺失的老師。一個好家長,一個好老師,能夠發掘出孩子的潛能和長處,幫助孩子克服弱點,把孩子帶到陽光地帶?!彼陌l言博得家長們的一陣陣掌聲。這樣的經驗交流會有效地幫助家長們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形成教師引領、家長參與、共同成長的良好育人氛圍。
2.走進校園,親子共樂
為了讓家長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更好地支持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學校每學期都要舉辦“家長開放日”活動,讓家長們走進孩子的課堂,親身體驗孩子一天的在校生活,目睹孩子在校的各種表現,如與孩子一起參加升旗儀式,一起和孩子做早操,參加課間活動等。學校課后還組織家長參觀學校的黑板報、宣傳欄、校容校貌等,并及時征求家長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一天下來,家長們了解了教師的工作很艱巨,責任很重大,明白了孩子的成長不僅需要學校教育,更需要家庭教育。
學校充分利用豐富的節日資源,組織開展系列活動并歡迎家長參與其中。例如,端午節組織“喜迎端午包粽子”親子活動,組織家長手把手地教孩子們包粽子,請家長給孩子們講屈原的故事,背屈原詩。家長們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懂得如何在生活中和孩子交往,促進了親子間的感情。組織開展“給××的一封信”主題活動,鼓勵家長向孩子寫信,在信中向孩子敞開心扉,多鼓勵孩子,也讓孩子們給家長寫信,講講自己的快樂和煩惱。請家長走進校園系列活動,既增進了家長與學校的聯系,又增進了孩子和家長的感情。
3.家訪溝通,攜手共進
為了解學生的家庭成長環境,親身感受學生的成長氛圍,學校鼓勵教師克服種種困難,走入特別需要進行面對面交流的學生家庭中,面對面地跟家長、學生交流,鼓勵學生積極進取。為了更好地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鼓勵全體教師與學生結對子面對面溝通。每名教師和20名學生結對子,持續地對結對子學生進行思想、習慣、學習等方面的交流、關注。寒暑假、節假日及時發放告家長書,發布溫馨提示,讓家長在放假期間有效做好孩子的監護。建立“班級微信群”“班級QQ群”等及時反饋學生表現,交流育人心得。
家長們意識到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應該事事做孩子的榜樣,時時做孩子的楷模,也知道自己平時在教育子女時,哪些做法是正確的,哪些做法是錯誤的。正確的教育方法讓家庭教育更科學、更規范,效果更理想,從而為家庭教育開辟一片綠洲。
學生們感到教師和家長都在為自己的成長共同努力,覺得應該更努力學習,天天向上。他們懂得與同學要友好相處、團結合作,對長輩要尊敬感恩。
家長通過家長學校,不斷地提出改善學校教育的建議。學校通過家長學校,充分利用家長不同的知識、技能和方法彌補學校教育資源的不足,從而優化、改善學校內外的教育環境,使學生接受的教育更完整。
總之,“家校共建”是一種新的教育模式,是辦好學校的有利支撐和必要條件。如何把家長學校辦到家長的心坎上,真正做到家校共建,為愛護航,我們將繼續努力,為學生、為家長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