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毓璇
(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廣園小學,廣東廣州 510405)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時期,小學語文作為基礎學科之一,也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學生們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對事物的感知與應用能力都可以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獲得,因此,對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性進行探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對于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來說,部分語文教師的教學方式是比較單一與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上還存在著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會使學生對課堂學習過早地失去興趣,會降低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以及學生的學習效率。在過去的教育中,作業是教師輔助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師會通過加強課后作業的練習來達到對學生進行知識鞏固的目的,并且以此作為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標準之一。現在,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各種教育機構也在強調要減輕學生的負擔與壓力,減少學生的作業量,從而緩減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厭學情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總是會出現不愿意聽講、注意力不集中、疲憊等情形,對教材中一些課文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難度,并且在寫作方面,也表現出了用詞不當、語句不通等問題。除此之外,小學語文課堂的乏味枯燥以及教師教學方式的單一性,也一步一步消減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也不利于小學生升入初中以后的語文學習。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總結出兩點:一方面,學生感覺語文學習的負擔重,我們可以認為這是由語文課堂的學習效率不高,知識掌握不牢固、不深入等原因引起的。另一方面,學生具有厭學的情緒,這可以認為是教師的教學方式出現了問題,不能達到現階段教育改革要求的教學目標,對學生進行的更是沒有效率的教學。通過對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的研究,一方面,可以減輕學生的負擔,充實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另一方面,教師要改進語文教學方法。因此,提高語文課堂的有效性至關重要,要不斷尋找適合學生與教師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對小學生來說,教師對學生的指導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快速地完成對學生的教學,是非常不現實的,硬性地完成語文課堂上的教學目標,也無法達到語文課堂的有效性的目的。所以,小學教師要為學生設定獨特的、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目標,以學習知識為基礎,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應該把教學的重點只放在知識的傳遞上[1]。
例如,在學習《鄧小平爺爺植樹》這篇課文時,筆者在課前首先向學生們提出了兩個問題:“同學們有沒有植過樹,植樹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有的學生回答說坑要挖深,有的學生說樹苗要澆水,他們回答得都很好。但是為了讓學生們能真正體會到課文中鄧爺爺的那種執著和認真的勁頭,筆者覺得有必要帶領學生們去種一次樹。于是,筆者拿出提前準備好的柏樹苗,帶領學生們來到操場。學生們都很積極,有的去挖坑,有的去提水。通過這次真實的植樹經歷,學生們對植樹活動有了感性的認識,也更能體會課文中鄧爺爺從簡單的一個植樹行為所透露出來的那種執著和認真,學生也就更容易將植樹這樣一個普通的行為與鄧爺爺的光輝業績聯系起來。
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需要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這才是提高學生有效學習語文的重要途徑。在教學過程中,應將學生置于主體地位,因為沒有學生的參與和配合,任何形式的教學都是沒有意義的[2]。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傳統單一的語文教學方法進行改變,讓學生懷著感情去理解課文。例如,在學習《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篇課文時,我們可以先引導學生想一想雷鋒叔叔都做了什么,雷鋒叔叔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為什么雷鋒叔叔值得人們愛戴和尊敬。有的學生對雷鋒的事跡比較了解,認為雷鋒叔叔值得尊敬是因為他喜歡做好事,經常在雨中幫助孩子過河,在火車上給人倒水。面對學生的回答,筆者點頭微笑,并提出疑問:“難道就因為這些,雷鋒叔叔才值得我們敬仰嗎?”學生思考后又回答:“是因為雷鋒叔叔做好事從來不留姓名,不喜歡顯擺自己,不張揚自己。”筆者對學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告訴他們雷鋒叔叔正因為沒有把做好事掛在嘴上,放在心里,才與眾不同,難得一見。筆者繼續啟發學生:“是不是只要經常做好事,而且做完好事還不跟人說,就能像雷鋒叔叔一樣成為一個偉大的人呢?”面對這個問題,很多學生一時語塞了。最后筆者告訴學生:雷鋒叔叔之所以是一個偉大的人,是因為他有一顆火熱的心,他心中時刻裝著別人,沒有自己,更因為在雷鋒叔叔短暫的一生中,他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給了偉大的黨和共產主義,把自己比喻成一顆螺絲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舍身忘我,為社會主義發光發熱,才能贏得全中國人民甚至世界人民的敬仰。學生順著筆者的引導,再去讀課文,就會被雷鋒精神所感染。
再如,在講解與時間有關的文章時,我們可以通過讓學生不斷地朗讀去品味作者的感受。例如,我們可以選擇《彩色的夢》這篇文章讓學生進行朗讀。在認真讀文章的過程中,品味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首先,讓學生試讀一遍,然后再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指導,每一句應該有怎樣的感情,哪個字應該加重讀音,在筆者一遍遍的指導中,學生也在不斷地進步,越來越理解文中作者的感情,與作者的思想產生了碰撞。最后筆者再將整篇文章進行一次范讀,讓學生再次尋找自己的不足之處。通過一遍遍的朗讀,一遍遍理解作者的情感,將自己的情感融入文章之中,讓學生懂得時光荏苒,一定要珍惜時光,不要在失去之后,才后悔還有很多重要的事沒有做,讓高效性體現在字里行間。
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僅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更能讓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讓語文課堂更加高效,為學生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也為學習其他學科形成良好的基礎。現代教育的根本目標是要開拓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教師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設備輔助教學,創建有利于學生積極參與討論的情景,在教師正確的引導、啟發和激勵下,讓學生學會主動地探究問題,同時,教師應注意提供讓學生思考的內容、機會,使學生的視聽與思考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