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 黎
(成武縣實驗小學 山東 菏澤 274200)
隨著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與理念已經不再適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作為一門新興的藝術課程,小學美術紙藝教學能夠為學生創造更自由的學習環境,對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有很大的幫助,研究小學美術課程紙藝教學中的動手能力培養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
教師自身專業素養及教學能力的欠缺是小學美術紙藝教學存在的常見問題之一,這主要表現在課堂教學內容長久沒有更新,創新性不足,不足以吸引學生上課的興趣,學生動手學習的主動性不夠,這主要是由于部分教師的專業的知識不足,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沒有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另外有些教師對自身要求不高,在課堂當中對學生的引導不足所造成。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美術新教材相比以往的教材來說內容更加豐富,因此,相對于傳統的課程準備,對于小學生而言,美術工具以及材料的準備比較復雜,特別是家在農村的學生,在上課前都沒有時間去準備相應的材料,這主要是由于教師對于美術工具和材料的認識不足所造成的,沒有利用身邊周圍隨手可得的材料進行合理利用。
小學美術教學的目的應是培養小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和良好習慣,充分發揮小學生的創造力以及想象力,而在實踐教學中,部分老師的教學目的卻是讓學生學習畫一幅畫,并沒有激發出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另外有些教師并沒有理解課程改革新觀念,在課堂當中忽視了小學生技能技法的學習,對小學生沒有進行正確的美術知識學習引導,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技能訓練都是不利的。
在小學美術紙藝課程的教學當中,教學目標與內容的設定至關重要,紙藝教學的目的應該是提高小學生的動手能力,即培養小學生對紙藝作品的制作能力以及審美能力,充分發揮小學生的創造力以及想象力。而在教學內容中,教師因多多發掘一些適合小學階段的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并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對于本節課要進行的重點和難點進行總體把握,理解其在知識與技能和美術審美方面的要求,對課堂傳授的美術素材反復練習,對素材的情感、風格等內容有較深刻的把握,只有這樣才具備向學生教學的前提。
小學生所處的年齡段,創新能力以及接受能力都比較強,可以利用三步法的教學模式,即“賞、拆、練。”其中賞指的是賞析,即利用網絡、圖書等平臺取得優秀的學習資源,引導學生對這些學習資源制作的方法進行分析,引導學生相互交流、探討。“拆”指的是拆中求法,在教學實踐當中利用先拆再做的方法,鼓勵學生主動的去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練”指的是練中長技,教師可以通過講解一些優秀的教學資源作品,鼓勵學生對作品進行構思和設計。
小學美術紙藝課程教學中培養動手能力的前提,是培養學生的動手意識和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只有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學生才有動力主動的去學習美術課程。小學生這個年齡段,對新鮮的事物比較感興趣,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平常的教學實踐當中選擇新穎的教學資源,新穎的題材才能夠吸引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紙藝內容上,則可以選擇衍紙藝術等一些新興的紙藝,通過折等技法做出的精美作品達到吸引學生的目的。
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動手的習慣能夠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很好的發展。首先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到引導者的責任,最大限度地去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學生通過在課堂中對美術作品的觀察與實踐,親自參與到紙藝作品的創作當中,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到知識,可以加深學生對技法學習的理解,引導學生利用不同的方式進行紙藝實踐活動。
在紙藝實踐教學后,設置合理的教學評價,包括自我評價、教師評價等等,設置合理的教學評價的目的是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根據每個學生心理特點與能力進行循序漸進的引導,教學評價的內容可以包括學生合作精神、作品創意、學習態度等等,通過這幾項綜合的對學生進行積極的評價,對于學生做的好的地方多多鼓勵,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得學生敢于嘗試與創新。另外對于學生做得不足的地方,教師應合理的對學生做出指導,通過這些評價方法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創造美的樂趣,最終達到提高學生實踐、審美、創造力和藝術素質的目標。同時教師還應該重視學生的價值觀、學習態度、自信心等心理品質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