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登軍
樂山市金口河區和平彝族鄉小學,四川 樂山614000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難發現有許多課文存在著意猶未盡的地方,有著令人遐想的空間需要進行補白。這些地方形成了課文的獨特空間,對于課文的主題往往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善于發現并利用這些地方,引導學生進行揣摩,讓學生寫出文本背后的含義,這樣能夠讓學生在深入閱讀課文的同時,鍛煉自己的寫作能力,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例如我在教授人教版五年級上冊《小苗與大樹》一課時,我讓學生反復品讀課本并說出課本中的小苗與大樹分別指的是誰,并寫下大樹對小苗感興趣的問題,我話音剛落,學生們便進入閱讀中,在經過反復閱讀之后,學生們用自己稚嫩的雙手表達著自己的想法,效果非常好。有的學生寫到:小苗是指苗苗,大樹是指季羨林,季羨林對苗苗說的閑書感興趣。還有的學生寫到:“小苗是苗苗,大樹是季羨林,季羨林對苗苗說的爸爸打她感興趣。”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還有利于其寫作水平的提高。
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根據教材內容對學生提出一定數量且有討論意義的問題,讓學生對課文進行理解閱讀,從課本內容上尋找答案。
例如我在教授人教版四年級上冊《麻雀》一課時,我向學生提出3個問題,讓學生邊閱讀邊思考,如:(1)“《麻雀》第1.2.3自然段講的是什么?”(2)“《麻雀》第4.5自然段,作者是如何描述老麻雀奮不顧身掩護小麻雀的?”(3)“《麻雀》第6.7自然段獵狗愣住了,是因為害怕嗎?”我話音剛落,學生們便開始自讀,10分鐘后,我隨機抽取一名學生回答問題,他說:“第1.2.3自然段講的是獵狗發現小麻雀的經過;第4.5自然段作者用“一種強大的力量形容老麻雀奮不顧身救小麻雀;第6.7自然段獵狗愣住了,并不是因為害怕,而是被老麻雀英勇無畏、偉大的母愛震驚到了。”
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自主閱讀能力,還可以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