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玲
(惠州惠東縣平山黃排小學,廣東 惠州516000)
數學作為基礎性學科,從小學階段就應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想要達到這一效果,僅僅采用傳統的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很難滿足現階段教學對學生數學素質的要求。但是,現階段部分學生找不到正確的學習方法,不知道如何更好地理解數學定理和定義的概念,這將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狀態,限制著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如果長期得不到有效地引導,勢必會直接影響學生今后的學習,
為了轉變小學數學教學的不良現狀,筆者經過分析和探索,認為在教學實踐中有必要結合以下幾點展開,以達到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目的。
數學是一門邏輯行較強,難度較高的學科。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困難,因此有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甚至出現厭學的情況。這將直接影響著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具備學習興趣的時候,興趣會牽引著學生主動去探索知識的奧妙,才會以積極的心態去學習數學知識。興趣還是學生創造力發展的關鍵要素,當一個人對某些事物產生興趣以后,就會非常積極地、執著地去探索知識的奧妙。
興趣的培養,首先要構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授課之前,教師要以微笑的臉龐面對學生,建立良好的、平等的教學氛圍,讓學生不再畏懼教師,大膽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大量實踐證明,學生在和教師和平共處的過程中,他們會處于興奮狀態,學習興趣自然而然得到提升。其次,可以借助游戲引導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愛玩是孩子的天性,通過游戲引導學生,讓學生在游戲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上課的時候,我經常組織一些學生參與到游戲當中,這對于學生的體力和智力的開發有非常積極地作用,將游戲融入到教學當中,學生們逐漸從厭學走向好學的隊伍當中。在教學的階段,每一個過程我都讓學生們在猜一猜、扮演、競賽的過程中,寓教于樂,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習中玩耍,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顯著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自然而然得到提升。
小學數學在編寫的時候一般都需要將知識的內容進行加工,以確保知識的內容與小學生學習的特征相符合。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將原本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化,讓數學內容更加吸引學生。小學數學教學在本質上其實是知識的內化,也直接反映著人類對于數量關系以及空間形式的概括與抽象。編寫者在編寫的時候,為了滿足兒童學習的需要,對數學知識金星路加工改造,促使數學知識生動形象。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需要綜合分析教材的內容,將小學數學教材融會貫通,確保知識點之間的關聯性,讓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形成一種積極地思維模式,進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同時,在課堂教學引導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讓學生可以在分析問題和思考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提高學生的整體思維水平。
關注教學中的引導啟發最為主要的方法就是啟發式教學法。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有效地掌握知識,還有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小學數學中,筆者深深地感受到實際應用能力培養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也明白引導啟發教學是學生知識內化的一種重要手段。因此,在小學數學引導階段,筆者融合啟發式教學法,一方面,為了引導學生加深對數學定理和數學定義的理解,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這種方法還有助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模式,讓學生可以更加有效地掌握運算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還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們可以理解某些定理或者是定義的實際意義,但是并不能夠靈活地應用這些定理。這會直接影響學生解決數學運算,如果教師不能及時發現學生的不良狀態,學生就會逐漸轉變成為學困生,進而直接影響著后續教學的發展。因此,在開展教學中,教師可以應用啟發式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讓學困生可以在教師有效引導啟發中,發現學習數學的意義以及學習數學的方法,在教師的一定鬧鐘,學生的運算能力也會得到顯著提升。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培養也不例外。通過關注數學教學實踐,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教學的全面發展。在實踐中操作中,學生的感官和學習統一協調起來,學生也開始自主地探尋知識的真諦。教學引導中,學生們也開始逐漸認識到數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同時學生的創造能力、分析能力、觀察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都會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提升。
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實踐引導。在講解三角形三邊的關系的死后,教師可以事先讓學生們準備長短不同的幾個小木棍。木棍的長度可以是3cm、5cm、7cm、8cm、12cm等,然后讓學生們選擇不同的三根進行拼接。在實踐操作中讓學生自主分析哪幾個可以拼接成為一個三角形,哪幾個不能拼接成為三角形。學生們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可以找出三角形三邊長的關系,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這一部分的知識。
在課后注重鼓勵學生實踐。學習不僅僅是課堂中的事情,課下也是學生學習和提升能力的重要時期。在這一階段,我鼓勵學生將課堂學會的知識借助生活中的內容加以鞏固。如,在學過圓的周長的求解辦法之后,我讓學生結合實際生活中的圓去探尋圓的周長應該怎樣求解。如,測量周圍的大樹樁的周長、測量水杯大小圓形的周長等。學生們在測量之前就會思考半徑和直徑的測量方法。通過實踐探索,學生加深了對圓的周長的理解,也體會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當學生在這種方式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和享受到解決問題后的成就感之后,自然而然開始主動學習數學知識。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數學教學有效性提升勢在必得。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現階段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的內容進行科學地引導,激發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探究,通過啟發學生,幫助學生內化知識。同時,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數學知識,在實踐中理解相關的定理和定義,讓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數學知識的內涵,提高學生地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