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曉鳳
(云南省麗江市古城區福慧學校,云南 麗江 674100)
課外閱讀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英語課外閱讀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語言實踐機會,學生在獲得知識信息的同時,可以逐步增加語感,增強課外閱讀能力。《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中對小學階段的英語課外閱讀做出了明確的目標要求,還對小學階段的英語課外閱讀量和課外閱讀技能做出了詳盡的目標闡述。為了做好小初英語課外閱讀教學的銜接工作以及依據英語語言本身的學習要求,小學英語課外閱讀的開展勢在必行,但是目前針對這方面的課外閱讀確實比較缺乏的。
開展生本閱讀教學的關鍵在于將閱讀的時間都留給學生自行支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閱讀特點,不能過分的占據學生閱讀時間。有許多的小學語文教師不重視閱讀課,將每周的閱讀課都占據為自己的專業課,學習內容單一且固化,學習上離開了閱讀的調劑,學生學習主動性不高。學生對知識、對閱讀都有一定渴求,教師應當滿足并鼓勵,而不是占據,應當將課余時間以及節假日的時間留給學生安排閱讀時間,而不是布置大量的課后作業,形成學生的思考疲勞。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明白,閱讀帶給學生思想上放松不僅是對學生過重學習壓力的緩解,更是學生補充課外語文知識的重要途徑,是學生寫作靈感的重要源頭。
解放學生的時間局限不止是課外的時間,課堂時間的局限也應當對學生開放,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將課堂充分留給學生,學生作為課堂時間的支配者,教師只作為引導者與關注者。閱讀不是單純的記憶,需要思考,需要探討,學生深度閱讀是通過互相交流閱讀體驗完成的。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多組織閱讀交流活動,可以作為閱讀方面的實踐教學,教師只需要占據課堂實踐的三分之一來激發、引導學生參與實踐即可,剩下的時間留給學生充分的自由思考、自由討論,設置提問環節增加學生交流的緊張感,集小學生的思考注意,充分挖掘學生的綜合潛能。
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說起來倒是有些矛盾,以至于我們教師著重關注課內閱讀而忽略了課外閱讀。其實不然,這種教學方法使學生不能夠將課外閱讀與課內閱讀進行辨證理解。這是對于我們教學而言極其不利的,課內閱讀是提出疑惑,而課外閱讀則是辨證回答解決疑惑。只有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才能更好的使學生將在課堂學習的知識鞏固好。使學生的思維培養得到鍛煉,更好的提升我們的教學質量水準。比如我們在學楊振寧的《鄧稼先》,教師可以讓同學們課外去查閱鄧稼先的人物資料以及相關文獻以便于更好地了解鄧稼先這一人物形象;熟悉之后更便于同學們掌握課內閱讀知識。
小學語文教學的開展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對語文知識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從而培養他們的生活實踐能力和社會意識。自我國新課改發布和實施以來,已經逐漸把教學理論知識和實踐方面聯系起來,讓學生做到學以致用才是滿足了新時代的教育發展要求。因此,教師需要利用好課外閱讀去增強學生的社會意識并提高他們的生活實踐能力,讓他們可以通過課外閱讀了解國家的發展動向以及社會上的生活常識、好人好事等等,這樣才能擴大他們的眼界并增強社會的責任感,最終讓學生長大以后可以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例如《給予是快樂的》的這篇課文就全面體現了幫助他人、快樂自己的價值含義,而這種幫助別人的意識本身就屬于一種社會意識。所以為了讓學生可以擁有這樣的社會責任意識,教師就可以結合這篇文章的內容帶領學生去閱讀一些與自己實際生活相關的社會新聞,這樣無形之中就會增加他們的社會使命感,還能讓他們更加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幸福生活。
結束語:閱讀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是一件長久的事情。唯有一直堅持閱讀積累,學生才能將他們融匯貫通才能從中得到屬于自己的理解、認識以及感悟。通過不間斷的課外閱讀,學生不僅會獲得大量的語文資源,促使學生自身的語文素養不斷提高。教師應當通過不斷督促學生課外閱讀與認真對待課內閱讀,將兩種方法辯證的組合教學方式,使學生閱讀面的拓展和閱讀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