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一禾
【摘 要】目的:觀察分析人文關懷在臨床中應用于重癥監護室護理中的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選擇于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期間我院重癥監護室收治的60例患者,遵照隨機數字分配法的法則,分為對照組(n=30)、觀察組(n=30)。給予對照組行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行人文關懷,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焦慮、抑郁情況以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結果:干預前,兩組患者焦慮以及抑郁評分比較,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上述兩項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重癥監護室患者而言,在常規護理基礎上聯合人文關懷,能夠有效改善其心理狀態,在提高護理質量的同時提高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臨床價值可觀。
【關鍵詞】重癥監護室;人文關懷;常規護理
【中圖分類號】R44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9--01
重癥監護室中的患者大多長時間的飽受疾病折磨,內心會存在焦慮、悲觀等多種負面情緒,對治療效果會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在護理工作中可應用人文關懷理念,幫助保持良好的心態主動配合治療[1]。基于此,本文選擇我院重癥監護室收治的60例患者進行研究,旨在分析應用人文關懷的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于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期間我院重癥監護室收治的60例患者,遵照隨機數字分配法的法則,分為對照組(n=30)、觀察組(n=30)。對照組中男19例,女11例,年齡30~75歲,平均年齡(55.34±4.91)歲,12例急性腦血管疾病,4例惡性腫瘤,5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例4心血管疾病,5例其他疾病。觀察組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32~75歲,平均年齡(56.41±5.02)歲,10例急性腦血管疾病,4例惡性腫瘤,5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例,6心血管疾病,5例其他疾病。所選擇研究對象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簽訂知情同意書,組間性別、基礎疾病情況比較,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對照組患者行常規護理措施,主要內容包括:心理護理、健康知識教育、飲食干預、藥物指導、嚴密監測各項生命體征指標。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行人文關懷,主要內容包括:①根據每位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護理計劃,并且深刻落實“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力爭為其提供一個良好的、舒適的住院環境,可在病房內擺放綠色植物,對溫度以及濕度調節至在令其感到舒適的范圍內(溫度:22℃~25℃,濕度:50%~60%)。②積極主動的與患者進行交流,一方面有利于建立以及維持良好的護患關系,增加彼此之間信任,另一方面可在交流過程中掌握其心理狀況,具有針對性的及時進行疏導與緩解,力爭其可保持良好的心態接受治療[2]。③根據恢復情況制定個性化的運動鍛煉方案,并督促以及指導,便于增強機體免疫力;定時翻身,避免發生肺部感染以及壓瘡等;勤換衣服、床單,按摩受壓部位。④當出現昏迷現象,則需要行“呼吸式引導”,達到促醒的目的;還可選擇非語言方式進行溝通,例如音樂引導。
1.3 評判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焦慮(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抑郁自評量表SDS)情況以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護理滿意度選擇問卷調查方式進行評判,總分100分,90~100分為非常滿意,60~90分為滿意,<60分為不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納入到SPSS19.0中進行分析,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比較,(P<0.05)則差異顯著,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前后焦慮與抑郁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焦慮以及抑郁評分比較,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上述兩項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 討論
重癥監護室的病人往往病情都非常嚴重,因此需要對病毒擴散、交叉感染等進行良好控制,所以需要進行護理措施干預。重癥監護室常規護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盲目性以及局限性,沒有充分考慮到重癥患者的實際情況,往往只注重對病情進行檢測以及搶救生命。本研究顯示,觀察組焦慮以及抑郁評分、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提示將人文關懷應用到重癥監護室護理中的效果理想。護理人員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將人文關懷理念深刻落實,不僅需要了解病情,還需要有高度責任感,對生命負責,切實維護知情權、隱私權等,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以及技能,旨在為患者創造更好的住院以及治療環境,只有將人文關懷理念落到實處,才能夠從真正意義上滿足每位患者的實際需求,幫助樹立康復信心,感受到被關懷、被尊重,減少醫患糾紛、護患糾紛,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生存質量。在重癥監護室護理中應用人文關懷,護理人員會更加精心呵護患者,并實時觀察其病情變化,更加注重其心理是否健康,通過具有針對性的方式幫助改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保持良好的心態接受治療[3-4]。
綜上所述,將人文關懷應用于重癥監護室護理工作中,能夠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并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且效果理想,臨床價值可觀。
參考文獻
段成花,王莉梅,徐昆花.人文關懷護理在重癥監護室中的應用分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6,10(7):239-240.
王杰.人文關懷在重癥監護室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內蒙古中醫藥,2017,36(2):159-159.
王乙涵.人文關懷在重癥監護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23):4619-4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