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夢曉
【摘 要】如今,神經外科的疾病種類及其發病率呈現指數增長的局面,針對該現狀,必須采取及時的治療措施才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否則會直接導致患者的顱內壓升高、生理結構損壞以及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嚴重的情況則會造成腦癱以致于危及患者生命,雖然目前對于神經外科手術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仍然存在多種術后并發癥的出現,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患者的身體康復進程,如VET(靜脈血栓栓塞癥)則是最為典型的并發癥之一,往往表現在患者的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針對該問題,本論文著重探討神經外科術后患者并發VET的危險因素以及相應的護理措施,并選取了我院的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份的所有進行神經外科手術的患者進行調查,且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種,想過相關的數據的對比得出相應結論,發現手術組的患者往往表現出引流量大、昏迷時間長的顯著特點,且通過SPSS統計軟件的應用認為兩組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因此本課題的選取具有一定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關鍵詞】神經外科術;并發;VTE;危險因素;護理措施;靜脈血栓栓塞癥
【中圖分類號】R54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9--02
VET(靜脈血栓栓塞癥)作為神經外科術后的常見并發癥,包括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癥(Pulmonary Thronboembolism,PE),據調查顯示,VET作為常見的血管疾病之一,其發生率僅次于腦卒和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一旦出現該癥狀,便會直接增加患者的康復時間,更有甚者危及患者生命。且認為顱內感染的嚴重程度與患者昏迷的一系列指標具有很大的相關性,如昏迷時間以及引流量的大小,且患者的昏迷時間越長,其顱內感染的發生率越高,因此,本論文分別選擇了患者的放置引流管時間、引流量以及昏迷時間三個指標進行VTE并發癥的相關數據收集及分析。
一、實驗分析及危險因素探究
(一)實驗資料。本論文以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所有進行神經外科術的患者為實驗對象,共有160例,其中共有78為男性患者與82例女性患者,年齡范圍為15歲——70歲,平均年齡為38——48歲,其中實驗組共有100例,占整個手術患者總量的62%,年齡在16——68歲,其中男性患者共有44例,女性患者為56例,其占比均為44%與56%,對照組共有60例,男性患者共有34例,女性患者為26例,占比分別為57%和43%,年齡在15——70歲。可見,兩組相應數據的差異性不大,具有可比性。
(二)實驗方法。首先對于對照組的患者而言,醫護人員在對其進行護理操作的過程中,主要采取常規的護理方式,通過相應身體指標狀況的觀察與記錄,對患者進行密切的監測。對于觀察組的患者而言,與對照組的護理方式有所差異,本實驗主要采取特殊性的護理方式,首先通過對患者定期的體溫測量觀察其是否出現發熱癥狀,其測量的時間頻率設定為每兩個小時測量一次。若發現患者具有發熱癥狀時進行下一步的發熱性質判別,若是中樞性高熱在垂體以及下丘腦較為常發。而對于傳染性的高熱則會經常伴隨著尿路或是肺部感染的相應癥狀。進行發熱性質辨別后根據醫生的臨床經驗選擇合理的降溫方式,并進一步觀察患者的引流狀態,如引流液的顏色以及量等。為了防止患者出現引流管的堵塞,必須密切觀察相應指標并保持引流管的暢通,一旦發生異常應及時向相關負責醫師進行匯報。另外,在引流的護理過程中注意消毒措施的實施,且對于長期臥床的患者而言,應注意定時翻身與活動下身。
(三)指標選擇。主要選取兩組患者的放置引流管時間、引流量以及昏迷時間三個指標進行比較分析。
(四)統計學分析。運用SPSS軟件進行數據的處理與分析,且認為P小于0.05代表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三)實驗結果。兩組的平均放置引流時間,對照組為45h,而實驗組為50h,對照組的平均引流量為45.2h,實驗組為49.6h,對照組的昏迷時間為2.3d,而實驗組的昏迷時間為4.2天。且各指標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靜脈血栓栓塞癥的風險評估工具
本論文主要從團體風險評估、個人風險評估兩個方面展開探討,首先對于團體風險評估而言,根據2011年ACPP的劃分標準,將VTE分為了低危、中危、高危、超高危四大類別,將低危組定義為年齡小于40且為小手術的患者,中危組為年齡在40-60范圍內,有其他危險因素的手術患者,高危組為年齡大于40歲,有大手術的患者,而超高危則是年齡大于40歲,大手術且伴有VTE病史患者,到了2008年,對其進行修訂,分為了低危、中危、高危三組,較大程度上將這三類按照患者的身體活動程度進行分類,低危組認為患者小手術,可自由活動,中危為一般手術,行動不便需臥床休息的患者,高危為大手術者且髖關節受到創傷的患者。而對于個人風險而言,以國外的JEK醫學中心血栓評估表最為有名,該量表主要包括九個子模塊,將九個危險因素評分設置為1-3分,將中危、低危、高危的評分設置為了1-6分、7-12分、>12分。該評估工具利用有效分層的方法提高了實驗的準確性。
三、靜脈血栓栓塞癥的預防措施分析
護士在預防和治療VTE的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國內針對VTE已經建立了相應的護理小組,已達到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目的,因此,只有建立合理的VTE護理小組才能實現該病癥的全面管理,首先從護理小組的引入資質而言,采用分層設置的方法,將小組成員分為組長、副組長、普通成員,且合理根據人員的相關經驗分為指南組、治療組、風險評估組、信息組以及知信行組五大類,且要求護士長必須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與管理經驗。并合理安排五大小組的主要工作任務,以便于從根本上落實各小組的責任,知信行組主要負責利用相關問卷對護士進行相應調查,從而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意見,風險評估組則主要利用VTE風險評估量表來判斷各護士的工作行為,指南組著重與VTE專家相互溝通、吸取經驗,治療組則負責整理歸納預防和護理措施,同時對相關護士進行培訓,規范護士行為,信息組旨在負責相關活動的宣傳,組織護士進行交流學習。最后達到全面規范護士行為的目的。
四、小結
患者的靜脈血栓栓塞癥以其高發生率引起了相關學者以及醫院的高度重視,但雖然通過相應的措施減少了其帶來的負面效應,但仍然存在較多病癥無法根除,一直影響著患者的身體健康與生活狀態。靜脈血栓栓塞癥作為常發病癥,采取合理的應對措施對患者的身體健康起著必不可少的作用,對醫院能夠高效科學的服務于人們意義重大,本文主要通過文獻參閱法對靜脈血栓栓塞癥的危險因素進行了簡要了解,隨后進一步研究本院對照組與實驗組的患者相關指標的選取以及患者資料的收集分析,為下文奠定理論基礎,隨后選取了兩組患者不同的護理操作,尤其是對于實驗組而言,其護理的標準與否直接影響到實驗結果的準確性,最后 通過SPSS軟件對三個指標進行定量分析,認為兩組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且實驗組的患者往往表現出引流管時間長、引流量大以及昏迷時間長的顯著特征。筆者在此希望能夠通過本論文對相關醫院與醫護人員具有一定的閱讀與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張麗娜,周斌,陳小紅,師秋霞,姜麗.神經外科術后患者并發VTE的危險因素及相關的護理措施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22):113+118.
趙先曉,陳向習,何秋瓊,溫夢丹,羅福燕.神經外科患者術后顱內感染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及其護理對策[J].中國臨床新醫學,2016,9(02):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