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小力
摘 要:幼兒階段是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的最好時期,倘若不能夠在這個時期為幼兒的語言能力發展打好基石,將會影響幼兒未來一生的語言發展。但影響幼兒語言習得的因素非常多,這是因為語言學習本身就比較復雜,所以對教師開展語言教學也帶來了更高的要求。筆者認為,認知心理學對教師開展語言教學活動有很大的幫助,能夠為教師提供一些新的教學方法與策略指導。所以本文筆者也將從認知心理學出發,談一談認知心理學視角下兒童語言教學應如何前行。
關鍵詞:認知心理學 兒童語言教學 啟示
發展兒童的語言能力是幼兒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兒童在成長和發展中接受一切教育的基礎。但據調查了解,目前在我國的幼兒語言教育階段,教師開展語言教學工作中走入了誤區,導致兒童語言教學的有效性不高。為了盡快解決這一問題,筆者認為教師必須從認知心理學出發,開辟兒童語言教學得新途徑,也更好地引導幼兒掌握語言知識、健康成長。
一、兒童語言教學存在問題分析
現階段我國兒童語言教育工作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沒有完整的從幼兒的本身出發,過分的制定教學內容以及教學要求,導致大部分兒童怕學習語言甚至對語言學習產生了抵觸心理。加之教師在教學中存在不恰當的教學行為選擇,配合一些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很多兒童在語言學習的路上壓力重重,難以前進。還有一些學校采用兒童語言教學教材也存在問題,不能夠與兒童語言學習現狀相對接,導致目前兒童語言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
二、認知心理學的教學觀
正是因為目前我國兒童語言教學中存在一定的問題,所以教師才更應該創新教學角度、解決問題。筆者認為,認知心理學的教學觀是教師在開展兒童語言教學中所必須掌握的新式教學觀念。
首先認知心理學強調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重視兒童發展的支持者,教師要促進兒童主動學習而不是增加兒童的學習壓力、降低兒童學習的積極性。皮亞杰等認知心理學家認為兒童對知識的掌握必須將所學知識同化到自己的認知結構中才能記憶,而同化這一過程必須兒童愿意學習、積極參與才能發生。其次,認知心理學家奧蘇伯爾認為,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必須開展有意義的學習,其中包括材料的有意義、兒童自身學習的有意義等。此外認知心理學還強調,要讓學生在參與知識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發現學習,才能夠提高兒童學習的有效性。
三、認知心理學對兒童語言教學的啟示
基于上述認知心理學的教育觀念,兒童語言教育工作者在開展語言教育活動時必須不斷創新,才能夠改變目前兒童語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根據兒童認知發展特點制定新教學目標
教師不能將語言教學的目標指定的“高”、“空”、“大”,反而要最貼切幼兒認知發展的階段,要符合兒童現階段的認知水平,讓兒童學習起來無壓力、有動力。教師要注意開展有意義的語言教學活動,為兒童參與語言學習指定有意義的教材,讓教材能夠輔助幼兒參與語言學習,為語言學習做鋪墊。
2.創新教學方法,引導幼兒主動學習
教師會“教”、學生才會“學”。基于認知心理學下開展語言教學活動時,教師必須變革自己的教學方法,通過引導兒童積極參與,讓兒童能夠在主動學習下將知識同化到認知結構之中,從而掌握有關的語言知識。針對幼兒的特點,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實施教學,以增進兒童的認知發展。其中包括認知心理學家布魯納所提出的發現法、以及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游戲法等。這些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沖擊傳統的教學方法存在的弊端,更能夠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言學習中來,讓學生在獨立學習中感受語言知識的有關魅力,從而完全掌握有關的知識重點。
3.重視兒童內在的認知動機,結合此開展教學活動
美國心理學費斯廷格曾提出,學生在學習時發現自己不能夠用舊知識同化新知識時,就會產生一種不平衡感,在不平衡感下會產生學習壓力,而學習壓力之下又會引發幼兒的好奇心與求知欲。而兒童在學習和發展的階段,就會產生嚴重的不平衡感,對任何事情都充滿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兒童語言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候必須抓住兒童發展與學習階段的這一特點,結合兒童內在的認知動機開展教學,努力做好兒童學習的引導者和教育者,積極的幫助幼兒去探索和思考新知識,讓幼兒能夠在教師的帶領下逐步的認知新知識,從而掌握新
知識。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教師要想解決目前兒童語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就必須正確看待認知心理學在兒童語言教學中的積極作用,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出發不斷地探索教育教學的新途徑,讓兒童愛上語言學習,從而提高語言學習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嵇雅迪;從兒童心理學看語音與思維的關系[D];黑龍江大學
[2] 馬磊;在文化心理學視野下認識兒童語音[J];現代教育科學;2012(06)
[3] 王莉;基于兒童認知心理學的圖形語言設計研究——以兒童繪本館室內空間設計為例[D];西南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