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調查結果顯示,高職大學生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總體認同情況是好的。但與此同時,存在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課程價值認同較低的情況。分析以上現象產生的原因主要有社會環境的影響、教師素質良莠不齊和95后大學生自身個性特點等。
關鍵詞:高職大學生 思想政治理論課 認同 原因
近年來,黨中央高度重視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陣地。高職大學生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認同狀況不僅關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更關系到國家的長治久安。因此,為了了解高職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情況、認同情況以及大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關注點和興趣點,我們選取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和云南經濟管理學院為調查對象。通過問卷調查、訪談和座談等方式,查找原因并提出可行性建議,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教學提供參考,從而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和吸引力,力爭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成為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畢生難忘”的課程而努力。
一、高職大學生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認同的總體狀況
本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500份,收回448份,有效問卷403份,收回率為89.6%,有效率為89.96%。問卷從課程價值、任課教師、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技能和方法、教學環境和教學方法七個方面進行了調查。通過社會科學統計軟件SPSS16.0進行數據處理和理論分析,得到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學生認同總體狀況如表1。
從表1中可以看到,在調查所得的403份有效問卷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學生認同總體平均數達到3.9995,遠高于認同理論上的中間值3.00,可以等同于比較認同,特別是因素指標“教學效果”、“教學態度”、“教學環境”三項的認同水平均高于4.00所代表的比較認同值。 “課程價值”項相對偏低,為3.9293,但仍與4.00所代表的比較認同值十分接近。從這一結果來看,高職院校教學工作取得一定的實效性,教師的教學態度,學校對教學環境的建設值得肯定,它不僅得到了學生相對高度的認可,同時對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堅定大學生社會主義理想信念起到很積極的作用。當然,從結果還可以看到,任課教師除了保持敬業的教學態度外,也應該加強自身整體素養,人格魅力的提升和儀容儀表的裝扮;另外,教師應深化探索適合學生知識能力水平的教學方法和技能,增加教學過程的互動環節,讓學生愛上思想政治理論課,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二、高職大學生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認同存在的問題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任務,是各層次、各科類大學生的必修課,“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體現了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要求”[1],是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本質特征。從以上論述中,可以看出大學生是否認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事關社會主義事業的成敗,也關系到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從調查結果來看,學生較為關注,高職院校需要加強的問題如下:
第一,從課程內容來看,學生希望教師講授的內容要貼近生活,多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在問卷第15題“在上思想政治理論課過程中,您最感興趣的是什么?”的調查中,10%的學生選擇豐富的政治理論知識,37%的學生選擇了老師對時事熱點問題的分析,40%的學生選擇了生動的故事情節,13%的學生選擇對人物事件的評價。在問卷第16題“您最希望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呈現出什么樣的內容?”的調查中,12%的學生選擇突破教材體系,更深入的講述一些思想,37%的學生選擇增強時事政治和社會熱點分析讓同學參加課堂,40%的學生選擇自主闡述觀點更多走出教室,讓理論教學和社會事件相結合。
第二,從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技能來看,學生希望在教學中教師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在問卷18題“您認為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好壞影響最大的因素是什么?”的調查中,24%的學生選擇教學內容,8%的學生選擇教師素質,58%的學生選擇教學方法,10%的學生選擇了課堂規模。在問卷“您最希望老師用哪種方式組織教學?”的調查中,17%的學生選擇了純粹理論邏輯推演教學,教師從頭講到尾 33%的學生選擇了教師經常提問,19%的學生選擇了師生互動主題討論,30%的學生選擇了學生上臺講課 每次留下時間討論,大膽向老師提問。由此可見,學生希望教師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增加師生互動環節。
第三,從教材價值來看,學生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存在功利化的傾向。在問卷13題“您認為那種類型的課程不會對你未來的就業、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的調查中,40%的學生選擇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程,37%的學生選擇了心理學課程,12%的學生選擇了專業課程,7%的學生選擇了人際交往禮儀課程,4%的學生選擇了其他。從這個題目的調查中可以發現,與專業課相比,學生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視程度不夠。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不重視也影響了對此類課的認同。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是大打折
扣的。
此外,在調查的最后一題“您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有什么更好的建議?”的調查中,學生提出了很多可行性的建議。諸如走出教室,突出教材體系,實踐與理論相結合;上課讓學生自主闡述觀點,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同學間討論交流;增加時事政治和熱點的點評,讓學生發表看法;多放一些與課題內容相關的視頻,提高同學的積極性;多講述一些名人事跡與歷史典籍,深化理論知識。由此可見,學生對高校思想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期望值挺高的。
三、高職大學生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認同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經過研究分析可以看出,高職院校大學生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認同總體來講是比較可喜的。針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改革的,提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認同,是一項意義重大但十分艱巨的任務。只有不斷分析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才能真正是思想政治理論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在實踐中不斷檢驗后,讓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真信、真學、真用、真實踐”。
首先,“在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影響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不確定因素增多,難以預料的挑戰和風險明顯加大”[2]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生活領域的變革越來越大,中國社會進入轉型時期,轉型社會中存在的拜金主義、個人主義等思想不同程度影響著大學生價值取向和價值選擇。同時,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和網絡、廣播、電視等傳播媒介的廣泛利用,西方的價值觀念也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影響著大學生的價值觀,使大學生價值觀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在多元價值觀的影響下,當前大學校園當中普遍存在理想信念模糊、政治意識淡漠和社會責任感缺乏的現象。另外,隨著手機網絡的普及,學生獲得各種信息的機會更加便捷,但是,大學生因為思想不成熟,極易受到網絡上碎片化信息的影響,因此,需要教師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中加強引導。
其次,思想政治嚴肅性決定教材內容理論性較強,學生缺乏一定的學習興趣。2005年思想政治理論新課程方案實施以后,教材的系統性、理論性更強,與以往的教材相比,更關注學生的思想實際和特點,但是也不能否認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而言,理解起來就比較困難。特別是黨的十九大召開后,課程體系和內容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這門課程,既兼顧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階段取得的成就,又緊貼時代的發展,反映當前最新的理論成果,內容具有系統性和連續性,學生普遍反映較難理解。另外,在教學內容上,內容編寫與中學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有一定的重復。學生看到重復的部分就認為自己已經學過了,而見到理論性較強的部分就覺得思想政治理論課太過枯燥。這個矛盾導致學生普遍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興趣不高。
最后,高職院校的學生大部分是在高考中成績考得不理想的同學。這一群學生進入學校普遍存在思維活躍,參與各類型活動的熱情比較高,但對理論知識的學習缺乏興趣。特別是95后的學生,這部分學生思維活躍,但是個性也特別強。他們是伴隨著網絡化、信息化成長的一代,知識面廣但比較粗淺;他們是伴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成長的一代,見證并親身經歷了改革開放的成就,但是對父輩的艱苦奮斗、自立更深體會不深刻的一代。面對教育對象的新變化、新特點,要增強學生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認同需要研究95后學生的特點并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改革。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文件
[2] 楊紅英.素質教育視域下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培育探微[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7).
[作者簡介]楊康賢(1979—),女,云南昆明人,副教授,研究生學歷,主要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 本文是云南省2016年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科研基金項目“高職大學生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認同現狀與對策研究”的成果之一,項目編號為2016xjsk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