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學華
摘要:當前,涉法涉訴信訪呈現“兩高一多”的特點,并出現了信訪問題反映無序化、信訪問題處理缺乏權威性、纏訪鬧訪多且負面影響大等難點。筆者建議在依法治國背景下,應加快構建共同的信訪價值體系、制定共同遵守的行為規則、形成良性互動的動態平衡,從而建立起符合現代法治要求的信訪新秩序。
關鍵詞:涉法涉訴;信訪;現狀;難點;對策
中圖分類號:D632.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8)29-0134-02
近年來,檢察機關涉法涉訴信訪工作在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和提高檢察機關執法公信力上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2013年,中央對涉法涉訴信訪工作機制進行重大改革,將涉法涉訴信訪事項從普通信訪體制中分離出來,統一由各司法機關依法受理。各級檢察機關認真開展工作,切實推進涉法涉訴信訪事項的改革,使涉法涉訴信訪事項逐漸步入法治化軌道,但也存在許多問題,需要不斷的探索解決。
一、涉法涉訴信訪改革的現狀
一是信訪人對法律一知半解,容易激憤信訪。主要表現在:對刑事犯罪與一般違法、違紀不能區別;對公檢法的職能分工不太清楚;對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或無證據證實的犯罪嫌疑人無罪始終無法理解,否定某些案件受客觀因素影響,證據無法證實案件事實的特殊情形,進而有可能造成信訪人纏訪、鬧訪。
二是辦案單位在辦案過程中有過錯或瑕疵,造成信訪人認為“執法不公”,由“執法不公”導致對辦案人員失去信任,從而聯想到貪腐,進行信訪。從接待的群眾來信、來訪情況來看,信訪人對案件處理產生疑問的原因往往是案件中一些細節性的問題,比如:司法機關作出的法律文書發生文書號、發文時間有誤,法律文書作出后未按規定送達當事人的情況,這些執法不規范的問題讓案件當事人對辦案部門的司法公信力產生了懷疑,進而引發信訪。這給我們公檢法辦案機關敲響了警鐘,在辦案過程中,法律文書和相關執法程序一定要規范、完備、齊全,不能有一點瑕疵。
三是信訪人在案件法律進程尚未結束之前,通過鬧訪以訪壓法。近年來,有部分來訪人(特別是一些案件被害人或者犯罪嫌疑人家屬)在審查逮捕決定或審查起訴決定尚未作出之前,到檢察機關通過大吵大鬧、在接訪場所滯留等方式,試圖通過制造影響來達到給檢察機關辦案人員施加壓力的目的。
二、涉法涉訴信訪改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涉法涉訴信訪改革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實踐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和困難:
(一)控告、申訴導入法律程序不暢,導入難的現象依然嚴重。涉法涉訴信訪改革的首要環節及重要的原則便是要堅持訴訪分離,將涉法涉訴信訪從普通信訪中剝離出來,納入司法程序解決。但是在導入司法程序過程中仍存在諸多問題,一是各司法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聯系機制。二是群眾信訪不信法現象依然存在。由于信訪成本較低,信訪人法律水平淡薄,許多信訪人寧可放棄正確的訴訟渠道,選擇信訪來維護自己的權利,“信訪不信法”和“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不鬧不解決”的現象嚴重。
(二)控告、申訴終結案件出口不暢問題突出。信訪改革的目的是使所有信訪事項能夠順利導入其應走的程序,從而得到順利解決,最終息訴罷訪,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涉法涉訴信訪改革后,高檢院制訂了《案件終結辦法》,詳細的規定的案件終結的范圍、條件、程序等,但終結難度依然很大,信訪事項順利導出成為難點。主要原因有:一是辦案質量不高,辦案過程中存在瑕疵,導致司法公信力降低,控告申訴人因為瑕疵而對案件結論產生異議,即便是通過瑕疵補正仍然不能對結論服判息訴,從而導致案件難以終結。二是案件終結后申訴人繼續纏訪。有些已經終結的訴訟案件,信訪人認為只要上訪就有改變結論的可能,從而繼續上訪,甚至纏訪鬧訪,暴力上訪,試圖通過激烈的上訪手段改變法律決定。
三、做好涉法涉訴信訪改革的對策
(一)完善涉法涉訴信訪導入工作
1.繼續暢通信訪渠道,建立系統化的信訪分流機制,將涉法涉訴信訪快速導入法治渠道。一是建立信訪受理平臺,開通多種渠道接受訴求,建立網、電、信、訪、視五位一體的立體信訪渠道,為群眾信訪提供方便,使群眾訴求能及時表達。二是堅持訴訪分離,對信訪進行分類甄別,對訴訟類的信訪,及時告知其到法院進入訴訟程序;屬于檢察機關監督的案件,及時審查,不符合要求的及時進行監督;對屬于政策性的信訪,告知其到相關政府部門反映情況。
2.檢察院與其他各部門建立信訪聯動機制和回饋機制。各部門的信訪應當建立聯動機制,及時流轉群眾信訪,為群眾提供一站式服務。建立信訪聯動機制后,對群眾的信訪問題屬于本部門管轄的及時處理,不屬于本部門管轄的及時流轉到正確的渠道,達到讓信息多跑道,讓群眾少跑腿的效果。同時建立完善的處理反饋機制,有問必答,有錯必究,所有的控告申訴最終都有答復,做到有始有終,減少因群眾多頭上訪,越級上訪而造成的信訪形勢不穩定和信訪資源浪費的情況。
(二)扎實辦案,提升司法公信力,以過硬的案件質量來說服控告、申訴人服判息訴
1.完善案件的首辦責任制和公開性。控告、申訴部門對于納入程序的案件,重點突出案件處理過程的公正和透明,定期向當事人通報案件進展情況,避免因控告申訴人不了解案情而對司法機關的公正性產生懷疑。
2.加強干警的整體素質,不斷提高案件的質量。加強辦案人員法律專業知識和實用性技術的培訓,特別是專業技能和應付各種復雜局面、突破案件的能力,熟練掌握業務知識,規范辦案程序,嚴格公正執法,嚴把案件程序關和實體關,使所辦案件立得住、訴得出、判得了,堅決杜絕瑕疵案和冤假錯案的發生,使每一起案件都經受得住歷史的檢驗。
3.規范執法方式方法,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在案件的辦理過程中,對法律有規定的告知事項必須使當事人及時有效地了解自己的權利義務,對于法律規定告知義務不明確的,應盡量告知被害人,實在不便告知的,耐心做好當事人的釋法說理工作。同時,辦理所有案件均錄入統一業務管理系統,規范填寫,按時辦結,按規定公開,保證所有案件均依法按程序辦理。
(三)加大普法宣傳力度,全面促使群眾知法、懂法、用法
群眾法律水平普遍較低仍是涉法涉訴信訪導入難,息訴難的一個重要原因。逐漸提高的司法執法水平與群眾較低的法律認知水平呈脫節狀態,群眾對司法裁決中一些適用、運用法律的情況不理解,釋法息訴難度較大,甚至有些群眾認為法律與自己無關,有問題應該找政府。檢察機關應該加大普法宣傳力度,通過“檢察開放日”、“以案釋法”等形式,形成依法表達利益訴求、用法律手段、通過法律程序維護權益的良好習慣,努力使矛盾糾紛有序地導入司法渠道,從而得到公正的解決。
[參考文獻]
[1]白玉坪,張哲.淺談涉法涉訴信訪的現狀與工作機制完善[J].法制與經濟(中旬),2013(9).
[2]劉彩娥,鄒衛權.涉法涉訴信訪機制的調查及改進路徑[J].湖南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5(1):50-52.